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层面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导向意义探析

2016-05-14 12:30庞玉超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

庞玉超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侧重于道德层面,与大学生群体息息相关,引导着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尤其是个人层面,对个人成长乃至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导向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大学生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相对而言,公民层面的准则与我们的生活更为紧密相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是口号,也不仅仅是目标,而是引导我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方法论。

1爱国:调节个人与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爱国情,自古至今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团结、自强的精神动力,正因如此,中华民族才能创造延续不绝的灿烂文明,经历百年屈辱实现民族独立的梦想,才能进行改革开放创造发展奇迹。爱国之情也是很多人报效国家的强大动力:苏武北海牧羊,不畏威逼利诱,手持汉朝符节数十载;岳飞精忠报国,纵有奸臣当道亦矢志不渝;爱国凯歌一路高唱,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独立抛头颅洒热血。现如今,我们保家卫国,需要的不仅仅是情怀,更多的是具体行动。

第一,爱国需要专业素养。周总理曾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现在的大学生更需要刻苦学习,只有充分利用好学校、社会和国家提供的学习条件,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丰富专业知识、开拓视野上来,才能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奠定基础。只有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让自己成为人才,才能更好地促进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才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贡献更多力量。第二,爱国需要正确的自我定位。中国台湾的一位大学校长高震东在一次演讲时说:“一口痰吐在中国是小事,一口痰吐在外国,你就丢了中国十二亿同胞的脸,因为你代表十二亿中国人,而不是你个人,你千万不要以为,‘好汉做事好汉当,你错了;你做不到;你不够资格当!”爱国就要给自己正确定位,让自己的言语合礼,让自己的行为值得被尊重,让自己的所作所为对得起“中国人”这三个字。

2敬业:公民职业行为价值的重要评价

职业是个人价值的体现,敬业是尊重自我生命的人生态度和信念。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因为敬业,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孔子主张“敬事而信”、“执事敬”,讲的是敬业;《诗经》中“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讲的是敬业,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曾用这句古诗表示中国领导者牢记责任重于泰山,不敢松懈、不敢掉以轻心。敬业精神,各行各业都需要,敬业不需可圈可点的文章去颂扬,因为敬业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敬业仅仅是自己品质和能力的一把标尺。

敬业需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很多人进入职场,期待天上掉馅饼,希望找一份事少钱多还离家近的工作。这样的工作存在吗?敬业是一种态度,也是无数前辈告诫我们融入职场的法门。理智的选择自己喜欢的领域,才是对职业,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在岗位上享受手头的工作和安排,这样的务实的态度才不会生发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机遇和挑战并存。只有勤奋敬业、投身实践、勇于探索,才能紧紧把握机遇、不断破解难题、为国家创造更多效益。

3诚信:人类社会道德的重要范畴

诚是信的心态,信是诚的直观的行为表现和检验标准。《左传》中说,“信,国之宝也”,信用是国家的重要的宝物。两千六百年前的晋文公把建立信誉视作比建造城池、比发展经济都重要的部分,知道即便建立起来,维护也很艰难,守住诚信实现诺言经百事可能才筑造起一道信任的高墙,但是失信一事就可颠覆信任的根基。国家的信用,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标签,易毁难建。宋人晁说之说,“不信不立”,人无信不可立。诚信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对于一个人的成长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诚信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能力。它的重要性并不会因为时代变迁而有所改变。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维系工作关系需要的是规章制度,而增进人与人的关系需要诚实守信建立起来的情感。因此,诚信现在仍是我们融入社会的一张通行证。这个时代不缺乏唯利是图的商人,不缺少不变黑白的律师,也充斥着坑害游客的导游;但是社会仍旧以诚信为主流。臭名昭著的“三鹿”奶粉事件,让人称赞不已的兄债弟偿的“信义兄弟”,都存在于社会,通过鲜明对比,我们更该警醒,当诚信和眼前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取舍。我们没有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但是我们心中至少该有一把标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友善:人际关系的优质润滑剂

友善是人们和睦相处的一种道德行为,是指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进而形成的新型人际关系。孔子的友善是:“君子和而不同”,孟子的“友善”:“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每个人对友善的理解不同,表现友善的方式就不同。不管“友善”是否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但其始终是对人对己、对外部世界和内部心灵的一种态度。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电子产品密切了彼此的联系,却疏远了彼此的内在联系;人与人之间需要将心比心,需要友善。

生活是一面光亮的镜子,你呈现宽容与温和,它馈赠给你的也是温暖。因此,我们要学会待人和善,“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待人和善,处事更要学会和善,“律己宜带秋风,处事宜带春风”。友善不仅在于表面的态度,友善不是圆滑,更不等于虚与委蛇。友善是内在的品质,处理事情的方式。友善也是坚持原则,面对不公平不合道义的事情,没有放弃说话的权力。

参考文献

[1]茅晓嵩.和平发展视域下的国家意识形态安全[J].学海,2013(02):8.

[2]刺江华.浅谈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J].新课程.中学,2012(05):83.

[3]高震东."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台湾忠信工商学校校长高震东在国内的讲演[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06(01):16-19.

[4]王凤丽.对外汉语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对留学生的道德影响[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02):68-71.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