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博物馆陈列的新思考

2016-05-14 15:12张强
艺术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创新力变革互联网+

张强

摘 要:“互联网+”背景下的博物馆陈列,就是利用互联网思维来进行博物的陈列设计,以推动陈列形态随着社会的环境不断地发生演变,符合人类精神生活的要求。

关键词:“互联网+”;变革;陈列新形态;创新力

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新技术可谓日新月异。博物馆陈列也伴随互联网新技术的运用与发展正在形成新形态,使博物馆焕发新的活力,同时带来发展的新机遇。

1 “互联网+”时代背景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人们在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组织方式、社会形态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例如,互联网技术及平台的迅速发展,使博物馆所处的社会环境在不断变化,公众对博物馆陈列的功能及形态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因而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博物馆陈列也产生了新形态及新的发展方向。

实际上“互联网+”在博物馆领域的出现并不是偶然,早在1994年国际博物馆学会前主席,荷兰学者冯·门施已提出,“博物馆学属于信息科学”,最主要的支持点在于信息。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领域”,是创新推动下两者相互融合的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新形态。“互联网+”背景下的博物馆陈列,是利用互联网思维来解决博物馆陈列的问题,推动陈列形态随着社会环境和发展不断地发生演变。实际上并非两者的简单的有机相加,而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及信息通信技术,让互联网与博物馆陈列深度融合在一起,创造出新的陈列形态。进而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陈列表现工具的陈列新形态。从博物馆陈列的发展来看是博物馆陈列发展过程中演进的新形态。

2 “互联网+”时代下博物馆陈列的新形和特征

2.1 互联网与博物馆陈列的跨界融合

“互联网+”中的“+”就是跨界、革新、对外开放的意思,就是对互联网及博物馆陈列的重塑和融合,但并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通过互联网平台和信息技术手段,让互联网与博物馆的陈列形式相互融合,从而创造新形态。通过这种跨界融合,博物馆陈列则会推陈出新,两种介质协同了,实现了当前博物馆陈列与时代发展之间的同步。从策展内容、大纲到陈列表现都更加相得益彰。这种融合同时也指涉及的概念的本质的融合,互联网转化为博物馆陈列的表现空间,以网络的表现语言诠释展品。

2.2 通过互联网推动博物馆陈列发展新形态

现有的传统粗放型的展陈形式在发展上遇到很大的瓶颈问题,必须顺应当前的时代潮流转变陈列的方式或方法,使博物馆在陈列方面形成新形态。这种新形态涉及广泛。只有针对环境的变化,找到与之相适应的陈列新形态才是博物馆陈列发展的正确道路。就是通过互联网的这一特质,用互联网思维来求变,进而创新发展,也会更极致地表达博物馆的陈列效果。

2.3 博物馆陈列“结构的重组”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断地变革原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固定结构形式。跨界融合打破了以传统博物馆陈列为主要形态的博物馆展示方式,为“结构的重组”创造了多种可能性。“结构的重组”并非陈列形式上单纯的重新组合,而是在互联网影响下的社会结构、文化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等变化下的综合变化。面对互联网的深度跨界应用,观众的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如认知形式、需求层次、交流方式等方面的变化。打破了原有传统博物馆陈列的流程,使博物馆的陈列新形态更加适应新的结构形式。

2.4 博物馆陈列提升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20世纪70年代以来,博物馆学家已不断提出并逐步深化将“以人为本”作为博物馆的办馆指导思想,日益引起普遍的关注。新融合下的技术及平台“以人为本”,让公众参与博物馆陈列的互动之中。在博物馆内通过新形态的陈列方式关注个人体验、重视发挥人的创造性。更凸显博物馆是“人与物之间的结合”的理念,这种结合演化出博物馆的职能。

3 当前传统博物馆陈列的机遇与挑战

3.1 传统博物馆陈列的现状

传统的博物馆陈列是在一定的展陈空间进行陈列设计和展示,多数为单一静态的展示物品。通常设置形式拥有固定展柜、展板、灯光等,往往将藏品以静态放置的形式来展现。大多数受到布展专业工作人员数量和展厅固定陈列单元的限制。另外,陈列经费和当前布展的理念和技术的介入也成为博物馆展示的制约条件。博物馆设置受特定空间、地域、时间、经费等因素的影响,公众的参与面相对变窄,因此博物馆的教育、传播和展示作用的发挥也相对受到影响。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公众参观博物馆的人数也迅速增长,同时公众的需要也凸显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因此,博物馆陈列必须整合有限的资源来服务具有不同需求的观众。

互联网技术和平台的快速发展,给传统博物馆的陈列带来了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新的机遇,那就是借助“互联网+”这个新形态来帮助演进博物馆的陈列。“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陈列的新形态与传统博物馆陈列相比,其内容表达得更完善,形式表达得更丰富。同时有更多的公众参与,公众可以不受地点、时间、空间的制约来认知博物馆,“互联网+”背景下的博物馆陈列新形态在展示形式上会大放光彩。

3.2 传统陈列设计方式由传统向现代演进

传统博物馆的陈列设计综合考虑场地、空间,重点研究展示的样式,考虑得更多是“声、光、电”等因素,利用视觉冲击力来表达陈列的内容。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平台的发展,陈列设计的表现方式从展柜标本走向利用互联网进行综合互动的展示方式。实际上这种互联网陈列方式的演进与“互联网+”新形态的发展密不可分。

陈列形式的艺术设计,有了可供选择的多种表现形式。从单一的静态的文字、展品到音频、视频,再到多媒体、虚拟现实等互联网新技术新平台的展示手段。这种演进改变了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的关系,从单一的受众发展成了参与者、互动者,这样的展示方式的演进可以让公众更便捷、更有兴趣地介入展览中,随时随地“参观”博物馆。在现代陈列设计中引入互联网新技术,已经成为陈列设计的潮流。

3.3 博物馆传统陈列的“破与立”

“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使传统博物馆陈列发展迎来“破与立”的局面。随手可及的网上博物馆,丰富多彩的展品,引人入胜的展示方式及无所不在的知识,一起推进了博物馆陈列方式的创新,以及进一步推进其由传统向现代的演进进程,推动了“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陈列的演进与发展。

就空间、时间、地域、经费、固定单一陈列形式而言,博物馆陈列面临“破局”,同时就互联网新技术和平台而言,传统博物馆面临“立”的局面。很多博物馆在展览方面使用新的技术。例如,二维码、微信语音导览、虚拟展厅、互联网“360度”展示等取得了很好的展示效果。

实际上演进展示方式方面结合了互联网、馆藏珍品和新技术,让观众身临其境地体味展示的内容,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观众对博物馆展示的内容的兴趣。

4 “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陈列的新方向

“互联网+”为博物馆陈列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技术,是未来博物馆陈列发展的一个重要新方向。当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博物馆使用新的技术手段和陈列的新形态最大限度,更大范围地吸引公众走进博物馆,通过互联网可以加强其与公众的联系,借助网络汲取博物馆知识更加便捷。

同时公众可以更加了解和认识博物馆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地位和作用,无形之中博物馆成为公众教育的便捷平台。

同时应该注意的是,面对博物馆涌现的局面,不应盲目求“新”“异”,而应该根据博物馆自身的特点寻求契合点。参观博物馆对于陈列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如果只是简单了解展陈收藏品的信息,通过网络就可以满足需求,但需要在实际中观察研究展品就需要进行实地观察。

展望博物馆陈列的发展方向,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未来的陈列新形态应是全方位、多元化,应当更加强调人的需求,重视物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博物馆应该更好地发挥其陈列收藏品,传播知识,启迪智慧和培养创造能力的功用。

参考文献:

[1] 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 纪远新.博物馆数字化建设[J].科技传播,2010(21).

[3] 江洪梅.信息技术在博物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展望,2014(20).

猜你喜欢
创新力变革互联网+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变革开始了
国家创新力
创新力不足导致国产手机再遇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