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教学时间的分析

2016-05-14 16:00韩桂凤
体育教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体育课堂有效教学

韩桂凤

摘 要:课堂教学时间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而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时间效率观念淡薄、课堂结构松散、课堂时间流失的现象。本文运用录像观察法分析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时间的构成与比例,提出改进课堂有效教学时间的策略与措施,尽量减少时间损耗,优化教学进程,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效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体育课堂;有效教学;教学时间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9-0022-03

课堂教学时间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痛苦,虽然我们花了大量时间与精力,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甚至是对体育的兴趣却没有得到提高。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缺乏强烈的时间效率观念,不注意通过教学双边活动的优化调控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时间量,不去反思如何通过改进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这种教学效率效益观念淡薄、课堂结构松散、课堂时间流失严重的现象正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本文运用录像观察法分析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时间的构成与比例,提出改进课堂有效教学时间的策略与措施,尽量减少时间损耗,优化教学进程,提高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效率,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有效教学时间的概念与分类

(一)有效教学的含义与特征

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教学效能核定思潮的影响,20世纪下半叶以来,有效教学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明确的教育理念和自觉的教育实践,逐渐形成由关注教师品质过渡到关注教学品质再到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但有效教学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它随着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变化逐渐形成了目标取向、技能取向和成就取向[1]。简言之,有效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有效的教学活动来评价促进学生有效发展与进步的活动。有效教学应该具备如下特征。

1.有效教学应以学生是否得到有效发展为基本核心,甚至可以说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是评价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因此评价教学是否有效不是也不应该以教师教的如何和教学任务完成的多少为评价指标,而应以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生的发展进步为依据,反之,即为无效或低效教学。

2.学生的发展是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的基本内涵,即学生应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得到协调发展,如果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或忽略其他方面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

3.有效教学必须讲求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教学的效果以学生的进步为依据,效率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人力物力投入获取尽可能大的、好的教学效果,即在单位时间内取得最大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教学效益是看教学结果与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关注教学效果的社会效益和个人发展需求的结果。

总之,有效教学的达成度是以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为核心的,在讲求效果效率与效益的前提下才能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二)课堂教学时间的分类

教学时间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结构功能系统,其分类可从形式结构与内容结构两方面展开。

1.教学时间的形式结构

教学时间的形式结构是指构成教学时间系统各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与排列组合方式。

(1)根据教学时间所关注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三个层次。宏观时间是指学制年限、学段教学和学年与学期的总体教学时间。中观层面的教学时间是每学期每一学科的教学时间,微观教学时间是指学日与学时教学时间,是最现实与最具体、最可利用的也是有效教学最为关注的教学时间。

(2)根据教学时间的价值不同,可分为名义时间、分配时间、群体实用时间、个体实用时间和个体学术学习时间,他们之间是递进嵌套的层级时间类型,后一变量较前一变量的范围由宽变窄,与学习结果间的关系也愈加密切。

(3)根据学生自主性时间的不同,可分为制度化教学时间与自主学习时间,而两者功能互补,只有科学合理地搭配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4)根据教学实效的高低不同可分为高效时间、低效时间和无效时间。每一节课由于内容安排与学生的知识准备状态不同,每节课的效率会有不同,我们应尽量挖掘高效时间的潜力,将低效时间和无效时间降到最低。

(5)根据教学时间的“合法性”不同,可分为合法时间与非法时间。[2]

2.教学时间的内容结构

教学时间的内容结构是指构成教学时间系统的内容性要素所占的时间比例及其排列组合。

(1)根据常规课的纵向展开顺序可将课时分为组织教学时间、检查复习时间、讲授新课时间、巩固练习时间和布置作业时间。体育课的时间也可简单分为开始导入时间、课的展开时间和结束放松时间三部分。

(2)根据教学时间的横向空间结构可分为全班集体化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体学习等不同教学组织形式。

(3)根据教学时间的互动结构主体不同可分为师个与生个、师个与生群、生个与生个、生个与生群、生群与生群等五种互动形式;从互动的人际状态性质出发分为:合作性、对抗性与竞争—合作三类互动类型,课堂互动又分为师生单向、双向与多向。[3]

(4)根据教学时间的思维水平高低分为记忆水平、理解水平和发展水平三种类型。

(5)根据教学方式不同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6)根据教学时间的密度结构分为一般密度与特殊密度。

(7)根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教学时间分为认知、情意和动作技能三大类别。

3.有效教学时间的维度

根据上述对有效教学时间的分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初步确定体育课堂有效教学时间的维度是:(1)小学体育课的时间结构;(2)课的密度;(3)师生互动时间;(4)接受学习时间;(5)自主学习时间;(6)各种教学方式使用时间;(7)深层发展学生情感价值观时间;(8)维持课堂纪律的时间;(9)机动地体现教师智慧的时间;(10)设疑与探究学习时间。

二、研究方法——录像观察法

1.观察对象

本研究选取来自辽宁、江苏和湖北的5张小学体育教学的光盘作为分析素材,平均每节课时长33.6分钟,共计168分钟。授课对象为小学3~5年级的学生,以中心小学为主。

2.编码体系

(1)编码系统的建立

本套编码体系以弗兰德斯的互动分析分类系统为依据,首先对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时间做出一阶编码和二阶编码的分析,并对他们做详细的操作定义,并用数字表示其行为(即代码),再采用时间抽样的编码统计表,统计教师有效教学时间的时长,从而总结出小学体育名师有效教学时间的特点。每一节课被分为10大类,10个大类中又分为不同小类,详细具体分析一节体育课的有效时间构成比例。

(2)编码规则

①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为同时出现时,以该时段连续的、主导行为为主。

② 当本帧动作不完整时,下一帧记录要继续完成上一个动作。

(3)编码系统的一致性检验

编码系统建立后,先对两位研究生进行简单培训,讲解本套编码系统,然后请他们单独对同一节课进行编码,并同实验者本人的结果一起进行一致性检验。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课堂体育教学具体时间的解析和观察,将小学体育名师的有效教学时间分为四个方面加以研究:(1)一节体育课的时间构成及比例;(2)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所占时间及比例;(3)师生互动各类型所占时间及比例;(4)各种教学方式所使用的时间。因为教师的课堂管理是在教学中进行的,难以单独分离出来用时间统计,还有学生品德培养方面也难以用显性的量化标准呈现,与本文统计方法不一致,需要寻找其他方法加以统计。

1.一节体育课的时间构成及比例

为了解体育教师对一节体育课的总体时间分布状况,将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所用时间除以一节课的总时间(33'6")即为他们所占的比例,其结果见表2。一般将体育课分为三大部分,开始部分用时8~10分钟,基础部分用时20~25分钟,结束部分用时3~5分钟,本文得出的这一时间构成比例与传统教学的课的结构基本吻合,是一节常态课程。体育课堂有效教学时间应当关注课的进行部分,挖掘其潜力,各个环节有机结合。

2.接受与探究自主学习所占时间及比例

将一节课中教学主体之间相互转换时间加以统计,发现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体育教师仍是以系统的传授/接受的教师主导的形式为主,占64.6%,提问设疑的探究占28.2%,对于启发学生自己独立学习,自己改革与创新的活动很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基本被教师取代,所占时间与比例都很少。讲解与探究、阅读理解与技能训练的时间排列与组合,不能够使教学方式的比例失调,一节课不能一味地只是接受或探究,而应为多种教学方式的合理组合与搭配。

3.师生互动各类型所占时间及比例

师生互动类型主要探讨师生间及生生间的互动形式,它反映了师生互动的时间与空间比例,影响着师生互动的频率与效果。5节课可统计的互动时间为122'30",平均每节课24'4"。由表4可知,一节体育课中小组式的群群互动第一,第二是教师与全班的师群互动,第三为学生个体与群体的互动,一般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做示范动作。体育教学需要有一定的小组合作机会,即使是传统教学,小组学习也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方法。通过小组学习,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与同伴交往的机会,给学生更多参与、创新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热情,如在学习篮球的传接球技术时,老师只传授了“胸前传球”的方法,但有的小组通过互相讨论、商议,拓展出“肩上传球”的练习方式,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闪光点或存在问题,给以及时辅导、鼓励和帮助,使教学更加富有人性化和实效化,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因材施教。

4.一节课中各教学方式的时间及比例

通过对一节体育课中各教学组织形式的比较发现,小学阶段仍以班级授课的集体教学为主,一节课中2/3的时间用于教师的集中讲解、示范及学生的一致行动,小组学习占有1/3,小组学习受到重视但比例仍不够,学生个人探索性的、独自尝试的练习几乎没有,说明我们在培养学生创新方面仍须加强。

四、结论

1.本研究选取的体育名师的教学是一节常态课,符合一节体育课的时间构成比例。

2.这几节课比较侧重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重视接受学习,对于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不够重视。

3.师生互动中以师群互动为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集体学习为主。

4.全班以集体教学为主,小组学习逐渐受到重视,但个别指导和学生的独自学习几乎没有,不利于学生创新式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第1版:2.

[2]罗伯特·J.马扎诺.有效的课堂评价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第1版:2.

[3]刘新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猜你喜欢
体育课堂有效教学
体育课堂教学中口令与队伍调动规范策略
谈体育课堂创设“和谐互动”的认识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关于高校体育课堂“手机”现象的思考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走进农村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