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设问,启发思考,发展思维

2016-05-14 02:08张艳京
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小兔松鼠队员

张艳京

一、案例背景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本人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围绕核心概念,进行有效设问,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本案例所教学的内容——《认识符号“=”“>”“<”》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知识,案例描述中的方案一是本组新教师教学本课时所设计的教学活动,方案二是自己依据教材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的教学活动。

二、案例描述

方案一:

师:小朋友喜欢小动物吗?今天呀,森林里可热闹了,原来——“森林运动会”开幕了。瞧,都有哪些队参加了运动会呀?

生:小兔队、小猴队、松鼠队和小熊队。

师:谁来汇报一下每个队都有几名队员?

生1:小兔队有4名队员,小猴队有4名队员。

生2:松鼠队有5名队员,小熊队有3名队员。

师:你们还知道什么?

生:小兔队和小猴队的队员同样多。

师:同样多就是相等,也就是几和几相等呢?

生:4和4相等。

师:我们用同样的方法继续看看松鼠队和小熊队之间还有怎样的关系呢?(继续学习)

方案二:

师:小朋友喜欢小动物吗?今天呀,森林里可热闹了,原来——“森林运动会”开幕了。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小兔队有4名队员,小猴队有4名队员,松鼠队有3名队员,小熊队有5名队员。

师:同学们不但知道有哪些队参加运动会,还知道每个队都有几只小动物参加,你们真会观察,从这些信息中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生:小兔队和小猴队队员同样多。

……

师:松鼠队最多,它和谁比是最多呢?

生:松鼠队和小兔队、小猴队、小熊队比是最多的。

师:只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进行比较时,才会有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或者是同样多。刚才你们说谁与谁同样多?

生:小兔队和小猴队同样多。

师:你怎么知道它们同样多呢?

生1:我数啦。

生2:我把4只小猴摆在上面,4只小兔摆在下面,一只猴对一只兔,一只猴对一只兔……没有多余的猴也没有多余的兔,所以猴和兔同样多。

师:你看,刚才有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小猴和小兔同样多,有同学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也就是数学中“一一对应”的方法知道了小猴和小兔同样多。

师:数学中有一种符号表示同样多,是什么呢?

生:等于号。

师:几和几相等呢?

生:4和4相等。

师:现在老师有5朵红花,5朵黄花,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生:5朵红花和5朵黄花同样多,5等于5。

师:谁能举一个例子呢?

师:看来不只是4只猴子和4只小兔相等,还有同学们所说的3支铅笔和3块橡皮相等,只要是数量相等就可以用等号连接。

师:我们继续用这样“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来探讨其他队之间的关系。(继续学习“>”“<”)

三、案例分析

比较两种方案,我们不难发现,方案二中教师能够围绕着本节课的核心概念,通过高效设问,引导学生思考,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小主人。

1.首问开放,抓信息,促思考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积极的参与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做到有效提问,以达成教学目的。

方案二中,一上课,老师就以“森林运动会开幕了”为开场白,通过“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从这些信息中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呢”这两个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有效抓住图画中的数学信息,思考如何从图画中发现有用的数学信息。

2.追问深入,抓本质,促思维

教师在课堂上的设问要有一定的目的,要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核心概念来进行。所提问题必须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问题自主动脑来探索获取知识。还要根据课堂情况不断追问,使问题深入,不断凸显概念的本质,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方案二中,当学生说出“松鼠队最多”时,教师追问:“松鼠队最多,它和谁比是最多呢?”使学生明白只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进行比较时,才会有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或者是同样多。当学生说出“小兔队和小猴队同样多”时,教师又追问:“你怎么知道它们同样多呢?”引导学生明确“数、一一对应”的方法,并强化“一一对应”的方法。这样的追问,使数学符号“=”在学生头脑里更加清晰化、明确化。本质更加突出,促进了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3.导问迁移,抓方法,促思想

数学知识的学习要体现“教、扶、放”的过程,要体现用方法学习的过程,要体现不断渗透数学思想的过程。它是学生从学习到掌握过程中的重要途径。

方案二中,在学习完4=4后,教师用“我们继续用这样‘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来探讨其他队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从案例看,学生确实掌握了“一一对应”的方法,逐步了解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一一对应”。

可以说,方案二中,充分体现了“围绕核心概念,进行设问,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这一教学理念。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围绕核心概念,进行高效设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广阔,活化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把学生引入一个探索新知识的更高境界,达到最佳效果。

猜你喜欢
小兔松鼠队员
传接球跑位练习五则
边路进攻战术训练方法
提升传接球射门技术训练四则
小松鼠
松鼠
松鼠
松鼠
帮小兔逃跑
骄傲的小兔
NBA总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