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写“下水文”的语文教师不算称职的语文教师

2016-05-14 09:57许兴亮
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曾巩水文有益

许兴亮

笔者曾是一位中学语文教师,也曾做过多年的语文教研员,深感语文教师写“下水文”不仅是作文教学的需要,更是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要求。

早在20世纪60年代,叶圣陶先生就主张语文教师要经常“下水为文”,以给学生“最有益的启示”和“成功的经验”。“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的文章,学生最想读,也最爱读。语文教师只有经常写“下水文”,体验写作的甘苦,才能给学生提供鲜活有效的写作借鉴和指导,才能激活学生写作的内生力,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前段时间,笔者与一位校长谈起时下学生写作难问题,该校长说:“数学教师如果不会做数学题,学生就很难会解题。但语文教师不读不写,却能教学生读写,岂非咄咄怪事?”由此,笔者想起多年前一位老语文教育工作者说过的一段话:“为什么中学生不会写作文?关键是三尺讲台上,站着不会写作文的语文老师!”话语虽偏颇,却一语中的,道出了问题的实质。

20世纪90年代,笔者与大多数农村青年语文教师一样,遇到了作文教学的两大难——学生作文难和教师批改难。在寻找解决办法时,叶圣陶先生一篇名为《教师下水》的文章给了我很深刻的启发。古往今来的名师,无一不是言传身教的典范。教师下水写作,与学生同题作文,给学生以有益启示和成功经验,未尝不是解决学生作文难的一种有效途径。

正是基于这一思考,我自定课题,开展了“初中‘下水文作文教学实验”,与学生同题写作,指导学生写作。实验进行了一学期后,学生写作有了兴趣和热情,写作能力明显提高,这一做法也得到了县内同行的认可。

宋代曾巩《送丰稷》中有两句诗:“读书一见若经诵,下笔千言能立成。”我们不苛求每位语文教师像曾巩那样下笔千言、倚马可待,但能思善写、以写促长,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可以说,不会写“下水文”的语文教师不算称职的语文教师。?筻

(摘自《教育文摘周报》)

猜你喜欢
曾巩水文有益
胸怀理想,百折不挠
读书有益
浅议互联网技术在水文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曾巩生平
四月,是你的谎言
曾巩猜字
江西省水文文化建设的思考
静坐有益
水文档案的特点作用与管理分析
吸取书中有益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