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2016-05-14 17:18吴学录
关键词:专业学校发展

吴学录

摘要:教师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息息相关,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校这一平台,学校的发展也离不开教师这一鲜活的队伍,两者相辅相成。我校致力于从目标引领、素养提升、工作实践、特色彰显及评价激励这几个方面推动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

关键词:学校发展;教师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03-2

教育家毕比博士指出,“教育的品质是教师的品质的反映,没有好的教师,不会有好的教育”。教育的竞争力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建设与学校发展相辅相成,学校发展是建立在教师队伍成长的基础上,同时,教师队伍的成长又最大程度地促进学校的发展。

在教师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学校应“风翻白浪”,让“雁点青天”,将教师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融合并进,学校教育必将出现“浪花千片,青天雁飞”的生机和活力。

一、教师的专业成长要在目标共识上引领

价值认同是群体成为一个团队的首要条件。共同目标与价值观是团队之魂。学校和教师,集体和个体,在发展上形成共识,可以使团队成员有着明确的方向,形成有效的合力并为之努力。

1.加强目标引领,促进教师发展

针对我校实际,我们明确了“让每个生命都有更好的成长”的办学理念。“办好学校、教好学生、发展好教师”是我们的工作方向。“管理着力点在年级、德育着力点在班级、教学着力点在个体(师、生)”是我们的发展策略。在对教师的目标引领中,我们推进教师三个发展:分层规划、分步实施,做到分类发展;全力扶持、重点指导,做到加快发展;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实现均衡发展。学校激励教师发挥自身优势,形成自我发展特色。努力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以多种方式体现共同要求,实现共同成长。

2.明确实施举措,贯彻“三坚持”

在规划与实施过程中,弘扬“敢于担当,勇于争先”的学校精神,突出“师德是核心,专业是关键,实践是保证”。在共识引领上,我们贯彻三个坚持:坚持以转变理念为重点,以“爱与责任”为师德建设的主题,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坚持以学习为手段,创设平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坚持以问题为切入点,以课题为载体,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在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中以“师德带动生德,教风引领学风”,实现立德树人,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二、教师的专业成长要在提升素养上落实

1.营造学习氛围,丰富专业内涵

学校制定了《教职工继续教育暂行办法》、《青年教师十项基本要求》、《教师校本培训规划》等条例,全体教师制定了“十二五”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学校将培训计划纳入教科室和各教研组学期工作计划之中。通过学习交流,教师充分认识到专业发展应在教育理念、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智慧等方面不断提升。应在多样化学习中更新理念,应用理论,指导实践。近年来,我们多形式、多时空、多层次地开展学习促发展活动。我们把100多种教育教学杂志分别征订到阅览室、教研组、备课组,定时发放教学资讯汇编,在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的过程中,融入科学与人文素养,积淀人文底蕴,丰富专业内涵。

2.搭建发展平台,体现成长价值

教师的专业发展往往经过成长期、成熟期、提升期等阶段。学校根据教师实际及发展需求,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搭建不同平台。针对处于成长期的教师,学校在“师徒结对”这个平常之举上求实求新,让老教师课堂的厚重与新教师教学的灵动互补,老教师教育的耐性与新教师的激情优势互补,在结对活动中,双方德艺互学,相得益彰,形成了良好的结对共进的氛围,教师对教育教学的追求自然地上了台阶。连续两届的学校“青蓝杯”赛课,平台的作用充分显现。去年课堂教学比赛,全校40周岁以下的所有教师73人分15个小组进行初赛,经过复赛、决赛,展示课堂风采,全体教师共听课超过1000节次。选手参与率、周听课密度前所未有。学校每年的青年教师成长论坛,全校所有青年教师参加,交流为师之道,激发教育热情,促进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和心灵成长。

3.加强校本培训,挖掘发展潜能

多样化的培训让教师开阔视野,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学校每年举办师德教育、学生管理、考纲研讨、案例分析、班主任交流等专题培训,利用寒暑期进行全员培训,把“教学设计、教学表达、教学测评、教学研究、学科专业技能、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六项基本功纳入校本培训内容。定期开展教育教学论坛、会教等活动。如安排非班主任教师参加班主任论坛,让参加省市培训的教师,结合个人感悟对校内教师进行二次培训等。通过观摩听课、课题带动、个人研修、校际交流等形式,把好的经验带入备课组,带入课堂,有效地提高了整体教学水平。近年来,有4名教师参加外派进修,十多名教师参加在职研究生学习,每年参加市级以上的课程培训、教学研讨、参观学习等超过300人次。先后邀请名家校友、教育专家到我校讲学。切实有效的培训促进了教师潜能的挖掘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教师的专业成长要在工作实践中锤炼

实践是教师发展的基础和根本。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在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进行。

1.以课堂为抓手,锤炼教师

我们把“有效教、有效学、有效练”作为重要教学环节的抓手。坚持“五课”并举,在“有效课堂”的推进中促进教师的能力提升。开展人人参与的“挂牌课”、优秀教师的“公开课”、骨干教师“研讨课”、称号教师的“展示课”、青年教师的竞赛课,让教师充分展现教育教学的个性和良好素养。“青蓝杯”教学赛课,全员参与研课,全员参加听课,要求跨学科听课,借鉴他人之长,有力地推动了课堂教改。

通过承办全市高三集体备课、教研员到课堂会诊、校本教学资源建设、同课异构、大纲考点研析等活动,在构建、比较、取舍中,共同摸索教与学的方法和规律,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在提升教学质量中锤炼。

2.以学生为中心,优化教学

针对我校生源特点,我们既重视社会和家长对高考升学的愿望,更关注学生习惯的养成、品行的发展。通过课例、案例的剖析,强化理解“让每个生命都有更好的成长”内涵,充分认识“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在教学与管理中,教师对学生的认知丰富了、对教学的定位更准了、教学措施的选择更合理了。以学定教,分类别指导、分层次训练,克服教学操作层面的许多困难,在“学”字上动脑筋,把学生的“想学”和“会学”作为课堂重点,使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长的喜悦。有情感、有责任、有个性的教学有了更多的体现。

3.以质量为追求,成就事业

“成就自我,发展学校”是师生的共同愿望。我们强化教师的责任心,增强了学生的信心,提高了教与学的效果。近年来,学校在高考、学测考试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每年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艺体比赛或竞赛获奖超过100多人次。学校连续获得市“文明单位”、“有效教学进位争先奖”等表彰。师生的共同成长促进了学校的课程建设和人文建设,推动了学校的发展。进步与成绩,虽难以引起社会的足够关注,但却可以润泽师生心田。我们把质量目标与考核评价相统一,让教师感受到教育教学的成就感,增加了育人的责任感和发展的动力。

四、教师的专业成长要在彰显特色中出彩

1.教研有指向,教学出特色

教学研究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学校教研有指向: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年开展“三项活动”:一是“课件制作展示,服务课堂教学”活动。二是“与新课程同行,在新课改中成长”经验交流活动。三是教改课汇报活动。教师每年完成好“四个一”:参与一个课题研究;完成一份有特色的教学设计;上好一节汇报课;写好一篇教改论文。每年开展的教师教学沙龙、课题研究推进会等,激发教师积极向上的热情。现在校园内边实践边反思,边改进边提高的教研之风已初步形成。

作为教研的最小团队——备课组,最易发现问题,最易进行研究。教学教研是备课组实力的体现。语文组,结合教材特点,利用教师特长,制定“分解专题——个人承担——集体研讨——发挥个性”的特色课堂研究。如唐小刚老师系列化红学人物细节分析,举重若轻,贴近生活地欣赏探究红楼人物形象;高三数学组的校本资料建设,贴近学生;生物组“知识清单结合能力应用”教学方法,在高考复习中效果突出,形成了学校教学文化特色。

2.术业有专攻,学校树特色

教师是最好的课程资源。对于有专长的教师,学校提供宽松的环境,支持并促成他们的健康发展。我校丁立梅、严宜春老师已是省内外有名气的散文作家,张丹东、韩美祥、何月华等老师都勤于笔耕。而这一批老师又很好地带领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写作。近几年的省级作文大赛,我校学生参赛人数多,获奖名次好。在他们的带动下,校园文学有声有色。利用学校文化资源,结合语文学科的教学优势,校文学社展开“回溯百年老校,走近东台名人,弘扬校园文化”的系列读写活动,激起师生学习与发现的热情,让学习的天地由课本延伸向社会,让成长从生活的源头引来活水。

3.传统有继承,艺体创特色

艺体教学在我校有历史传统,如何在传承中发展,挖掘有特色的校本文化,丰富校园文化资源,打造艺术办学特色,创立学校学科文化品牌,老师们做了有益的探索。美术老师张晓燕组织学生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获江苏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选一等奖。学生参加市级艺术汇演及比赛多年连续获一等奖。学校获“江苏省体育项目传统校”、“盐城市中小学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称号。在高考艺术类专业考试中,我校考生的专业考试成绩突出。

可以说,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彰显特色中出彩,学校的发展又有效地引领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教师的专业成长要在发展评价中激励

教师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成长的方向要通过评价来明确,成长的水平要通过评价来衡量,成长的动力要通过评价来激励。

近年来,学校建立“以人为本”的考评激励机制,运用发展性、动态性、差异性的评价模式,设立公平科学的评价方案。立标杆,传递正能量。如课堂教学评比、教研课题奖励、学生测评推荐,教师评优评先、骨干教师示范等,展现在教育教学中天道酬勤的精神、智慧教学的形象。一批教师,立足课堂,教有成效,思有成果。学校放手给他们搭梯子、压担子。如每年新增年轻教师担任班主任、到高三任教,今年我们让一位从未做过班主任的老师直接担任实验班班主任。给予的是信任,看重的是发展。近两年,丁志芬等多名教师获东台市优质课一等奖,获盐城市优质课、说课、课件评比二等奖以上的奖励。去年暑期,我校有27名教师在市解题竞赛中获一等奖。学校通过多形式进行宣传与奖励,让教师专业成长在教育评价中得到了肯定,在工作中体现专业发展的价值。

学校激励课题研究与校本研究相结合,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如:殷向东、刘海东老师的“数学合作学习”在应用中效果明显。陈干、李亚云老师的“英语阅读教学”赢得了认可,提升了教育追求的人生境界。

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增强了教师团队的实力,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与后劲。学校现有特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81名,研究生13名。有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共46名。共同的努力,学生对老师的满意度升了,家长对学校的认可度高了,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强了。

没有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将难以实现。肖川教授说过:“教育就是服务,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被人关注,感受到仁慈、宽容与敬业的力量。真正良好的教育一定是最具服务精神的教育。”学校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必须明确发展的主导方向,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育,做好引领者、组织者和推动者,整合资源,融合力量,在教育的蓝天碧海上扬风鼓浪,让学校和师生的发展相生共伴,呈现出“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的美好景象。

猜你喜欢
专业学校发展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学校推介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