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2016-05-14 13:41肖绪荣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应用分析

肖绪荣

摘要:主要研究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应用的方向为中职计算机教学,通过对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对中职计算机教学所生产的具体促进作用,来确定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应用的价值以及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分组协作式学习 中职计算机教学 应用分析

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不同于单纯的小组形式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过程中重视小组中个人的发展,重视小组中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相助协助。对于整体性的提升学生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合作意识,互帮互助精神有直接的促进效果,这些能力恰巧就是现今社会所需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与分组协作式学习

中职计算机教学在现今发展处于“蒸蒸日上”状态,简单来说,就是计算机方面的人才需求量急剧上升,中职计算机教学就是培养该方面人才的重要形式。但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较为不理想,发展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对其的具体要求,主要原因就是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模式较为落后,师资力量以及生源较为有限,该现象会使我国该方面人才的缺口无法得到填补,抑制网络化时代成熟化的实现。针对这一问题,根据实际的调查以及实际的研究发现,其中作用极为凸显以及有相应的发展前景的教学方式就是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的引进。

1.中职计算机教学

中职计算机教学发展时间较为有限,存在的不完善之处以及存在的不合理不科学之处较多,需要进行的改进方向以及改进内容较多,所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就是逐步进行,由主到次,由杂到简,简单的来说就是抓住影响中职计算机教学进展缓慢的主要因素以及主要问题,从该方面入手,大体上调整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方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起色之后,进行细节性的内容改进,进而完善化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职计算机教学发展的主要意义就是适应时事,适应社会,发挥存在价值,实现存在意义,不被社会所淘汰,被社会所认可,并且能够在险象环生的社会中占据一席之地,能够实际的为社会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向国家输送人才,让社会的发展更为稳定以及社会的发展更为快速。

2.分组协作式学习

分组协作式学习就是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各小组之间进行相互的协作,帮助,在竞争的环境中相互促进,相互完善,自我发展,分组协作式学习所需要掌握的主要原则就是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合作,理性竞争等,分组协作式学习能够有效的快速的稳定的提升整体学生的能力,提升整体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减轻教师负担,和谐化师生以及生生关系有实际的效果,分组协作式学习过程中教师所占据的位置以及教师所占据的比重较为有限,教师主要起到的作用就是指导以及引导作用。因此,从一个层次上来说,就是分组协作式学习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学生的合作学习。

二、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分组协作式学习应用表面化

分组协作式学习的应用,需要建立在教师的配合以及教师的引导鼓励之下,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这一条件并没有达成。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的独立性以及给予学生的空间较为有限,课堂上采取的仍旧是传统的满堂灌的方式,小组形式只是给教师的随机性提问提供方便,小组之间的协作也因为该种形式而出现名存实亡的现象,反而出现竞争激化的情况,如教师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问答比赛,以最终成绩确定最佳小组,给予一定奖励,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形式化的表面化的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无法促进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发展以及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升,无法提升中职计算机教学下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提升,以及阻碍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创新意识培养。

2.分组协作式学习与中职计算机教学结合不合理

分组协作式学习与中职计算机教学结合不合理,体现在分组协作式学习只是针对特定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内容,没有大范围的采取,并且教师在分组协作式学习应用中所结合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内容较为不重要,所给与的时间以及所给与的空间较为有限,没有给学生一定的示范以及一定的提示,导致学生由于对此不了解而出现探讨质量较低,协作与竞争关系调节不合理等现象,学生因而对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失去兴趣,产生反感情绪,教师也因为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没有达到预期要求而坚定自我的理解,认为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无法起到促进效果。

3.分组协作式学习应用方式存在问题

分组协作式学习存在的另一个无法促进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提高的问题,就是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存在应用方式不妥当,具体表现为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具体应用方式为学生自主组队,学生在课堂上根据组队形式进行排位,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随机讨论,导致的现象就是课堂秩序紊乱,学生所谈论的话题杂糅,无法控制学生的讨论中心,导致课堂沦为学生闲聊的场所,对于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就是教师的不合理调整以及控制,教师把握的度存在问题以及学生的自控能力有待提高。

三、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1.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探讨

通过以上对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探讨,提出相应的针对性解决措施,针对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应用表面化,所提出的针对性问题就是对教师提出明确性要求。以分组协作式的教学方式开展课堂教学,通过监控方式以及随机调查方式进行强制性要求,使得教师在该环境中逐渐形成习惯,并且能够快速有效的适应该种教学模式。同时通过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效果的展现让教师对此更为重视,进而促进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的发展;针对两者结合不合理提出的措施就是教师进行课程内容的全面分析,以理性的视角确定需要进行分组协作式学习的内容,以其中较为简单的篇章作为例子向学生阐述分组协作式学习的具体形式以及进展方式;针对分组协作式学习应用方式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师通过对成功例子探究以及通过对先进课堂管理方式的分析,确定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的具体开展形式以及应用方式。

2.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分析

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就是教师根据班级的成绩、学生的能力、学生的特长以及班级的座位等信息进行小组分配,而后教师给出一个探讨主题以及学习主要范围,让小组以此为中心进行自主学习,小组需要将自主学习的过程以及自主学习的结论进行记录,并能够保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小组之间需要保证互相协作,对于小组之间的协作内容也需要进行记录,在此之后,小组进行调换式课堂讨论,以达到协作的最大化,在课堂上没有给予学生讨论的时间,只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时间,由教师指定调换组中的任意一名学生进行操作以及进行讲述。

3.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前景,就是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能够促进学生较为全面的掌握具体计算机操作技术以及具体计算机知识,能够较为平衡地促进班级学生的共同进步发展,能够有效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发展学生对于知识的利用能力以及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创新能力。

综上,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明显,有实际的发展价值以及进步空间。

参考文献:

[1]韩云凤.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2):187.

[2]冯敬益.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06):41-42.

[3]桂新田.解析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3):212.

猜你喜欢
中职计算机教学应用分析
试析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新型传感器在汽车技术中的应用分析
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提升学生实用能力的策略
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探究
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网络环境下小组协作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