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2016-05-14 09:03靳俊娇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协整居民消费

靳俊娇

摘 要:利用1978—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居民消费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少儿抚养系数、老年抚养系数、人均GDP、人均消费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误差修正项将以0.072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均衡状态。

关键词:人口年龄结构;居民消费;协整;VEC模型

中图分类号:F1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7-0008-03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并且在2010年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在改革开放三十年间,中国经济的增长大多是由进出口和投资拉动的,消费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始终动力不足。目前,国内学者们主要从收入分配不均、收入的不确定性或谨慎动机等两个角度对居民消费不足问题进行探讨。然而这些研究却忽略了由于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所引起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因而,深入研究人口结构的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二、变量选取与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

本文使用的是我国1978—2011年的人均居民消费(cons)、人均GDP(agdp) 、少儿抚养比(yd)与老年抚养比(od)的时间序列数据,为了使数据具有可比性,以1978年为基期用相应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对有关名义数据进行调整,以消除物价变动的影响。同时,为使模型的设定更合理并消除异方差现象,这里对人均GDP、人均居民消费两个变量取自然对数。本文选取人均居民消费作为被解释变量,将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人均GDP作为解释变量。相关指标解释如下:

人均居民消费。在大多数学者的相关研究中,通常使用居民消费总量或居民消费率作为被解释变量。考虑到我国区域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区域之间收入差距较大,本文选取人均居民消费对数作为因变量以期消除收入差距带来的模型误差。

人均GDP。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选取人均GDP作为人均收入的替代变量。

少儿抚养比。指某一时点的人口总体中,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数与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老年抚养比。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中老年部分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用以表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名老年人。

(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1978—2011年的人均居民消费(cons)、人均GDP(agdp)、少儿抚养比(yd)与老年抚养比(od)的时间序列数据,数据均来自我国统计局网站,并经过计算整理。各变量的主要含义和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三)实证分析

1.单位根检验

由于本文利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容易出现伪回归现象,因此在进行计量分析之前,首先需要检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本文利用计量软件Eviews6.0进行检验,具体检验结果(见下页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变量lncons、lnagdp、yd、od都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经过一阶差分后4个变量变成平稳序列,即这4个变量都是一阶单整序列。

2.协整分析

由单位根检验结果可知,变量lncons、lnagdp、yd、od是一阶单整序列。在此基础上我们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来验证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检验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无论是协整检验的特征根迹检验还是最大特征值检验,其对应原假设至多1个协整向量的检验统计量均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这意味着可以在95%的置信水平下接受至多1个协整关系的假设。说明lnc、lnagdp、yd、od这4个变量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协整检验方程如下:

由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结果可知:第一,模型中有人均消费、人居收入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的差分项,人均消费的增幅与上期人均消费、人均GDP、少儿抚养比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07、0.18、0.01。说明消费的变动不仅与上期消费有关,还与收入、少儿抚养比的增长有关,并且收入增长对消费的影响作用更明显,人均消费的增幅与老年抚养比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05,说明消费变动与上期的老年抚养比下降有关。第二,误差修正项的系数为-0.072。误差修正项系数为负数,表示前一期人均消费出现下降变动时,误差修正机制将促使当期人均消费呈现上升的变化趋势。第三,误差修正模型反映的是变量之间的短期关系,误差修正项反映的是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本文中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不仅出现在误差修正模型中,还出现在误差修正项中,说明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对人均消费的影响既有长期影响又有短期影响。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利用我国1978—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和VAR模型分析方法研究了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协整分析表明,人均收入水平是影响人均消费的重要变量,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分别对人均居民消费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并且少儿抚养比的变化幅度小于老年抚养比的变化幅度;误差修正模型分析表明,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对人均消费的影响既有长期影响又有短期影响。

(二)建议

第一,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由各种消费理论和实证分析可知,收入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因此增加收入是提高居民消费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轨时期,收入分配不均,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失业、下岗等因素,使居民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居民消费就变得更谨慎。此时,政府应该调整收入分配差距,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保证居民可以得到稳定的收入,从而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第二,适时适当地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由实证分析知,少儿抚养比对居民消费有促进作用,老年抚养比对居民消费有抑制作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人口出生率加速下降,少儿抚养比加速下降,老年抚养比逐渐上升,人口年龄结构发生改变。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使得其对消费的抑制作用更严重。因此应该有选择地放松计划生育政策,同时考虑到每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不一样的,每个家庭的抚养负担也是不同的,所以适时适当地放宽生育政策,有条件地允许部分家庭计划之外的生育将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金营,付秀彬.考虑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中国消费函数计量分析——兼论中国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的影响[J].人口研究,2006,

(1):29-36.

[2] 王森.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居民消费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1978—2007年的数据[J].西北人口,2010,(1):22-27.

[3] 刘那日苏.甘肃省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消费:1994—2011年[J].西北人口,2013,(3):63-66.

[4] 张玉周.河南省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对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1,(5):75-79.

[5] 郑贞.老龄化背景下甘肃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消费的影响[J].区域经济,2011,(27):98-102.

[责任编辑 吴高君]

猜你喜欢
协整居民消费
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研究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研究
基于协整的统计套利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
基于协整的统计套利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