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调查问卷分析的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2016-05-14 03:09王剑高峰吴定峰
现代情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实证研究利用效率影响因素

王剑 高峰 吴定峰

〔摘要〕科技资源是国家科技创新的基础性资源,对科技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科技竞争力大小。文章在对我国当前科技资源共享与利用调查问卷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从使用和管理的角度探析了影响科技资源共享与利用的各种因素,并从法律机制、规划配置和服务方式3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推动我国科技资源共享与利用水平的持续提升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分析;实证研究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07.015

〔中图分类号〕G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6)07-0086-04

科技资源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宝贵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基础性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特别是进入“大科学”时代,对科技资源管理和利用已成为推动科技进步、支撑国家-区域-行业以及群体-个人等不同层次不同主体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甚至影响到国家竞争力的提升,提升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已经成为宏微观科技管理的重要目标与着力点。因而,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探索科技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要素及其作用机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切实有效的政策建议,既是理论研究人员需要回答的问题,更是管理实践者的迫切需要,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广义上的科技资源是由科技人力资源、科技财力资源、科技物力资源和科技信息资源四大基本要素组成。科技资源利用包括需求、配置、管理等环节,其中需求是导向,配置是关键,科技资源利用效率是这些环节综合作用的结果。围绕科技资源利用效率的诸多影响要素,国内外相关单位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在宏观层面的研究各个国家主要是基于实证方法,以国家的视角展开,对各个国家的科技资源分布情况、投入情况、以及产出效率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科技资源配置的各种效果,并相应地提出优化配置的建议。如:Lederman(2003)[1]选取了40个国家为研究对象,并且采集了1960-2000年的数据,对影响国家研发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微观层面上的研究主要是从企业或者科研机构的角度展开的,包括影响其研发资源配置行为的因素分析和内部的研发资源的优化配置两方面。如:Katharine(2001)[2]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170家英国公司的研发强度进行分析,指出研发支出对生产率提高有很大影响,公司创新历史越长,其研发回报率越高。于此同时,国内学术界也从不同角度对科学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行了相关研究包括创新性资源[3-4]、机构资源[5-7]、教育资源[8-10]等。同时一些科研团队也从国家层面、区域层面、行业或者企业层面出发,针对科技资源的管理和利用进行探索。例如:肖鹏(2013)[11]等人以科技型小微企业科技资源利用情况为研究背景,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构建了科技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评价体系。而孙建军(2012)[12]的贡献在于引入技术接受模型和任务技术适配模型这2种在管理领域广泛应用的模型来构建网络公共科技信息资源利用效果影响因素的解释和预测概念模型。

综合国内外现有研究,学术界在科技资源内涵、积累方式已经开展了大量研究与实践工作,但研究的侧重在于一些模型和指标的创建,而对于这种评价如何对应用和管理进行指导则关注较少,因此在科技资源内涵界定、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影响因素的确定,以及他们提出的对策建议等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本文以我国科技人员对仪器设备使用的调查数据分析为基础,从我国科技资源全局性、系统性出发,结合科技资源宏观管理的实践开展研究,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以推动和促进我国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与利用,为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提供实证意义上的保障。

1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全部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项目所资助的“国家科技资源利用效率调查”。该调查集中在国家基础条件平台中的提供科技资源共享与利用的相关部门。调查数据通过发放调查表来获取。本文的研究主要借助调查问卷中科技资源共享和利用状况方面的数据,并以影响科技资源共享利用的因素作为研究的中心点。鉴于从具体使用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对科技资源使用状况研究的需求,我们根据科技资源的生命周期理论,在调查问卷中将影响利用的因素从政策法律环境、体制机制、规划配置和服务模式4个维度设计了相关变量。本调查问卷的主体涉及到2方面的内容:一是为了解目前我国的科技资源共享与利用现状,认清我国与国外科技资源利用效率的差距;二是对我国现行的科技政策、体制机制等在科技资源利用方面所发挥的影响作用进行评估,通过调查问卷集思广益,以探明影响科技资源利用效率的因素所在。调查问卷这种内容设计是希望通过向广大科技人员,尤其是国家基础条件平台的主要科技资源使用对象搜集相关数据,对目前我国科技资源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并从政策环境与体制机制因素等对我国科技资源利用影响的状况开展分析,为整个科技资源利用效率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本次调查共计发出问卷725份,回收问卷673份,其中有效问卷629份,有效回收率为8675%。在被调查的人员中,男性科研工作者占4165%,女性科研工作者占5835%。从职业成分方面来看,政府部门管理人员占3287%,科研院所和高校科研人员占5730%,企业从业人员占983%。从专业背景来看,被调查人员中自然科学研究人员占2041%,工程设计和技术从业人员占2286%,生物分子科研人员占2084%,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占3589%;从学历资质上来看,调查人员具有博士学历的占183%,拥有硕士学历的占1387%,本科学历的占5339%,专科及专科以下学历的占3091%。

在问卷发放单位的属性方面,各单位对外所提供的资源类别可分为: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生物种质和实验材料、科普服务、科研仪器设施、野外台站和其他,面向各类别的资源所发放的问卷数量和占比如图1所示。

图1问卷发放单位所提供的资源类型分布

所有调查问卷您的数据经SPASS16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信度分析,所得到的Cronbach的α系数为0874,因此可以得出调查问卷所搜集的数据内部可信度较高,可以用来进行调查结果的深入分析。

2调查结果分析

21国内外科技资源利用与共享水平差异明显,且变化幅度较大根据本文研究所做的629份调查文件的统计结果表明,国内外科技资源利用与共享水平差异明显,且变化幅度较大。在调查问卷的相关数据进行的统计可以发现,只有3903%的被访者认为自己所在单位的科技资源利用效率高于国外平均水平,其余大多数被访者都认为目前国内利用水平不及国外平均水平;而在国内范围内,有高达9135%的被访者认为自己所在平台的科技资源利用率较高,可见调查所选取的相关单位作为国家级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其在科技资源的利用方面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这一点得到了业内人员的公认。而在科技资源利用效率整体变化幅度方面,有9462%的被访者认为仪器设备资源的利用效率的变化幅度较大。

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上述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后可得,被调查人员在国际范围内仪器设备利用率和波动状况的评分为302,而在国内范围内的相应评分为388,国内的评分明显高于国外的评分,这一点更加证实了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国内外的科学仪器设备的利用水平差异明显,且国内的利用效率变化幅度较国外更为显著。

22宏观因素是影响科技资源共享利用的核心因素

科技资源的使用是一个长期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离不开政策环境和体制机制等宏观运行要素的支撑与辅助。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有高达7041%的被访者认为以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为代表的宏观运行因素是影响科技资源利用的核心要素。在这其中,尤以体制机制要素与我国的宏观科技管理存在密切关系,它本质上是管理思想、管理政策、管理组织机构及其运行等若干要素的综合,对科技资源利用效率产生直接和即时的影响。调研数据表明,体制机制因素是目前科技资源利用效率的首要影响因素,占比为4027%;而政策法律环境是指科技资源在全部生命周期中始终发挥作用的相关政策、法律具备同等效力的标准规定要素构成的环境。本文的调研数据表明,多数被访者认为政策法律环境是在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影响因素中排名第二,主要在资源形成、转入与运行阶段发挥作用。调查所涉及的各个影响因素的问卷数据的分布状况如图2所示。

图2科技资源利用各影响因素分布图

上述数据说明,针对科技资源的管理是其利用的核心问题,其管理体制与机制是决定科技资源利用效果的关键。国内外的相关实践与应用经验表明,相关管理机构是影响科技资源利用效果的主体。随着相关体制建设的深入,管理机构在科技资源管理与应用的定位也日趋明显,在这一过程中,科学、合理、有效的宏观运行机制能够极大地促进科技资源的使用效果的提升,而这种政策与体制机制在资源利用效果的核心和关键作用也成为学术界的一种共识。

23规划配置等中观因素是科技资源共享利用的途径科技资源的运行环境包括中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中观环境亦即科技资源的规划与配置,该类要素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了科技资源利用活动的效率,并体现了较强的资源经济特征。同时,多样化资源利用和来源渠道与投入形成了我国多样化的科技资源管理、配置与共享模式,这其中包括单位(机构)管理、区域集中管理等主要的管理与配置模式,从目前的管理实践可以发现,随着科技资源的集聚程度的提升,资源的利用效果也同比上升。本次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大多数被访者认为良好的科技资源规划可通过降低科技活动在时间和经济上的成本来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可实现资源集聚效率,有4967%的被访者认为此类要素是目前我国科技资源利用效率第三重要的影响要素。

这一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其发生具有必然性。规划配置等中观要素是科技资源利用的重要途径。同时国内外的经验表明,规划配置等中观要素可以促使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科技资源的集聚,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替身资源服务的辐射面,同时系统化的资源聚集可以支持更为复杂的科研活动,提升研发能力,进而促使资源的利用效果的提升。

24微观因素是提升科技资源共享与利用的着力点

微观的运行环境即科技资源服务方式与模式,该方式直接针对科研活动主体,是各类科研人员和相关活动主体感受最为直接和强烈的要素。本文问卷调查的相关数据统计表明,有2680%的被访者认为以服务方式为代表的微观运行环境因素是影响科技资源的主要因素之一,且有8776%的被访者对此类要素的现状表示满意。

这一调查结果表明,以多种模式开展面向资源的服务是推动科技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式。而这些微观要素是提升科技资源利用效率的着力点。通常意义上,科技资源的服务模式涉及资源的汇聚、展示、传递和使用等多个方面,涉及面广,专业性强,而用户的需求多种多样,如果能够利用现有科技资源开展针对用户特殊需求的深层次个性化服务,必然能够提升用户使用体验,进而推动科技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

3政策与建议

通过对国家基础条件平台中提供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各单位的科研人员科技资源利用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可知,当前我国科技资源利用状况较国外平均水平还存在着一定差异,且在宏观、中观和微观运行和管理层面上都存在着不同的因素,影响和制约着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科技资源利用效率的可持续性发展,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在相对全面地分析我国科技资源利用效率的现状与成因的基础上,根据调查问卷中所发现的影响我国科技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类别,从法律体制(宏观要素)、规划配置(中观要素)和服务与运行机制(微观要素)的角度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

31在宏观上,完善政策法规,加强过程管理,塑造规范科技资源共享环境科技资源涉及的领域广泛,种类繁多,在科研仪器设施、科学数据和信息、生物种质和实验材料3个基本类型下,又包含了多个具体种类。总体看来,在现有的科技资源共享政策体系中,不同政策领域之间存在法规数量及规制力度失衡情况,而在同一领域的政策又存在着互相冲突或制约的现象,这些问题影响了政策法规的实际效果。要建设良好的科技资源共享政策环境,国家层面仍需对既有的科技资源共享政策体系加以完善:既要填补空白,力争为各领域资源共享工作提供必要的法律或政策依据;又要系统梳理,厘清现有科技资源共享政策的目标、工具与执行主体。另一方面,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应依据国家政策,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所属科技资源的管理工作,同时注重结合市场化手段,积极推进科技资源面向企业创新和大众创业开展对接和服务。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等是科技资源的直接管理和拥有者,应承担起法人主体责任,认真落实国家、部门和地方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并在具体实践中进行创新探索。科技中介机构可以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在科技资源共享、利用、服务环节发挥重要作用,以塑造良好和规范的科技资源共享与利用环境。

32在中观上,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区域发展战略,完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布局,构建结构合理的科技资源共享体系科技资源是科技创新活动的基础条件,科技平台是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向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科技服务是科技平台今后的长期职责与任务。应切实发挥科技平台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的支撑保障作用,增加资源供给力度和精准度。加大对其运行服务及升级改造方面的支持,支撑产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学发现和技术成果。同时,要加强对重大科技创新活动产出科技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加工利用,保障优质科技资源的持续积累和循环,为科研人员方便、快捷地获取高质量科技资源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同时,按照“分层建设、分级管理”的原则,合理有序地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自然科技资源、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加强对国家、部门、地方科技平台工作的统筹,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形成科学规划、统筹布局、协调推进、规范发展的良好局面。进一步明确国家与地方平台的定位,建立国家和地方平台建设与运行的联动关系,明确“国家队”和“地方队”平台任务分工和侧重点,实现国家平台与地方平台的分工与合作。建立符合平台特点的资源持续整合机制,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不断拓展资源整合范围,提高科技资源整合的广度和深度,保障平台可持续发展,以此推动科技资源共享与利用效率的持续提升。

33在微观上,探索和拓展新型服务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巩固提升平台服务队伍评估评价是科技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要加强对科技资源支撑能力的评估评价,针对不同类型的科技资源特点,制定差异化的评价指标,并采取相应的评价考核方法。充分发挥社会评价监督的作用,加强科技资源共享和利用信息的公开;将评价评估与资源配置工作结合,将评价结果作为资源配置和后续支持的重要参考依据。继续推动重点领域科技平台的绩效考核和奖励补助工作,稳定财政支持渠道,探索建立科技资源开发共享专项,扩大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的支持范围。促进实验技术人才体系建设,围绕重点领域科研基础设施大型仪器设备、科学数据、实验材料的运行维护和共享服务,完善支撑服务人员岗位设置,建立适应的评价体系和成长路径,加大激励措施,提高平台从业人员的能力和待遇,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稳定,以此必然会推动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利用效果的提升。

4总结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催生了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的“第四范式”,科技资源作为科技领域的大数据来源,对其获取、整合、加工、处理和应用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3-4]。近年来,随着科技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各领域科技资源呈指数级增长,加快提升我国科技资源共享与利用效率是一个迫切的需求[13]。为此本文的研究结合我国目前科技资源利用工作实际,以相关调研数据为基础,厘清了我国科技资源共享与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重点找出影响科技资源共享与利用效率的各类环境要素,并从调查问卷数据分析结果出发,识别了不同类型的环境要素对科技资源利用的不同方面与环节发挥不同作用,提出了政策与体制环境(即宏观管理环境)、规划与配置(即中观运行环境)、以及服务方式与模式(即微观运行环境)等多个子环境或维度,并据此从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的角度,提出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的对策和建议,希望以此能够更好地促进科技资源共享与利用效率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Lederman,Beguilers.Patents,Innovation and Growth[J].Economic Record,2000,76(234):255-262.

[2]Katharine.Productivity Growth and R&D Expenditure in UK Manufacturing Firms[J].Research Policy,2001,30(7):1079-1090.

[3]贺丹.智力密集型城市科技创新资源利用效率分析[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4]高峰,王剑.知识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以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项目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2,(16):184-187.

[5]蒋仁爱,高昌林,冯根福.中国研究机构的科技资源利用效率评价研究[J].统计研究,2013,30(6):19-29.

[6]王剑,高峰.数字开放环境下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评价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2014,34(10):31-34.

[7]杨从科.中国农业数据资源建设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8]罗序斌,陈运平.我国地方普通高校资源利用效率的DEA测度及其管理对策[J].南昌大学学报,2012,43(4):155-160.

[9]朱艳华,黎建辉,胡良霖.科技数据应用效果评估模型初探[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4,46(2):7-14.

[10]宋立荣,孟宪学,周国民.我国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信息质量管理的措施与建议[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9,11(6):37-42.

[11]肖鹏,胡许萍,孙玉红.科技型小微企业科技资源利用效率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22):133-136.

[12]孙建军.网络公共信息资源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10):35-40.

[13]王剑,吴定峰.面向科学数据的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框架探索[J].现代情报,2015,35(8):3-6,38.

(本文责任编辑:郭沫含)

猜你喜欢
实证研究利用效率影响因素
避免肥料流失 提高利用效率
体制改革前后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对比分析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认知语言视角下英语词汇多义习得的实证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不同白菜品种对锌的响应及锌利用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