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究的心态教好高中思想政治课

2016-05-14 17:44郑世远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调查报告辩论思考

郑世远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不能单纯地进行“说教”,这样会引起学生厌学。教师要转变观念,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即科研能力),让学生以社会学家研究现实问题的状态进行学习。

关键词:思考;实践;小论文;辩论;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117

中学政治课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面临着思想更新、教法更新的课题,这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时代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挑战。

作为人文社会学科的入门课,作为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课程,思想政治课重点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起来有两点:一是思考,二是实践。当学生开始思考了,才能谈上创新;有创新的种子,学生也就有了实践的冲动,二者相辅相成、互不分割。让学生早日进入社会学家搞科研的状态,对他们的思维和动手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

这些年,本学科呈现出信息量大、内容更新快的特点,这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学生才能不断地进行自我知识更新。在这里需要强调方法论的培养,要让我们的学生学会思考,而不单纯做学舌的鹦鹉。教学效果的好坏不再是教师灌输了多少,而是学生学了多少,会不会学习,会不会获取并分析信息。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不再以知识权威的面貌出现而是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似乎才是时下教师应该做的。因此,我们在具体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学习变得主动,思考起来、行动起来,将小论文写作、辩论、写调查报告这些形式充分的利用起来,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引导学生创作小论文

学生写作论文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效果非常明显,为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写作状态,我们分以下步骤进行辅导:

1. 学习范文,选择优秀学生论文和正规的科研论文分别印发给大家,对论文结构、写作思路进行分析学习。

2. 指导学生针对所学内容自拟题目。为此,我们分了学习小组,由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最后拟定论题。例如,我们在学习了税收、银行这些内容时,学生呈报上了“个人所得税的变化”“令人眩目的家庭理财”等有意义的题目。我们组织大家对所有同学拟定的题目进行了筛选润色,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知识的复习升华。

3. 介绍参考书目,指导同学查阅资料。面对众多媒体和巨大的信息,如何捕捉到最有价值的东西,也是学生必备的能力。

4. 指导学生拟定写作提纲,进入写作的实质阶段,对学生的初稿作进一步指导,帮助他们进行文字加工。

经过以上步骤,每位同学都熟悉了创作一篇论文的全过程。

最后,我们还要评选出优秀论文,组织论文发布会,由学生自己对创作过程进行描述,并宣读作品,以便同学间的交流和学习,对有微机操作基础的班级,我们还以班级为单位将优秀论文汇编成集,论文集的编排和印发都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完成。这些活动激励了同学们的创作热情。

二、引导学生根据所学拟订课题进行辩论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辩论,对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也很有效果。最初,参加辩论的同学只是注重言辞的流利,当真正投入辩论中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意识到,辩论中的优胜者取决于对观点的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辩论场上在没有任何依赖的情况下要做到脱口而出,还是在于平时的积累和深入细致的思考,如果没有平时的“厚积”,绝不会做到赛场上的“薄发”。

为了把辩论这种形式同思想政治课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又能切合学生实际,我们动了很多脑筋。由于哲学课涉及的是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的问题,所以最初的辩论活动我们是从哲学开始尝试的,在讲到“主观,客观,内因,外因,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些地方时,我们组织同学进行了“自律和他律哪个更重要”“未来社会是机遇决定人的发展还是能力决定人的发展”“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等辩题的讨论。可喜的是,同学们在准备稿子时,不仅翻阅了教科书,而且查阅了有关哲学书籍,将课堂上要费很大力气才能讲明白的哲学问题搞得透彻清楚。尤其重要的是通过学以致用,使学生端正了学习态度,在学习上由被动变为主动。

最初只是选拔了部分知识底子厚,表达能力好的学生组成正反两方,教师从辩论形式、观点的确立、证据的选定等方面做了精心辅导,并组织同学们观看经典辩论赛的录像,利用班会时间进行辩论,这既是一种教学尝试,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在全班起到了示范作用。经过这样几次活动后,形成了讨论、辩论的风气,辩论变的随机、随时,参与辩论的同学也扩大到全班范围,在讲课过程中只要有辩论价值的问题我们都要组织同学讨论和辩论。

讨论和写作是在社会科学研究上的必要做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早日进入社会科学家的科研状态,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很有作用。

思想政治课所涉及到的内容,说到底是研究现实问题,解决学生世界观、人生观,训练学生思维习惯的,这样的课程决不能脱离实际,最终也要让学生能用所学到的东西去指导实践。让学生学会思考至关重要,当学生有了讨论的习惯后,证明他开始真正的思考了。辩论是口头的讨论,写作是书面的讨论,口头讨论和书面讨论习惯养成后,能力的形成是必然的,只是或早或晚的问题。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千万不应该产生“学生学会了思考,教师就无所作为”的思想,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对教师是一个更高的挑战。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只有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且精通教育教学理论的教师,才能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走上独立思考之路,而将学生的兴趣持久的维护下去,这是更大的挑战。

三、指导学生开展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

当学生开始习惯用口头或笔头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他们意识到的不仅仅是知识上的缺陷,还会产生亲自了解社会、寻找第一手资料的冲动。

这时,我们及时地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并指导学生写成调查报告,最后将调查报告提炼成论文,这样,学生的论文写作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科研成果。学生很自然地就开始了探讨式、研究式的学习,走上了一条理论联系实际,自觉进行科学研究的求学之路。

我们将调查研究课题主要布置在五一、十一长假和学生的寒暑假期间进行。学生居住的地域差异给我们进行调研提供了便利,我们让学生在假期对自己家乡的情况进行调查,比如居民消费、地区经济活动、生产方式等,都是很好的课题。开学后,我们通常要召开一次学生自己主持的座谈来交流情况。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也明白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道理,同时也学会了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以上就是我们利用口头讨论(目前主要是辩论)、写作、调查研究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研究、培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些尝试。当然,我们并不是让这些做法完全代替课堂教学,也是课堂上完成不了的。我们将课堂上有限的45分钟拓展开来,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研究、探讨,也就达到了教学目的,实现了课堂上“引进门”的预期效果。值得欣慰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的“应试”能力也在提高,做“材料分析”这样的理论联系实际题很是得法。

更可喜的是,高科技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我们正在尝试指导学生制作思想政治课电子作品,引导学生用多媒体展示他们在思想政治课第二课堂的科研成果。现代技术和思想政治的结合,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无疑是不可限量的,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师进行创新研究的丰富土壤。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思想政治课也会让学生喜欢、爱学的。

(作者单位:贵州省玉屏民族中学 554000)

猜你喜欢
调查报告辩论思考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Debate breaks the mindset 辩论打破思维定式
高中生数学应用题学习状况的调查报告
2018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东北和中西部人才流失严重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同影子辩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