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效教学下小学数学教学构建探究

2016-05-14 16:53章宝华
理科考试研究·初中 2016年9期
关键词:糖果趣味趣味性

章宝华

“快乐学、学中乐”,是构建有效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也是优化教学方法的重要导向.在传统灌溉式教学之下,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不足、快乐性欠缺,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不高,在情绪上存在抵触心理.因此,有效数学教学的构建,强调了学生主体地位下,趣味性教学的开展、探究性教学的组织,让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收获学习的乐趣;在趣味性教学中,获取更多的学习勇气.本文立足于对有效教学的研究,就小学数学如何构建有效教学,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愉悦的学习情境中快乐学习

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思维活跃、热衷于探究.为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契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水平,着力于学习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情境中,通过多重感官(如,听觉、感觉和视觉等),强化对抽象知识的具体认识.学习轻松、愉悦,更有助于学生主动在学习情境中,探究学习、发散思维、,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圆柱体表面积”的课时教学中,由于“表面积”的抽象性,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动手操作、游戏活动中,对“圆柱体的表面积”有更加直观的具体认识.教师让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纸张拿出来,自己动手制作圆柱体.随后,教师利用学生自己制作的圆柱体,开始新课内容的引入、讲解,强化学生对“表面积”的直观认识.从制作到新课引入,再到知识讲解,学生们在制作环节的活动热情,一直延续到知识讲解的环节.学生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人,在积极主动地参与之下,对新知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理解,是有效数学构建的重要体现.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趣味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生好奇心重,一点“风吹草动”,就可以吸引到他们.为此,在有效教学的构建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以兴趣为导向,驱动学生在趣味教学中,展示自我能力,进而收获学习的勇气.在传统灌溉式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教师一肩挑的教学方式,弱化了学生兴趣的培养,学生学与不学、做与不做,都是教师一手操办,学习的乐趣、教学的趣味性显然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们好奇心重的心理特点,主动走进学生,与学生成为“伙伴”,依托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构建趣味数学教学,让学生在趣味教学中,有学习的乐趣,同时更有学习的欲望,这才是数学有效教学所必须的内在基础.例如,在“比例”的课时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数一数班里有多少男同学;有多少女同学,并让学生将得出的(男生数)除以(女生数).随后,教师以此引出“比例”概念,推进教学的组织开展.这样的教学设计,一是以问题为驱动,且问题就是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学生积极参与的重要因素;二是问题的导向性,也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学生为什么要问有多少男生、有多少女生?(男生数)除以(女生数)有什么用?在这一连串的疑问之下,学生的好奇心被点燃,自然表现出迫不及待的学习状态,参与的积极性、探究的主动性,得到了有效提高.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三、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构建和谐的开放式数学教学

互动性的构建,是推进师生教与学的重要基础,强调和谐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在师生之间相互平等、生生之间相互合作的基础之上,积极开展合作学习,进而更好地创设和谐的开放式数学教学.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而且合作式的学习模式,有助于学生在合作体验中,更好地认知和理解知识.在开展合作学习的同时,要强化对体验式教学的组织,将学生的生活与课堂知识紧密相连,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在“分数”的课时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强化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让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开放式教学的质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自由结组,并且将事先买好的糖果分发给学生.“糖果”学生们不仅喜爱,而且是日常生活很常见的东西.此外,在自由结组的同时,让各小组带着糖,更带着问题,在合作学习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我们小组分到了12块糖果,大家吃了4块,那么吃掉的糖果占分到糖果的多少呢?在这样的问题之下,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促进,不仅解决了问题,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氛围.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构建,要强化教学的趣味性、探究性和情境性.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实践探究中,让学生主动走进数学知识,并在知识的趣味之下,大胆探究、发散思维.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教与学的推动者,和谐的开放式教学,进一步强调了有效教学中,“学生为本”理念的践行,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
糖果趣味趣味性
帮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的创新产品
四块糖果
四块糖果
以画之名
观察:糖果找不同
趣味几何
午睡的趣味
雨季里的糖果湖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