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礼仪教育促文明之风

2016-05-14 09:08杨文燕
师道·教研 2016年5期
关键词:礼仪文明学校

杨文燕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前些年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偏向应试教育,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致现在我们有一部分国民有明显的不明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社会上存在着许多与国人的基本礼仪修养,与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的现象。因此怎样恢复和彰显中华礼仪文明,接受国际先进礼仪观念的折射这就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考虑的重大问题。

一、礼仪缺失文明素质教育的最大障碍

孔子曾说:“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不学礼法,无法立身立业或无法做人。一个人的言语、行为是不是符合礼仪要求,对于其在社会上立身处事的关系很大。 “礼仪不用花钱,却能赢得一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际交往愈加频繁,人们对各种场合的礼仪要求也越来越高,礼仪日益成为一个人修养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礼仪关系到个人、事业、国家的影响和形象,不可不慎,不可无礼。因此,加强礼仪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养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二、加强道德礼仪教育 从学校教育抓起

(一)正“礼仪”规范行为

“礼”是指礼节和礼貌,是一种要求;“仪”是指仪表、仪态,是一种被人们规定的共同认可的秩序。合二为一,礼仪是在交往中体现出来的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的意愿,就是与人交往的程序、方式以及实施交往行为时的外在表象方面的规范,包括语言、仪容、仪态、风度等。它在人们生存的社会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人们日常交往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

(二)习“礼仪”,明事理

1. 礼仪教人向美

礼其实就是分寸,人在与人交往,如果不讲分寸,不仅会给对方造成不快、误解,同时也会损害自身的形象。比如,礼仪所要求的仪容、仪表和服饰礼仪,要求人们注意自身面容的清洁和护理,服装鞋帽要干净合身。反之如果没注意这些,这首先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合于礼的言谈举止和装束就是美的。着装得体谈吐风雅、举止恰到好外,就是一种美好的风度和气质。

2. 礼仪教人向真

礼仪只有在真诚的前提下,才是有意义的。礼仪在教给我们怎么做的时候,实际上也在教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要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做。比如,过春节时给老人家拜年,我们在行礼的时候就会体会到,老人们扶养儿女的艰辛和不易;同时,儿女们也体验到一种以拜年方式回报老人养育之恩的报答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是真诚的。因此,此时礼仪往往起了教化作用,教人体验人与人之间的真挚、真诚、真情、真心的力量。

3. 教人如何尊重别人

尊重别人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也是礼的基本要求。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尊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尊敬别人、敬重别人。一个人受别人尊敬的程度往往与他尊敬别人的程度是成正比的。敬人者,则人恒敬之。

(三)晓“礼仪”,重在教育

1. 规划课程设置。学校应把礼仪课纳入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制定学生必须遵守的礼仪规范,以帮助学生较好地把握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的礼仪要求。学校可开设礼仪校本课程。如日本设立“道德时间课”、“友爱课”;美国推行“公民教育”;韩国《道德》课,作为学校可开设礼仪校本课程,进行礼仪的行为训练,如低年级开设《好学生》、中年级《好孩子》、高年级《好公民》礼仪教育课程。

2. 加强学科渗透。学校以教学为主,教师在各科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遵循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运用教材内容,有机地进行礼仪教育。如语文课结合课文内容有机灵活地利用现实的、历史的、中外的故事进行传统礼仪教育;品德生活课着重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英语、科学、音乐、美术等根据课文内容渗透礼仪教育;体育课在集队时、示范时、练习时、竞赛时的礼仪行为训练。

3. 组织活动体验。学校可利用校、班、队会组织学生学习礼仪行为规范训练,将礼仪行为进行分解、逐一强化练习,以达到学生能掌握其行为技能的目的。同时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竞赛形式进行训练。教师针对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开展礼仪规范比赛,如“礼仪知识知多少”“看看谁的仪表美”“礼仪演讲赛”“礼仪小品表演”等。根据实际表现,评出“优胜小队”“礼仪之星”。如在进行“如何做客”的行为训练时,教师可创设情境,然后指导学生“做客”练习时,要求学生准确用好“您好”、“谢谢”、“再见”文明用语。并不断指导学生,让座、开门、走姿、坐姿等,使其不仅语言文明而且落落大方。

责任编辑邱丽

猜你喜欢
礼仪文明学校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对不文明说“不”
学校推介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