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创新和改进高中体育教学

2016-05-14 13:07宋微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改进创新

宋微

摘要:按照新课程改革要求,创新和改进高中体育教学才能实现体育教育的目标,需要重新定位实践与理论教学的关系,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精心设计实践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实际分组教学,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 创新 改进

高中体育教学不但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强身健体,还是锻炼学生体质、提高心理素质的有效手段,是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能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应该从学校、老师、学生这三个方面寻求有效的途径,从而在体育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的精神,提高体育教学改革效果,实现健康体育教学的目标。

一、重新定位实践与理论教学的关系

高中的体育课分为理论知识课和实践操作课,以理论知识课为基础,以实践操作课为重点,以身体锻炼为目的,使学生的体质得到增强。理论知识课具有基础性,主要包括了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实践课是将理论课上讲的内容运用起来,对各种体育动作进行强化和训练。为了保证实践课时不受影响,理论课一般都是在户外活动不适宜的情况下开展的。教师要因材施教,使学生将学到的体育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且在实践的不断探索中寻求对体育锻炼的方式、手段进行创新,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避免了体育实践教学的单一性和盲目性。

二、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由于学生在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给体育老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老师采取单一的教学方式,固然照顾了体育水平比较低的学生,但体育水平高的学生达不到提升的效果。为了改变这种不平衡,老师务必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变动,实施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对各种教学内容、教学课程以及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满足所有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具体来说,可以在教学结构中加入较大比例的体育训练模块,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在传授相关的体育知识的同时,让不同层次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不同的体育锻炼当中,全面提高学生体育运动的水平。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体育教学效率,解决实践课的课时紧问题,而且还能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三、精心设计实践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体育课实践教学以运动为主,而且侧重于竞技类运动,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在新课标教学背景下,体育教师在实施体育教学时,应从多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改进和加工,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适应新课改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传统的体育教学已经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原有教材基础上进行筛选和整理,逐渐淡化“达标式”评价,适当降低练习难度。

首先,要根据具体内容,对技术结构进行简化,改进纯竞技式的运动项目,在其中渗透与教学内容有关、且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的比赛活动,并采用已经简化的运动规则,采用多样化活动方式,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其次,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特征,准确把握运动项目的核心,对其进行精选,还可以适当增设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运动内容,如:滑板、酷跑、舞蹈、健美操等,或者根据当地的民间体育活动,灵活增设富有地域特色的运动项目。

四、根据学生实际分组教学

教师要把握学生这一性格特点,因材施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练习难度,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挑战新的目标,逐渐超越自我,既能在完成预期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同时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学练活动中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练习竞赛跑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高低进行分组练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在一起,成绩较差的学生为一组,让很多同学都能感受一次成功的喜悦,学生的信心逐渐增强,成功的体验也能让学生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组,提高学生参与体育学练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体育学练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学练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对学练项目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组,保护学生学练的积极性,这样一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快乐,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自主学练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霍军.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2]杨卫华,郭云冰.创新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与实践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

猜你喜欢
高中体育教学改进创新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