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016-05-14 18:04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2016年5期
关键词:笋芽傣族泉水

高效课堂是教师们孜孜追求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们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了探索、尝试,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尝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收获较大,体会深刻。下面我就简单地谈谈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多媒体教学的一些心得。

一、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课件,通过音像、色彩等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思维更为积极活跃。例如《笋芽儿》是一篇优美、动感较强的课文,文中出现了很多拟声词,如“沙沙沙”“轰隆隆”“叽叽喳喳”。如果能将这些声音通过多媒体课件以声文并茂、声图结合的方式完整地呈现给孩子们,那么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也能够调动起来。诗中的笋芽儿、竹子,以及笋芽儿由“扭动着身子钻出地面”到“脱下一件件衣服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这样的画面在我们这个地区是不大能看到的。因此,二年级的学生在理解这个生长过程的时候显得很吃力。这时候就要借助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了,教师将设计好的多媒体课件放给孩子们看,孩子们就能直观、清晰地了解“笋芽儿长成竹子”的过程。中间还可以添加上雨声、雷声、妈妈怜爱的话语。这样的课件设计,视听结合、声像并茂,新颖有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在较长时间里兴趣盎然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

二、创设良好的环境,诱发思维的积极性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产生强烈探求欲望的“敲门砖”。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可提供丰富的图像及声音信息,这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育情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在教学《泉水》一课时,先播放泉水流淌的声音,吸引学生的耳朵,让他们对泉水的声音产生好奇,接着,可以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形容这种声音。再展现动画的、动感强的画面,让学生的感觉随着泉水一路投向大海妈妈的怀抱,然后点题引出《泉水》一文,由此提出学习任务,在学生心中形成“认知”冲突,激起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进入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的最佳状态。紧接着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看看泉水来自哪里,都到过哪些地方,做过哪些好事,你喜欢泉水吗?为什么?在揭示文章重点时,再次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重点展现泉水那无私奉献、关爱他人的景象。让学生在听、看、读、说中学会关爱他人、乐于助人。这种教学活动自始至终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亢奋状态,思维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激发学生情感,进入特有情境

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我根据教材中表达的不同情感,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特有情境中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是一篇情感色彩浓郁的文章,描写了傣族人民和周恩来总理在一起欢度泼水节的场面。敲象脚鼓、划龙船、撒花瓣,激动人心,但是八九岁的学生对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了解甚少,仅凭文字的说教很难激起学生感情的共鸣。因此,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画面真实地呈现给学生。紧接着,引入主题,师生共同进入《难忘的泼水节》一课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的喜庆场面。这一切立刻把学生引入激动和兴奋的心情之中。

四、利用知识迁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由于多媒体的运用大大优化了课堂结构,提高了课堂效率,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赢得了时间。在教学过程中,可运用储存在电脑中与课文写法相类似的课外阅读教材和与本课训练重点相关的练习题,在较短的时间当堂完成学习测试,实现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教学《难忘的泼水节》一文为例,在学生通过多媒体感知傣族人民的泼水节以后,师生可以共同探讨“泼水节”和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有什么异同之处,使学生了解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风俗,激发学生对其他少数民族文化求知的欲望,进而对我国的民族现状建立感性的认识。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给学生创造了宽广的思维空间,教师的正确引导,在孩子们的心田里播下了创造的种子,这就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独立自主的创新人才,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效教学。

猜你喜欢
笋芽傣族泉水
青年是“从0到1”创新的主力军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Splash Water for Happiness 泼水迎新年
笋芽儿,你真幸福
牧童乐
剥 笋
别样的风情
《笋芽儿》教学设计
泉水与盐水
西双版纳州傣医常用姜科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