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导入的策略

2016-05-14 12:41洪背清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有效导入小学数学课堂策略

洪背清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有效教学开始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大家不仅注重教学的形式,而且也更加注意教学的内容。而导入环节虽然在课堂之中知识占据了短短的几分钟,但是却是新知识与旧知识有效衔接的重要环节,运用好导入的手段可以达到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 有效导入 策略

华罗庚先生说过:“只要你们踏进了数学大门,你们随时随地都会发现数学上有许许多多趣味的东西。而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这扇数学之门,让他们体验数学的快乐,就成为我们最主要的任务了。”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正确把握导入这一教学环节,最大程度唤醒学生的探究意识。而相比较中学、大学来说,小学数学更加的抽象,其逻辑性以及应用性更加的广泛,这符合小学生思维直观的特点。如何使小学课堂的导入变得更加的有效,往往需要综合各种方面的因素来对教学的导入环节进行设计。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内容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爱好情绪状态等。尽量使每个同学都可以产生相应的思考,都可以进入相应的情景,达到既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又陶冶情操等。那么如何使课堂导入有效、有趣,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导课策略的几点思考。

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中,直接性导入是最为常用的导入手段,该手段简洁,针对性强。鉴于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固定化、直观性的特点,所以,直接性导入也应该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我在进行小数的性质教学的时候,出了这样一个问题:“2、20、200,谁可以使得这三个数在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以后相等呢?”同学们七嘴八舌说起来,有的说“加上分米、厘米、毫米”,有的说加上“元、角、分”……接着,我让同学们用一个单位表示出来,有的同学说“3米=3.0米=3.00米”,我让同学们仔细观察,有的同学发现了小数点后面有零,但是小数的大小却没变。通过同学们的讨论,大家对小数的含义有了理解,也掌握相互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出了我们的课程。

二、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上课伊始,教师在黑板上书写课题,指明课堂目标,或者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发思考。这样的导入方式也是常见的。从学生的年龄特别来分析,大部分学生好胜心强,时常为了回答问题得到表扬而集中注意力进入新知的探索,这样的方式在启发学生的思维的同时,使数学课堂充满挑战性。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小学的数学往往是抽象的,小学生由于特殊的阶段,思维发育不完全,具有直观、具体的特点,所以在进行教学数学教学的时候更加需要对周围环境中的有利因素进行利用,将其与教学内容有效地结合,从而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这种方法叫做教学情境导入法。比如,我们在进行方向以及位置教学的时候,我将教室的位置做了相应的标号,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来对班上的同学进行定位,大家广泛的参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比如,在进行两位数乘以两位数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对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方法进行复习,然后再进行讲解。教师可以选择分组的模式,设置关卡,营造竞赛的学习氛围,看看哪个小组闯关最多。该游戏方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设置关卡的时候,教师可以随机的插入几个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题目,让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的时候将其与前面的知识进行有机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利用迁移的思维解决问题,可以产生举一反三的效果。利用迁移的思维方式,将新旧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对此,教师需要建立完整的学习网络,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将旧知识体系迁移到新的知识体系之中。

(二)巧设问题,启迪思考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而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不仅仅是学生能力的体现,也是教师教学效果的体现。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设置相应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全身心的投入课堂。比如我在进行图形面积计算的教学的时候,让同学比较4×6的方格以及5×5的方格面积的大小,有的同学说用切割补足的方法,有的同学说直接测量,我肯定了这些方法,但是我又提出问题,学校的面积也可以这样测量吗?从而引起了学生的思考,进入了课堂的主题。

三、联系生活,自然导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进也能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

例如,执教四年级上册《确定位置》一课时,教师创设了到学生家里做客和家长到班级开家长会的情境,意在使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过程中,感受确定位置的重要性,了解了确定位置所需要的两个条件。学生在多角度、个性化的表达位置时自然会产生“组”和“排”约定的需要,这为数对的产生奠定了认知基础。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有意创设的来源于生活又富有活动性的学习情境中,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效地运用联系实际的方法,自然导入的时候,教师需要保证课堂的趣味性以及针对性,做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在进行小数之间的加法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在超市购物的情景,回想货架上的商品价格标签都有一些小数点,在学生购买东西的时候可以自己在心中计算总共花了多少钱。此外,选材的时候不仅需要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还要保证其与教学的内容具有相关性,不可顾此失彼,知识贴近实际生活,但是教学活动确实泛泛而谈,没有实际的效果。

四、动手操作,直观导入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生的学习形式主要是动手操作以及自主学习探究。小学数学的学习充满着观察、操作、相互交流、验证等过程,只有进行动手操作,才可以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但是在运用如下方法的时候我们依然需要注意下面的几个部分:

1.增强活动的操作性

在探究平行以及垂直关系以及相关特征的时候,有的教师让学生将2根火柴棒当成直线,通过垂直下抛让学生观察其中的特点。但是结果证明,这样的形式并没有实现导入的效果,反而学生们人多杂乱,大家七手八脚,反而影响了正常的课堂秩序,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增强活动的适用性以及简洁性

教师在活动的设计以及操作过程中,不应该持续的时间过长,并且不应该包括一些无关的内容,这样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

心理学家表明,一节40分左右的课时中,在第一个10分钟内,学生的思维逐渐集中,第10到20分钟内,思维处于最佳状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将引领一节课迅速走向成功。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课堂教学导入形式多样,教师应在新的指导下,因地制宜,精心设计科学的导入方法,做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言简意赅、有的放矢,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翠英.先声夺人,趣味入境——浅谈小学数学导入教学[J].新课程,2015,(10):117.

[2]管珏琪,苏小兵,郭毅.电子书包环境下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5,(3):103-109.

[3]袁金玉.小学数学采用导入式教学的研究[J].现代交际,2014,(10):132.

[4]冯丽娜.巧妙导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学周刊,2012,(3):53.

[5]赵红花.对小学数学采用导入式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2016,(1):214.

猜你喜欢
有效导入小学数学课堂策略
让导入充满智慧,让课堂富有灵性
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种有效导入
利用电子白板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应用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中学语文课堂有效导入策略研究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Passage Four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导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