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

2016-05-14 12:41唐冰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问题小学数学策略

唐冰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小学阶段的教育被越来多的家长和学校所重视。也是“赢在起跑线上”的真实写照,同时也促进了小学阶段基础教学的创新和改革。小学数学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数学问题解决。因此,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为例,探究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 策略

小学数学的问题解决主要是师生在进行教学活动中把问题作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对数学生活情景的分析、探究、假设、验证等思维活动的训练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使得学生在数学知识的产生与获取中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反思能力,从而提高小学数学学习的有效性。问题解决主要包括教学理念的问题解决和教学方法的问题解决,从而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探索精神去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解决数学中或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实现小学数学教育的目的。

一、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强化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小学数学的问题解决更加关注问题解决的过程、策略和思维动态,通过这些环节来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再创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第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在问题解决教学中,学生通过问题解决过程充分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并提高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第三,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问题解决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的,利用个问题解决的方式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学会思考和和分析,从而推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第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问题解决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思想意识,使得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和研究的方法,将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适当的问题环境中,使得学生能将问题通过数学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使学生形成系统化的数学学习模型。

二、问题解决教学的原则

1.追求问题真实性

在小学问题解决中,教师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要以真实性为原则,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与社会需求,从而使得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体验到学习的意义与价值,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动力。但是现实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与目前学校所倡导的规范互相冲突和矛盾,甚至是和教学你让毫无关联。因此,教师在进行问题解决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如何利用真实的问题来推进学生的真实性学习,教师要避免追求绝对的真实性问题,从而失去了问题解决教学的目的和作用。

2.学科知识系统性的体现

小学问题解决教学主要重视利用实际的问题来进行教学活动,但是如果一味的追求真实性和实际性,彻底性的利用实际问题来进行教学,这样的方式所获得的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与零散性,使得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使得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与解决问题教学的随机建立有效的平衡点,从而使得二者协调发展,共同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3.教师作用的发挥

问题解决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式学习,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监督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因此,教师要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和数学能力。学习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问题解决中进行合理的学习评价是所有数学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问题解决教学的合理评价重视整合式与情景性评价,并要求问题的真实性。教师不仅重视学习的结果评价,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评价。不仅重视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还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学生在体验和情感方面也要进行评价,使得学生能够学会自我反省和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

1.尝试的策略

尝试策略从本质上看就是尽可能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问题的“试误”,从而解决问题的策略。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数学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有的学生数学能力强,而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弱。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间存在的个性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数学问题解决策略。

例如,“一个面包车最多可以坐10人,那么66名学生需要用几辆车?”在传统的数学问题解决中,教师一般就引导学生计算66÷10=6(辆)……6(人),故需要7辆车。但是这种方式会使得学生丧失对问题多种解决策略的研究与尝试。因此,教师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多种问题解决尝试和探索。第一种,6×10=60(人),6辆车可坐60人,多6个人需要7辆车。第二种,10个10个地加,一共要加6次余6人,需要7辆车。第三种,从66里逐个去掉10人,去6次还剩6人,需要7辆车。第四种,6×10=60(人),7×10=70(人),6辆车只能安排60人,不够,7辆车正好。并且在此过程中学生还可以通过学具操作,或是用圆片代表人进行实验,从而解决问题。

2.作图的策略

在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很多。画图策略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很重要的策略。它通过图形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达到使学生理解题意,正确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让学生掌握画图这种策略在数学教学中是很重要的。对小学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对数学问题中符号的运算和推理运用起来比较困难。因此,作图的策略可以辅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在草纸上进行作图来辅助学生推展思维,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切入点,从而解决问题。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中,“已知一个长方形的宽是4cm,长是宽的3倍,求长方形的面积?”如果单一的看长与宽的关系,学生不能很快的反应出来,这时可以借助画图的形式,将长与宽的关系直接的表达出来,从而算出长方形的面积。

3.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

牢固的数学基础知识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先把解决问题的基础知识回顾或复习,为解决问题作铺垫,从而帮助学生顺利的解决问题。例如,上述提到“已知一个长方形的宽是4cm,长是宽的3倍,求长方形的面积?”的问题,学生要在在解决此类问题时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宽,从而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数学教学中的公式很多,教师要加强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并使得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公式,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寻找解决的思路和策略。另外,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算理、弄透运算法则。这样可以保证学生的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从而提高数学能力。

4.概括规律的策略

寻找规律是在数学解决中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使得学生在面临着比较复杂的问题时可以以退为进,现将复杂的问题化简单化,然后观察其中存在的规律,最后用一般规律进行问题的解决。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找规律》的练习题“1,3,5,7,(),(),()……”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将没有的数字按顺序填上,如1和3中间是2,3和5中间是4,5和7中间是6,因此就可以看出规律,那么7和谁之间是8呢,就是9,依次进行推算,从而解决问题。

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分析,让我们知道了小学数学的问题解决可以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产生与获取中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反思能力,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探索精神去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解决数学中或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注重对自主性探索问题解决策略的培养,从而实现小学数学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程明喜.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2]冷少华.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3.

[3]衷万明.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新课程,2012,(02):181-182.

[4]袁心田.新课程下培养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6):110.

猜你喜欢
问题小学数学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