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与翻译

2016-05-14 13:29张元元
文教资料 2016年9期
关键词:认知翻译隐喻

张元元

摘 要: 隐喻研究源远流长,传统的隐喻研究主要是把隐喻当做一种修辞手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隐喻研究呈现出多元化姿态,涉及认知、语义、翻译等领域。本文从隐喻角度谈论翻译中常会遇见的一词多义现象。

关键词: 隐喻 认知 翻译

人们在认识世界、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新事物、新概念,为了不违反语言的经济原则,减少记忆负担,他们就从已有的概念系统内寻找与其相似的概念,从而使已有概念得到扩展。这种从已知域到未知域的投射就是隐喻。隐喻是相似性联想的结果,相似性有物理相似性和心理相似性之分。所谓物理相似性,就是指形状、外表或功能上的相似,而心理相似性是指心理感受上的相似。物理相似性是外在的,可以观察到的,而心理相似性是内在的、观察不到的。

根据物理相似性产生的隐喻有很多,如:face brick, the eye of the needle, mouth of tongs, the foot of a mountain, skin-deep, 柳叶眉,樱桃嘴,杏眼,河床,鼻梁,指针,瓶颈,山腰,雪花等,这里划线部分的词已脱离其本义,其隐喻义早已为人们所接受,现在已经成为这些词的常规义项之一。

有关心理相似性方面的隐喻,常见的是方向性隐喻。Lakoff和Johnson以UP-DOWN方向为例,给出了如下例子:

(1)HAPPY IS UP; SAD IS DOWN

I am feeling up. My spirits rose. Youre in high spirits. Im feeling down. Im depressed. Hes really low these days. My spirits sank.

(2) CONSCIOUS IS UP; UNCONSCIOUS IS DOWN

Wake up. He fell asleep. He dropped off to sleep. Hes under hypnosis. He sank into a coma.

(3)HEALTH AND LIFE ARE UP; SICKNESS AND DE-ATH ARE DOWN

Hes at the peak of health. Hes in top shape. He fell ill. Hes sinking fast. He came down with the flu. His health is declining.

以上隐喻都是利用人们的心理体验产生的:当人们高兴时,通常呈直立状,而悲伤或沮丧时常常呈弯曲状。人们睡觉时通常是躺着,不进行有意识的思考,醒来就站立起来,人们生病或死亡时,也是躺着的。上面这些隐喻已成为人们的日常用语,人们在使用时很少会意识到其隐喻用法,相反地,他们将其隐喻义视为词语的一个固有义项。

除了方向性隐喻外,基于心理相似性的隐喻还有很多其他类型,如:

(1) He is a fox. 他是一个狡猾的人。

(2) Every life has its roses and thorns. 每个人的生活有甜有苦。

在(1)句中,fox 本义为“狐狸”,在此句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狡猾的人”,这一义项现已成为fox 的常规义项之一。汉语中也有类似的隐喻,如“毒蛇”一词,它最初是指一种有毒的动物,可以置人于死地,后来人们用它形容心地恶毒的人,因为心地恶毒的人会损害别人的利益,有时甚至会伤及别人的性命。起初使用“毒蛇”这一用法的人知道这是一种比喻用法,但随着这种用法的普遍应用,后代人就将其作为它的一个常规义项使用。在(2)句中,rose和thorn 本义分别为“玫瑰花”和“刺”,这里用的是它们的比喻意义,分别象征生活中的“甜”和“苦”。

汉语中许多感觉类形容词也是基于心理相似性的隐喻。当人们遇到一种新的感觉时,往往会借用自己熟悉的经验领域里的相似感觉来描述,而这些表达感觉的词语现在的意义是通过两种不同感觉领域的词构成的。如:“痛苦”“寒酸”是由触觉转移到味觉,“热闹”“冷静”是从触觉过渡至听觉,“清香”“腐臭”是由视觉转移至味觉。这些词语最初可能只是某个人根据自己的体验创造的,也只是他自己和周围的人使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些词,接受并使用它们,那么这种用法就作为这些词的新义项被列入字典中。

在日常语言中,某个词使用越频繁,其义项就越多,其中许多义项都是通过隐喻方式增加的,这种情况在许多语言中都存在。

在英语中face一词比较常用,其义项也有很多。作名词使用时,它的义项有“脸,面孔;面部表情,脸色;(某事物的)表面,面;脸沉下来(表示失望、沮丧)”等。这些名词义项都是通过词义延伸得到的,它们与原始义“脸,面孔”有相似之处。作动词使用时,face又有“面对或面向(某人/物);对付,应付;要求(某人/物)的注意;面临”等义项。通过词性转换扩展词义也是隐喻构词方法之一,英语中许多名词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转换成了隐喻性动词,如:to shadow, to record, to match, to master, to level等,这些词的动词意思与其名词意思也有一定联系。

英语中隐喻构词方式除了词义延伸和词性转换外,还有添加词缀,如:faceless(不知名的,特性或身份不清楚的),fruitful(硕果累累的,富有成效的),childish(孩子气的,幼稚的)等。

以上三种隐喻构词方式中,前两种在汉语中同样存在,例如:“报”这个词,作名词使用时,《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给出以下四个义项:(1)报纸,如:订了两份报,晚报,登报,报社。(2)指特定的刊物,如:画报,学报。(3)指某些传达信息的东西,如:海报,喜报,警报。(4)特指电报,如:发报,报务员。作动词使用时,有以下六个义项:(1)按律定罪并向上级报告。(2)告诉,告知,如:通风报信,报告,申报,汇报。(3)特指向上级报告,如:材料已经报市政府,把统计表报上来。(4)答复,如:报友人书,报以热烈的掌声。(5)答谢,回报,如:投桃报李,精忠报国,报效,报酬。(6)报复,如:睚眦必报,报仇,报冤。以上这些义项都有联系,它们都是通过词义扩展得到的,动词义项又是通过词性转换得到的。再如:中国人比较喜欢的“红”字,它既有形容词词性,又有名词词性。作形容词使用时,有四种最基本的意思:(1)形容颜色像鲜血一样:红旗,鲜红,红宝石,红豆。(2)象征喜庆:红白喜事。(3)象征成功或受到重视:唱戏红了,红人,走红运,大红大紫。(4)象征革命:红军,红心,又红又专。作名词使用时,意思为:(1)借指某些红色的织物、花、血等:披红戴绿,落红,流红挂彩。(2)指红利:分红。“红”的意义扩展与中国人的心理体验是分不开的,而在西方人眼中red象征着血腥和暴力,他们对红色的观点也与中国人不同。可见词义扩展还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约,不同的民族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会有所不同,产生的隐喻方式也不一样,如:打草惊蛇(wake a sleeping dog),挥金如土(spend money like water),掌上明珠(the apple of ones eye),对牛弹琴(cast pearls before swine),雪中送炭(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再如:“龙”这个词,在中国人眼中是权威及尊贵的象征,所以我们自称是“龙的传人”,在西方人看来dragon是一种凶猛有损害性的动物,所以dragon在英语中有“凶暴的人”的意思。

第三种隐喻构词方式是汉语中所没有的,但是在汉语中存在复合构词法。通过这种方式构成的隐喻性词语有很多,如:瓜子脸,柳叶眉,鹰眼,杏眼,象鼻,兔唇,虎牙,梭鱼,犬子,鸭梨,鸡冠花,面包车,虎穴,虎将,鹤发童颜,墙头草,蛙泳,蝶泳等。英语中也存在这种构词方式,如:face-cloth,face-cream,face-mask,face-card,face-lift,face-saver,face-saving等。

总之,隐喻是语言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如果我们仔细研究每一个词的词源,就可以从它们身上找到隐喻的影子。人们利用隐喻描述新事物、新概念,一旦隐喻用法被公认,就变成了死喻,成为词义的一部分,从而产生了一词多义现象。同时,由于不同民族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和联想不同,在不同的文化中出现同词不同义的现象。

参考文献:

[1]Saeed,JohnI.Seman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Jaszczolt,K.M.语义学与语用学——语言与话语中的意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王寅.认知语言学探索[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基金项目:南通理工学院科研项目:英汉思维差异对大学生英汉互译影响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科研2015039。

猜你喜欢
认知翻译隐喻
《活的隐喻》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