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脚步重过程升能力

2016-05-14 16:53蔡丽娟
理科考试研究·初中 2016年9期
关键词:应试图象内容

蔡丽娟

在城市化进程的现状下,农村初中生源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思维习惯、思维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而初中数学的习题、测试、考试等应试行为却没有一点点的减少.应试也因此成为数学学习的一个主要部分,也让题海、应试和数学画上等号,这样的现状导致整个教学过程节奏加快,注重追求问题解答,而忽略了对知识内容本身的精雕细琢.于长远的数学教学效果来讲,这是极为不利的.尤其对于像笔者所在的农村初中,原因有二,第一,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处于一个比较基础的阶段,如同为一栋将要建造的高楼打好地基一样,只有带领学生将这个时期知识内容的每一个细节把握到位,才能收获日后的深化与提升.第二,农村初中的学生能力有限,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还要适应学生在课堂中的消化能力.因此,即使面对繁重的应试任务,面对生源相对逊色的农村初中,教师们也应当静下心来,放慢脚步,将更多精力放在学习过程的关注和挖掘上,带领学生将知识基础打牢.

一、慢开头,巧设情境, 内激兴趣

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一开始,便会将节奏定位在一个快水平上,有时候甚至跳过导入步骤,直接进入主体教学,这种做法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是很不可取的.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完备的数学知识体系,更何况是生源参差不齐的农村孩子,对于新内容的接受没有那么快.如果没有一个适当的导入环节前置于课堂教学,很容易导致学生知识理解断档情况的出现,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放慢教学脚步的第一步,应当放在教学开端处.

例如,在对勾股定理的内容进行教学时,我并没有急于开始,而是先提问学生:“在没有外力帮助的情况下,谁能测量出操场上旗杆的高度?”小小的一个问题,一下子触发了学生们的思考热情.有的学生认为,可以通过测量拉旗杆的绳子的长度来得到旗杆高度,也有学生提出,旗杆的高度会不会和它的影子长度之间存在关系?在激烈的讨论中,勾股定理的内容已经初露端倪了.以这个问题为切入点,这一内容的教学也平顺了许多.

创设与本次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在课程导入中的效果十分显著.通过这样的方式,成功将学生们的思维关注点从课下引领至了课上,并让大家得以从感官上对即将学习的知识内容产生一个大致的认知,在心理上做好准备.那么,接下来再开展主体性的深入教学也就容易多了.

二、慢推进,融入实操,深化感知

课堂教学进入到实体推进阶段之后,便更应当将“慢”作为行为设计的主导.学生们的知识学习是否能够实现稳扎稳打,这个环节的处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们应当在此环节下大功夫,在课程推进当中不断创新方式方法,让这个过程充实而严谨,力争让学生们在第一次接触新的数学知识时,便能够最大程度地予以接受和内化.

例如,在对多边形的性质进行教学时,我提前为学生们准备了边长相等的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的硬纸板若干,以及一个较大的长方形框.待学生们对正多边形有了一定认知之后,我请大家运用上述形状的硬纸板对方框进行镶嵌,并在亲手操作当中回答:用同一种正多边形进行镶嵌,哪种图形适用?用两种正多边形呢?这之中能够发现什么规律?灵活有趣的实操过程,让原本抽象的正多边形性质内容具化了许多,学生们在真实感知中找到了知识关键,效果很好.

放慢课程推进速度,旨在给学生们创设更多体验知识形成过程的机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们还需要将这个过程当中的教学方式不断完善更新,让学生们的知识感知更为灵活深刻.前文当中所举出的例子就是笔者将实际操作的元素加入课堂教学的例子,亲自动手发现知识的过程,不仅激发了大家的探究热情,更让知识能力的深化步骤简单高效了许多.为此,我们还可以将有点深度的题目在课堂中进行适度的变式巩固,以此促使学生对相应知识的建构深度,让每个孩子在实际的操作训练中得到真正的巩固和提升.

三、慢收尾,总结提炼,升华能力

主体知识呈现完成之后,并不代表本次教学活动的结束.于收尾阶段,教师应当再次放慢脚步,抓住最后的总结环节,对核心的数学思想方法加以提炼,触发学生们的思维水平迈上一个新的高度.这不仅是对本次所学习到的具体知识内容进行总结,更是对数学探知能力的有力升华.这一次动作的放慢也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在带领学生们学习过二次函数的知识之后,我向大家呈现了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1),并请大家判断,b2-4ac>0、a>0、c>0、-b2a<0这四个结论中哪个是不正确的.虽然都是字母,却可以通过图象与x轴的交点数量、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图象与y轴交点的位置以及对称轴的位置等分析出很多信息,并判断出最后一个结论是错误的.由此,我向学生们强调了图形对于数学问题解答的重要性,并将数形结合这个思想方法提了出来.以前,学生们也会偶尔借助图象分析问题,而当数形结合的方法提炼出来之后,这种思路便明确了,应用起来也主动多了.

看似简短的收尾环节,往往却是整个课堂教学最为精华的部分.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其在数学学习当中的关注重点总是会更多地集中在具体知识内容上,而缺乏对思想方法的提炼意识.这时,便需要教师在教学当中停下来,推一把.每一次的思想提炼,都会让学生们有醍醐灌顶之感,仿佛找到了一把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使学生更加积极地面对数学,解决问题.

初中数学教师们要认识到,在教学过程当中适当地放慢脚步,并不代表教学效率的降低.数学知识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线的过程,必须保证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这样方能实现基础知识之上的能力飞跃,而农村初中的孩子,只要按照他们的实际情况,慢慢引导他们进行知识的建构、巩固、训练、变通,他们同样可以拥有一片美丽的蓝天.因此,如果教师们能够在基础教学阶段放慢节奏,全力投入到对知识理解落实的细节雕琢之中,必然能够让学生以完备的能力前提,进入到思想能力的进一步强化当中去.这种有准备的能力提升,远比一蹴而就的走马观花式的学习要稳健得多.

猜你喜欢
应试图象内容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图象解法
《一次函数》拓展精练
点击图象问题突破图象瓶颈
分析磁场应试中的四个易错点
直线运动中的几个“另类”图象
错别字先生
应试良方
BEC加试:口试成了成败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