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克服学生对初中物理学习的畏难情绪

2016-05-14 10:11杨静
理科考试研究·初中 2016年9期
关键词:物理实验能力

杨静

物理是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科目,更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础.物理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但是,目前许多初中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产生了畏难甚至厌学的情绪.

一、畏难情绪产生原因

1.思维能力不强

物理是初二新增的学科,虽然在小学科学这门课程中,学生已经接触到了一些有关物理的知识,但学得不深,要求也不高.而初中阶段,物理是中考的必考科目,地位仅次于语文、数学和英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实验能力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些学生一下会没办法适应,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找不到方法,不知道如何去思考.

2.生活经验缺乏

物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可见很多物理知识都是以生活为起点加以拓宽和加深.理论上讲,在系统的学习物理知识之前,学生应该对相关的理论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样理解起来也会比较轻松,有据可依.但是,现在很多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观察不够,这就给物理知识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造成很多学生认为物理难学.

3.数学基础薄弱

学科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特别是物理和数学,很多物理知识的理解要以数学为依托.但是,有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差,一碰到物理中涉及有关计算、科学计数法、正比例函数等问题就产生畏难情绪,害怕去思考,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是不会的.

二、应对策略

1.巧用物理教学方法,化难为简

进行物理课堂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些简单而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景,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例如,学习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照镜子”游戏.两个学生为一组,请三到五组学生走上讲台表演,其余学生为观众.每组中的一位学生表演“镜前的人”,另一位学生假装是“镜子中的像”.“镜前的人”可以做各种动作,而“镜子中的像”要配合着表演.游戏过程中同学们看得不亦乐乎,游戏结束后要求“观众”进行点评.其实在学生点评过程中,平面镜成像的一些知识,学生自然而然的掌握了.而且对接下来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种轻松而愉悦的教学情景,不但降低了教学难度,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一些抽象而又很难用实验来展示的知识点可以用类比的方法.用学生熟悉的东西进行类比,化抽象为直观,以低起点来理解教学的难点. 如电流和水流相类比,电压和水压进行类比等.

教师可以把教学的重难点编成口诀,使深奥的道理变得生动有趣,朗朗上口,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如在探究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后,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编成口诀:“物近像远像变大;实像倒,虚像正;二倍焦距定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等.

2.将物理引入生活,加强生活化教育

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最终使学生能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主动探究.比如,在学习完《大气压强》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在你生病打点滴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学生很容易想到:“输液瓶要挂在高的地方,如果放太低会回血……”并组织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小组讨论.这样不但巩固了知识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也能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

课前教师也可布置一些物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的预习任务,提高学生课外对生活的观察、思考能力.例如,在《杠杆》这一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去搜集生活中的杠杆,看哪组搜集的多,如吃饭时用的筷子、开瓶子时用的起子、跷跷板、生活中的剪刀、指甲剪等等,课堂上交流、展示.

通过这样课堂和课外的引导和训练,学生对生活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的敏感度自然会提高.如果学生能真正做到“以物明理” 、“见物思理”,那么物理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是充满乐趣和实用性的.

3.发挥物理实验的魅力,提高学生兴趣

实验对初中学生而言,非常具有吸引力,而且越是精彩且出人意料的实验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这样就发挥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主动地想去了解“为什么”,而不是被强逼着去学习,那么很多的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比如,讲授摩擦力这一内容时,静摩擦力的分析一直是学生较难理解的.教师可以展示“筷子提米”的实验,杯中装满米,再加少许水,压紧,过一会儿提起筷子,米和杯子也被提起来了.学生看到这一现象时,非常的惊奇,很想知道为什么.这时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便能恍然大悟.原来是因为静摩擦力的存在,甚至连静摩擦力的方向学生都能很明确:筷子对米静摩擦力的方向应该是竖直向上,与重力相平衡.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学习内容,学习效果是不一样的,其中自身素质固然有差距,但更重要的是学习者对于所学内容的兴趣和态度.一旦你对某一门功课有了兴趣,那你就会徜徉其中,乐此不疲,更不可能有畏难情绪了.而物理课堂中恰到好处的实验演示或操作,恰恰能激发学生无限的学习兴趣.

4.多鼓励、多引导,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

初中学生的自尊心强,内心希望得到家长、老师及同伴的赞扬,相反过多的指责和批评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觉得丢面子.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对这门功课甚至某位教师都产生厌烦、害怕等消极情绪,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是学不好的.其实,每个学生的基础、理解能力、识记能力、应用能力等都是不一样的,以至于面对一个新的知识点,有的学生一学就会了,有的学生反复三四遍还是会犯错.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不应该急于批评学生,而是应该找出学生犯错的根源,对症下药.如果是基础差的原因,比如,数学基本功不扎实,那就给他单独辅导一下有关数学方面的知识也是可行的.或者是理解方面出现偏差的,那就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解题过程说出来,由此来纠错.作为一名教师,不应该以任何一种理由去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而是要用一颗充满博爱的心去尊重每一位学生,去发现学生生活或者学习中的闪光点,适时的给与他们赞美和鼓励.比如,有些学生虽然比较粗心但是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有的学生成绩提升不快但是比较听话肯干事,有的学生调皮、上课不够专心但是实验动手能力强等,教师应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而不是一直死盯着学生的缺点.

综上所述,只要教师充分地了解学生,处处以学生为出发点,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就不会对物理产生畏难情绪.相反的,学生会觉得学习物理是一件既有用又有乐趣的事情.

猜你喜欢
物理实验能力
留言板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最酷的太空实验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