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6-05-14 10:06何绿绿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有效性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何绿绿

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又有广泛实用性的课程。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细化教学目标,灵活运用教学形式,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及时评价反馈课堂教学,以便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102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它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有着鲜明的特点,即有较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和极富创造性,明显的时代发展性。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探索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课最终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是要求学生掌握纯计算机技术吗?笔者不以为然。它最主要的目标是应该教会学生一种学习方法。信息技术始终是一种工具,对学生而言,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工具,它不单单是教会学生几个按钮的操作,而是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平台上掌握收集、处理信息以及如何学习的方法。奔着这样的教学目标,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有兴趣地学习、是学生接受知识、技能、情感等多方面的教育,给予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使其综合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通过思考总结,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如何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合理运用“任务驱动”,细化教学目标

1. 精心设计任务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教学思想,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策略。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将所要讲授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当中,把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引索”,通过这些小任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任务的细化,以问题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学习。

例如,我们小组在团队赛课中设计《有趣的画板》一课教学时,随着学生观看完一幅有主题的画,出示活动一:让学生通过与“画图”的比较得出“金山画王”是一款专为儿童设计的画图软件,在易用性、趣味性方面尤其独到之处。随后出示活动二:通过让学生学习不同效果的画笔来熟悉软件的界面,使用画笔画出漂亮的房子。最后出示活动三:结合仙女袋来装饰房子,完成一幅完整的图。如此通过一连串的活动让学生明白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是为了应用,强化巩固自己的知识实现应用的需求。

2. 合理细化目标

在具体任务的引导下,学生操作起来才更有针对性,不会走弯路,有目的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实际操作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任务的设定要符合实际。不切实际的任务学生不感兴趣,操作完成之后对学生的下一步学习也没有太多的用处。(2)要使学生明白最终要完成的任务的基本模型,否则学生操作完成之后发和教师的要求完全不符,那这么多操作的时间就是浪费了,等于做了无用功。(3)对于程度差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给予指导和讲解,对于程度好的学生教师可以给出帮助性的资料,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索、研究,来完成级别较高的任务。

二、灵活运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1. 利用各种教学形式激发兴趣

笔者从2003年开始从教中学信息技术课,接触过的学生也是非常多,在笔者的印象里,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非常喜欢信息技术课。面对学生这种高涨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无论如何也不能把他们的期望变失望,不管学生的“底子”是多么的参差不起,教师都要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选取最佳的教学形式,才能真正让学生对每节课都有新鲜感。

在给低年级上信息技术课是非常困难的事,学生键盘上的字母不认识,更谈不上让他们去记住字母和其他字符的位置,给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带来很大困难。通过实践,笔者把有趣味性的内容、图形编制成动画、配上音乐、设计新颖的导课,让学生欣赏,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或找一些较贴切且又能让学生感兴趣,能轻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效果显著。

比如,在教学《初识计算机》这一课时,笔者安排两个卡通人物的对话导入,向学生揭示计算机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然后用开放的形式向学生直观的展示,让学生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由:键盘、鼠标、主机、显示器等四个部分组成的;接着讲:计算机还有其他的外部设备伴侣,例如:耳机、打印机等。最后在“和小朋友打招呼”这一环节中,笔者出示了课前拍摄的计算机开机操作视频,让学生认识主机箱上的电源开关,学会开机。这样一来,把复杂、抽象的机械原理说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学生一听一看就懂,很快便学会了。

2. 组织生动有趣的游戏激发兴趣

如果教学只是一味地教学生学会软件的使用方法,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对信息技术课学习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学习的知识融入一些形象、有趣的活动中,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指法”这一内容时,笔者以游戏导入,演示了一个叫“狗拿耗子”的指法练习游戏,同学们在感受“紧张”气氛的同时,兴趣大增,这个小游戏激起了学生主动参与指法学习的意识,使学生懂得指法学习的重要性,他们怀着期待和迫切的心情,渴望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探索过程中,这就为新课的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及时评价反馈课堂教学

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知识的发展日新月异,今天的知识很快就会变成明日黄花,因此,自学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笔者思考着,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我们要教会孩子什么?是教给他们现成的答案,让他们学会操作计算机,还是教给他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我们的学生一个星期就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教师传授的时间和学生课堂学习的时间都非常有限,就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教给学生一些终身有用的东西,这就是学习的方法。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真正做到自主学习,才能在离开学校、离开教师的情况下、继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的要求。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我们不仅仅教给学生课本中的知识,而应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只注意结果的传授,而要在过程中,使学生学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应鼓励学生尝试从多角度、多渠道去完成学习任务。

如在《展示真我风采》教学时,笔者首先通过网络教室软件广播事先准备好的关于校园风景的“电子小报”,由于版面设计独特、新颖,文字、插图、背景非常漂亮,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趁机插入:“同学们,这些电子作品都是我校学生通过电脑做出来的,做出它们其实并不难,只要你们认真学习,你们也能做出漂亮的电子报。”学生个个跃跃欲试,于是我们就抓住学生的这种强烈的求知欲,顺理成章地开展新课教学活动,并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己练习制作贺卡、专题报刊等。当学生真正进入主体角色后,他们所爆发出来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潜能是难以估量的,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绘画、审美、文才等才能,制作出了非常精美的作品。最后教师及时评价反馈这一环节也相当重要,没有这一环节,学生无法知道自己的操作究竟是否完全正确,教师也无法知道这一堂课的内容学生是否都掌握了。因此,在教师评价这一环节中其实是查漏补缺的过程,可以结合提问、指导和交流进行过程评价。对学生的接受程度、反应情况和参与意识等的检测与记录,要针对评价的结果及时调整讲、学、练,使评价及时得到落实。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无止境,教然后知困。”影响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设法克服这些因素,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长期的课题。笔者将一如既往,用心对此问题的思考、探索、研究和总结,为达到高效课堂教学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杨连秋.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J].无线互联科技,2012(14).

[2] 郭 蕊.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 张雷龙.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对促进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S2).

(作者单位:浙江省泰顺县实验中学 325500)

猜你喜欢
有效性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