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生本教学”实践

2016-05-14 18:16谭慧娟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生本教学教师学生

谭慧娟

摘要:生本教育主张,教育以学生为本,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生本教学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有效教学方式。本文通过对现今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和“生本教育”体系内涵、理论进行较为系统的阐述,在查阅大量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着重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生本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生本教学;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125

一、生本教育:“一切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

生本教育的立足点是学生,是一个个生命的实体,研究学生的内部自然,学生的喜好、学生的认识规律、学生的既有经验等。它不仅注重学生最终对知识的掌握,更注重的是探寻知识的过程。它不是将一种方法强加给学生,而是在学生自身思维的基础上,通过激发、引导,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知识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郭思乐教授提出了“生本教育”理论,其核心理念,就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而教师则要退后,他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是作为一个特殊的生命过程来理解的。在传统的教学过程观中,学生成了单面的、不完整的人。只有认识过程,而无体验过程、意志过程。因而“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己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叶圣陶先生把教育比作农业,原因就在于它是育人的活动,是促进人生命成长的过程。

二、语文教师:生命的牧者

只让学生“懂了”“认识了”语文教师的角色内涵,那么站在学生面前的只是教育者,而站在这个教育者面前的是受教育者。然而,这种感觉的发生不是单靠认识,更不是单靠灌输所能启动的。它靠的是生命教育的艺术,唯有与生命教育融合时,它们才显示力量。站在生命的角度来诠释教学,学生就会喜爱;而且只有当学生喜好、热爱、迷恋之时,站在他们面前的教师的教学才成了生命的艺术。

语文教师是一位牧者,是学生生命生长的促进者。教学也就不局限于传统观念里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生命的体悟”。在一定意义上,没有“体悟”就没有真正的教学。师生双方从各自的知识背景和价值立场为前提条件和出发点来进行知识的“生命的融动”,才使得教学的知识从“死”的知识转变为“活”的知识,从“客体”的知识转变为“主体”的知识,从有发展价值的知识转变为学生真正的发展。

三、教师精彩与教师无为,无为成就精彩

生本教育理论认为:全面依靠学生——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我们许多时候都认为学生是懒于学习的,生本教育则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这些学生如果是醒着的,他又懒于学习,那么他在做什么?他喜欢去玩游戏机,去看小人书,那么这也是学习。你希望他正规地学习,他不合拍,你就可以从他喜欢的东西开始。不论他们做什么,你总能找到其中蕴含的基础知识。你就得把他的活动,都看作是学习的一部分。在任何一个活动中,都含有基础教育学科的许多知识,等待我们以不同的深度去揭示它。我们所做的,全都要通过学生自己去最后完成。

生本课上,教师真的无为吗?生本课不但要求教师要上得好,而且要求更精彩,只不过精彩的风格发生了改变。谁在课上说得少谁就精彩。说得少并不代表不参与,而是教师要改变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用郭思乐教授的一句话就是:从拉动学生的“纤夫”,转变为生命的“牧者”。教师在课堂上是学生知识的抛砖引玉者、穿针引线人,教师的作用是提出学习的主题与需要解决的问题,维持必要的教学秩序,给予学生支持、鼓励,还有及时、恰到好处的引导。

四、“生本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于读书多的学生来说,课堂上学到的任何一个概念都能够被纳入从各种书籍中吸取来的知识体系中,这些知识成了帮助他们把头脑中已有的概念弄明白的不可缺少的东西。”“课内加课外,或者说学加习,才是学校教育的整体。”因此,提出语文阅读教学观,旨在从生本的角度,设计语文阅读教学,从而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成长需求。

传统的语文教学把课文当作语文教学的终点,不重视语文活动和语文运用,结果学生的知识面窄、语文能力低下。大语文阅读是一种整体性、渗透性的学习。新概念的大语文阅读教学观是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生活的背景中,把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的一种教学思想。

大语文阅读教学包括课内体系和课外体系,语文学习一定要广博阅读。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语文是可以不要教师也可以学好的科目,但不可以缺少阅读。以课本为基本篇目,尊重教材,又必须跳出教材。著名生本教育专家郭思乐教授说得好:“不能在乎一词一句的得失,不要在乎一个知识点的得失,不要在乎一篇文章的得失,没有一篇文章是非学不可的。”

常言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生本教学追求大语文阅读的境界,学生以阅读过程中接受了作者文字中的情感内涵的冲击,最能引起共鸣。在这个时候唤起学生的写作期望,就很容易一挥而就。因此,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因势利导,在学生体验最深的地方进行习作活动,既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反过来又促进学生更深入思考文章的一种妙法。本学期学习的第三单元“至爱亲情”系列的《背影》《甜甜的泥土》《我的母亲》《父母的心》等文章,学生以亲情为主题在课外搜集、阅读了大量相关的文章和资料,在集中讨论时学生对爱的体现方式表现出了极大兴趣。面对学生的反应和表现,笔者顺势抛出一个主题:如何提醒孝心。鼓励学生用自由的形式抒写自己内心的感受。这种以读引写的方式,大多适宜小篇幅的训练,贵精而不贵长。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第十三中学 545000)

猜你喜欢
生本教学教师学生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秋天在哪里
学生写话
生本教学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研究
美育教师
以人为本,打造高效课堂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