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应注重教学实验准备

2016-05-14 10:06林照遂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演示实验

林照遂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实验教学是其他任何手段所不能替代的,它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在形成和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实验教学更好地发挥其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造人才的作用是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物理教学实验;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096

课前准备工作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是教师实施自己独特教学方法的前奏,是提高物理知识储存率的重要手段。由教学实践可知,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是很有必要的。然而,大多数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都认为只要做好以下环节便是一节完美的物理课:

第一个环节:熟悉教材内容

每上一节新课前,反复阅读本节教材,琢磨教材知识结构和编写意图。使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教材的编写意图尽量接近,使自己的教法设想与教材的知识结构联系得更加紧密,从而达到教学方法与教材内容相“重合”。

第二个环节:了解学生

教师不仅应当具备广博的知识,而且必须悉心研究学生。因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教师通过合理的方式把以教材为主体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达到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要注意的是教师面对的不是物,而是有头脑、有个性的青少年学生。所以,除了钻研教材之外,还要详细了解所面对学生的各种情况,才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第三个环节:教学方法的准备

教学方式方法有多种多样,只要使用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那就是成功之法,我们常用启发式的教学是因为更容易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产生注意的基础、求知的动力。

当然,一节完整的物理课应该会包含有上述三个教学环节,但是笔者认为一节完美的物理课除了以上三个环节之外还应该更加注重上课前的物理实验准备。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而建立的一门学科。实验是探索物理知识的源泉,因为无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还是物理规律的探索与验证,都离不开实验。因此,实验是使学生获得物理知识,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物理思维能力等的重要途径。物理实验教学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课外实验。

所谓演示实验是指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为配合教学内容而演示给学生看的实验。因此,主要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引起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起一定的示范作用。为了确保演示实验达到我们的理想效果,笔者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下工夫:

一、确保实验的成功,达到教学目的

1. 为了能够把实验更好地展示给学生,我们必须选择最合适的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是实现实验教学目标的手段和措施,借助有效的教学器材能使抽象概括的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既能达到直观、形象、简化、明了的目的,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也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 教师在上新课前要把每节课的演示实验自己演示一次,并且作为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

课前教师自己做实验可以有两个收获:其一是让自己明白在实验过程中如何组织教学语言,把实验中的现象用更生动、形象的语句来描述,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其二在于验证自己选择的器材是否可靠、可用,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但这恰好是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忽略的。记得在一次教学比赛中,一位教师在做条形磁体的外部磁场演示实验时,虽然是同一实验盒拿出来的小磁针但是无论他如何摆放都有一枚磁针的N极和S极与其他磁针的指向不一样。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是教师上课时实验操作不当引起的,而是实验器材本身的问题,于是教师手忙脚乱,满头大汗,语无伦次,学生则垂头丧气、索然无味,这样的实验不如没有。其实这样的小问题只要我们在上课前做这个实验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二、增强实验可见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看到实验效果

清楚明显、可见度高的物理现象,才能触动学生视觉,激发学生兴趣,兴趣与求知欲密切相关。作为演示实验,要有较大的可见度,要使全班同学都能看清楚,如实验时尽可能做到:仪器尺寸足够大,放的高度适当,仪器中的可动部分不对着学生做前后运动,而要左右运动,有时还采取背景衬托和染色措施,例如,观察压强计里水面的升降,将水染红。对于温度计,天平、安培表、伏特表等仪器的使用,考虑到其刻度小,不便于学生观察,影响教学效果,可将实验配合使用一些教学挂图来展示实验结论,这种做法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实验的可见度。

三、在演示实验中尽可能设置师生互动环节,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验,并从实验中掌握知识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演示实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物理现象有清晰的了解,通过教师的演示,启发学生思维活动,由于演示实验的特点是时间短,观察者多,因此,演示实验过程中,可以“学生猜想——实验验证——实验分析”为指导思想。如讲压强概念时,学生对液体、气体向上的压强不理解,教学过程中可向学生先介绍实验仪器即刚好套在一起的粗细两个玻璃试管,之后请学生猜测:若在粗试管内装水,再把细试管插入粗试管内,然后管口都朝下会出现什么现象?此时给学生一些时间思考,等到学生急于想验证自己的结论时再请学生观察实验结果,这时实验结果与自己猜想一致的学生会兴高采烈,不一致的学生会急于想弄清为什么,此时给学生一定时间去讨论分析,同时教师适当给予点拨。

实验教学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高人才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因此,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必须把实验做在课堂之前,这样才能把实验完美地展示给学生,才能让学生学有所获。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横县横州镇第一初级中学 530300)

猜你喜欢
演示实验
试论如何深入挖掘利用初中化学演示实验的教学作用
浅谈实验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探讨
对初中物理教材第一个演示实验的修改建议
关于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思考
加强初中生物演示实验教学的尝试
探究“蓝瓶子”实验最佳的课堂演示反应条件
化学实验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性
独立学院大学物理课程体系调整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