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新时期电视纪录片创作的核心理念

2016-05-14 04:54范小玲
声屏世界 2016年8期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人文情怀叙事策略

范小玲

摘要:把纪录片说成是社会的良心,一点都不为过。新的历史时期,纪录片创作者要用正确的理念,注重叙事策略,运用好纪录片的表现手法,关注普通大众的生活状态与内在精神,注重人文情怀,以独特的视角抽丝剥茧,挖掘隐藏在表象下的深层内心,并提出质疑与反思。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 叙事策略 人文情怀 视角

纪录片是高品位的文化载体,具有文化传承的重要功能。今天就是明天的历史,记录今天就是记录历史。新时期电视纪录片工作者在创作中,应以正确的理念承载厚重的社会责任,提出反思与质疑,引领社会进步。

叙事策略:纪录片创作需厘清的思辨脉络

叙事策略是创作者确定作品风格,传达作品主旨的核心内容。为追求可视性,一些电视纪录片出现泛娱乐化倾向,有的创作者自行设定事件发展轨迹,甚至导演情节过度消费纪录片。纪录片讲故事,叙事情节化、趣味化本无可厚非,但是过度娱乐化就是对纪录片本身的扭曲,使得作品不具备纪录片的审美特征,只能成为毫无价值的影像垃圾。“历史上、现实中,都出现过以顽强表现作者主体意志来压倒再现客观世界,以对造型的追求取代纪实主义倾向。尽管各国对纪录片的认识不完全统一,但纪录片必须遵循纪实主义原则,在当代中国占主流地位。”①

纪录片创作中注重叙事策略,会极大地增强作品的艺术品质。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运用“悬念”的叙事策略,达到较好的效果。片中设置李仲生的“博士论文能否通过答辩”这样一个大家共同期待的关注点,令观众产生兴趣。45岁的李仲生是举家迁往日本的留学生,在不足五平方米的小屋,经常写论文到天亮,靠打零工生活,面临经济拮据等重重困难,“博士论文能否通过答辩”对李仲生来说很重要。纪录片创作中运用悬念叙事策略,引而不发,悬而未决,使得情节环环相扣,激起观众追看下去的欲望。纪录片具有张力的叙事跌宕起伏,积极地调动了观众的情感参与,增强观众期待解开谜底的欲望,调节了观众的心理节奏。随着人物的境况变化,观众亦悲亦喜,作品具有较大的艺术感染力。

纪录片捕捉的是生活的戏剧性,是生活质感的呈现,而非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短视与急功近利。“纪录片之所以高尚,是因为不追求短暂的、即时的功利目的。无论是政治的、经济的或是其他方面的诱惑,都不会动摇纪录片人对永恒的追求”。②

新时期,不同类型、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纪录片纷纷呈现。纪录片创作只有注重叙事策略,讲究细节表现,注重塑造特征鲜明的人物个性,挖掘内在精神与灵魂,才会无愧于观众。

人文情怀:纪录片创作者不可或缺的职业素养

在电视纪录片创作中,创作者应具有人文情怀。人文情怀对于纪录片创作者来说,是一种修养、一种意识、一种境界。人文情怀是对于人尊严的维护,每一位纪录片创作者应该平等地对待镜头中的每一个个体,对生命给予最起码的礼遇与尊重。纪录片《流浪北京》(制作人吴文光)聚焦“北漂”人群中从事艺术工作的普通人,关心、关注他们的生活与生存状态,从中折射出镜头中普通人物的内在精神气质。纪录片《沙与海》(制作人康健宁、高国栋)通过表现处在不同环境中的游牧人家与海边渔民,对两户人家寄予人文关怀,平实地呈现了普通人的内心思考。纪录片《最后的山神》(制作人孙曾田)表现了鄂伦春族老人对自己长期生活的山林环境和传统生活的眷顾。纪录片《老头》(制作人杨天乙)则把镜头对准一群孤独无助的老人,纪录片将他们艰难求生的历程浓缩在一个小空间里,讲述了几个在生活底层老人的生存状态,引人思考。片中退休老人坐着小板凳聚在一起,靠聊天打发时光,创作者以真诚、尊重、平等态度,倾听老人们的诉说。苍老与死亡,正向每个人步步逼近,谁都无法逃避;老吴与老伴不和,老宋去世了,镜头传达了创作者对生命周而复始的思考。

这些作品在中国纪录史上产生较大影响,制作者的脉搏与镜头中的人物一起跳动,作品不加修饰的表达,近乎粗糙的技术,运用自然光、同期声、长镜头、跟踪拍摄的纪实语言演绎着自己的美学追求。“纪录片的品质来自于纪录片制作者的品质”。③制作者的品质又来自于自身的人文情怀。纪录片从整体层面看,技术上低于故事片,就思想的深刻性和道德价值而言,纪录片应该高于故事片。这就要求纪录片制作者必须具有更高的人文素养和思想洞察力,这是新时期纪录片制作者应有的社会责任。

独特的视角:纪录片创作根本的立足点与出发点

纪录片创作者应具有独特的视角、深入的思考力与敏锐的洞察力,以不一样的角度表现镜头中的人与人所处的环境,以强烈的责任心关注真实的社会,关注个体深层心态。纪录片的纪实本性,决定了关注现实是它的灵魂。

电视画面能够再现摄像机所记录的事件、人物、场景。事实上,单纯的画面并不能传递出人与事件的深刻内涵,并不能完整地传达出人物的思想情感、复杂心理、纠结的内心以及生命的内涵。如果创作者只是自然还原了环境与人物的存在现状,那他只是完成记录工作的一部分而已。

纪录片《幼儿园》(制作人张以庆)如果只是拍摄小孩子的生活、学习、游戏、起居,没有影射社会现象这个独特的角度,作品就没有艺术表现力,就没有力量,也不会取得成功。纪录片《希望之旅》(制作人宁瀛)将镜头聚焦前往新疆摘棉花的四川农民,制作者却从中以其独特的视角挖掘出司空见惯社会现象下的“另一面”。列车中一张张男女老少淳朴的脸,阐释着“幸福”与“希望”的涵义。“如果纪录片仅仅呈现那个别事例,使观众思索仅仅停留在这些人或事上是远远不够的,优秀的纪录片要促使观众由此引发更多思考,即从个别事例上升到更为宽泛的领域,成为社会的象征。”④纪录片《希望之旅》正是由列车小空间折射出中国大社会。

结语

新时期,纪录片创作应具有社会性、现实性、时代性,或者具有世界话题,若缺少对社会关注,就不会融入到主流,在争夺世界话语权时就不会有一席之地。只有把握纪录片创作的核心理念,保持作品的现实性、时代性,与世界发展同步,才能激发思考,激起共鸣,而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观众。[本文系2015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像建构与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01533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山西传媒学院)栏目责编:吉 庆

注释:①任 远编著:《纪录片的理念与方法》,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版,第107页。

②单万里主编:《纪录片电影文献》,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第190页。

③张同道主编:《真实的风景——世界纪录电影导演研究》,北京,同心出版社,2009版,第2页。

④宋 杰著:《纪录片:观念与语言》,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版,第142页。

猜你喜欢
电视纪录片人文情怀叙事策略
电视纪录片解说者应具备的素养及风格的形成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美育实践研究
电视纪录为载体的中医文化传播新范式
论宋代豪放词中的人文情怀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电影《逃离德黑兰》的叙事研究
现象电影《港囧》和《夏洛特烦恼》比较研究
BBC纪录片对中式教育的影像构建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