新时期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浅议

2016-05-14 12:41谷睿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谷睿

摘要:从当代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来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领域。首先分析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利与弊,然后对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当前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改革

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

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课堂中的教学模式。虽然课堂教学模式内含着实践教学,但是,实践教学一般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其作用具体表现为:

第一,教学指导思想是建立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第二,功能目标是课堂教学模式所具有的功能和要达到的目标,它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中居于重要地位,对其他因素具有制约作用,同时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

第三,实现条件是课堂教学模式达到其功能和目标所需的各种条件,如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组合等;

第四,教学活动操作程序即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步骤,其关键是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安排;

第五,效果评价就是对在该课堂教学模式下学与教所取得的效果进行评价。

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利与弊

(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利

传统课堂教学经过几千年的演变进化,逐渐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他按学生年龄或知识程度固定编班,教师同时对全班学生授课,按照课程规定的内容和固定的时间表实施教学。这样的好处是单个教师可以同时对一批学生进行教学,既提高了教学效率,也大幅降低了教学成本和学习费用。将学生固定编班按计划进行教学,学习目标明确,进度有序可控,有利于实行规范的教学管理,成规模地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提供良好的集体环境和学习氛围,增进同学间的交流、启发和竞争,培养集体主义的精神,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正确道德观、世界观、人生观以及正常人际交往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师生间的感情。

(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弊

1.教学思想、教育观念落后,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教为主,即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模式,其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中心”,其优点在于以纯科学知识传授的态度对待各学科教学,能够省时、见效快,能系统地传递知识;其缺点在于,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已不再满足时代的需求了。在21世纪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新时代,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传授”“灌输”的方法已经不受学生的欢迎,也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2.教学手段单一,操作程序机械,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大多采用“口灌”,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没有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及差异,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教学活动操作程序机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匮乏,同时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基本信息只能通过课后沟通才能获得,这种信息十分有限。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升。

3.理论脱离实际,实践教学相对薄弱

虽然校园环境相对闭塞,校园生活相对单一,课堂教学的组织具有相对的局限性,但这并不影响教师实践教学的开展,社会实践的大课堂更不能被忽略。在相对单一、闭塞的环境中,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开拓实践教学空间,拓展社会实践环节,是增强学生创造力的源泉。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社会问题的解决中,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才会有不竭的动力和旺盛的生命力,但这一点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被忽略。

三、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认识

1.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重要性的认识

对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认识,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看法。年轻教师认为,搞教学模式改革,就是要把我们的教学固定化、形式化,这不利于发挥教师个人的教学水平,这样的教学没有生命力;一些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则认为,已经有了一套教学路子,并得心应手,如果改了不适应。因此,在改革中,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通过相关理论的学习,使教师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从而主动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在新的理论指导下投入教学改革的大潮中。

2.领会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教学模式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而形成的,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法和媒体等要素构成的具有共生效应的动态系统。这种系统结构被称为教学模式。要理解教学模式的具体情况必须明确以下几点:第一,教学模式是教学实践活动的抽象概括。第二,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或思想的具体体现,教学模式本身就是一种理论,而非简单的方法、方案、计划。计划或范型是它的外在表现而已。

(二)树立课堂教学的生产——消费理念

在课堂中,知识和信息的传递是课堂教学的纽带,正是通过这条纽带,教师和学生就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关系——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在这种供求环境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相依互存的,教师的知识形成和再建构必须建立在对学生的分析和理解基础上,学生的变化不仅会引起教师教学方式的调整,也有包括知识体系、教学心态等一系列变动。所以,在课堂所处的特定环境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随着知识的普及和大众传媒的平民化,在知识和信息面前,学生和教师谁的优势更为明显已很难说明。

(三)精心设计课堂微观教学模式

课程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复杂性以及教师对教学过程理解的差异性等因素决定了教学模式不是千篇一律的而具有多样性。下面是就理科课和文科课的教学模式进行简单归纳,希望能对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有所裨益。①理科课的教学模式:在第一阶段,教师通过实例将构建主义教育理论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在概念与实例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在第二阶段,学生利用现代技术和网络资源收集资料,挑选有关构建主义教育理论的教学范例以验证所学知识;在第三阶段,即知识创新阶段,学生创造性地应用所掌握的构建主义教育理论的知识,设计教案,然后在小组或班上进行演示。②文科课的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支架式教学思想为基础,以师生对话为背景构建的互动的教学方式。交互式教学的目的是构建一个互相尊重、信任和平等的学习氛围,通过对话和倾听实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在合作学习中加深对新概念的理解。

(四)重新确立课堂教师、学生观,营造民主、合作氛围

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中,教师的理念和行为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的学生观的核心应该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有效促进每个学生获得自己的最好发展。学生既是教师教学的对象,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教师是平等的,共同处于课堂的双向互动之中,实现多样信息的共享,共同达到课堂教学目标,彼此促进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朱泓.高校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03).

[2]张晓磊.新课改环境下语文教学模式研究[J].语文建设,2014,(24).

[3]金玉茶,郭方年.对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再思考[J].教育理论,2012,(05).

[4]余清臣,徐苹.当代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内涵:一种反思的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14,(01).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分班教学在高职英语课堂上的应用
基于CBET模型教学效果调查
公安院校计算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初探
民间舞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