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2016-05-14 08:05卢艺
师道·教研 2016年5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课本课文

卢艺

一、“大语文教学”的概念界定

大语文教学是以国家语文课程为主要内容,以课堂学习为主要载体,以学生自学、教师引导为主要方式,通过对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与整合、语文教学时间的重新调配、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融合等途径,打破语文教学只教课本的内容限制,缩减课本内容所占教学时间,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大幅度扩充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学生的实际综合应用语文的能力,实现语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大语文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一)大语文教学的推进是国家语文课程改革的势在必需

自课改以来,各级教育部门课改方案层出不穷,课改呈现也可谓是精彩纷呈:全国性的课堂教学大赛,区域性教学展示交流活动,树立标杆课改名校,推出各级教学名师等,从表面上看,课改似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丰功伟绩,但仔细想想,不管是比赛也好,还是名师送课也罢,呈现在我们面前都仅仅是一节课,一篇课文而已。老师们都知道,一篇课文,它在全套语文教材里只是冰山一小角,况且,比赛课完后,上课老师与学生毫无关系。比赛与展示研讨等只是语文教学中的“偶遇”,而现实中的我们和学生是长期合作的。所以,我们必须着眼于孩子的未来,跳出一节课,一篇课文的局限,从整套书考虑,从广义的语文角度出发,为孩子终身语文能力打下基础。现在,许多地区意识到这一点,纷纷表示要通过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来缩短课本教学时间,将语文学习由课内延伸至课外,提倡学语文多阅读,学语文知生活,学语文得能力。由此可见,我们实施大语文教学是完全符合课改的发展趋势的。

(二)大语文教学的推进是源于语文教材本身的编排局限

纵观一至九年级的语文全套教材,所编排课文均是篇篇经典,编委们竭尽心力将名家名作全篇纳入或精心删改,力求为母语教学打造一方五彩斑斓的晴空,让孩子们能借助课文品悟语文之美,传承语文之精华。但是,语文岂止学学课本上的内容就够?国内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国外优秀的文化经典,都还游离在我们的课本之外,我们手中的课本就如天地蜉蝣,沧海一粟,虽有代表性,却无法代替全部。大语文教学将课本内容教学时间缩短,节省出来的时间用来广泛阅读,势必能弥补课本教材的编排局限,让语文学习走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同时,大语文教学将为课堂教学带来一系列的改变:课文成为教学的例子,将教学视角向经典、向生活、向社会进行整合与延伸;学生将为自己的需求而学习,老师只是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形式更为多样;教学效果不再只看结果,它更注重过程。

(三)大语文教学的推进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有力途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综合素养不单单指语文单方面的听说读写能力或辩论、演讲、朗诵等能力,它还包括培养学生的这些综合能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独立思考、敢于批判的研究精神;大胆尝试、勇于挑战的创新思维;奋发进取、不畏艰难的阳光心态……大语文教学将教学重点由课本教学移至能力培养,从课本教学中节省出来的大量语文教学时间不仅用于课外阅读,还将开展各式各样的语文活动,如阅读分享会、课本剧演出、综合性学习活动汇报等,多项语文活动的开展将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大语文教学的推进是基于课改后学生产生的学习需要

如今,课改的浪潮席卷教育界各个角落,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步打破,而在新型教学模式的实践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逐步提高,学生的知识需求量也日益扩大,加上如今课外学习资源相当丰富:家长的重视,图书馆的普及,电脑网络成为学习帮手,各界教育人士对教育资源的开发等,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宽阔,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日渐提高,语文课本的学习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他们需要更多的知识注入,如若我们只停留在教课本上,学生势必会慢慢消耗学习语文的热情,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责任编辑邹韵文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课本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