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务员队伍建设初探

2016-05-14 01:31高薇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队伍建设教学管理

摘 要 教务员作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者,是各项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是连接教务处、二级学院和师生的重要桥梁,对教学管理工作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分析三亚学院教务员工作内容、角色定位及教务员队伍现状,指出目前教务员队伍存在的普遍问题与优秀教务员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最后提出优化教务员队伍建设的若干路径。

【关键词】教学管理;教务员;队伍建设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对教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构建一支职业化高水平的教务员队伍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意义重大。本文试以三亚学院为例,结合学校当前教务员队伍的主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教务员队伍建设的相关举措。

1 教务员的角色定位及岗位职责

目前三亚学院各学院根据其专业及学生人数情况分别配备1-2名教务员,岗位职责包括:(1)做好学院教学文件的收发和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2) 负责学院成绩管理工作、毕业生成绩审核等。(3) 负责学院的排课、调课、补课、选课等工作。(4) 负责学院教学设备和教学用品的申领、登记、保管和发放工作。(5 )负责教学事故的防范和补救工作,协助教务处做好教学事故的认定和报告。(6)负责本学院学生注册、教师工作量的统计等工作。(7 )负责本学院考务管理工作,试卷的装订存档工作。(8)学院和教务处安排的其他工作。教务员的工作约80%是事务性的工作,这些工作贯穿学年工作的始终,具有工作量大、时效性强、准确性要求高等特点。

2 教务员队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根据学校教务员队伍的组成及工作情况分析得出教务员队伍存在以下问题:

2.1 教务员队伍结构不合理

包括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

教务员普遍没有教育学、管理学、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理论基础培训。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了解、把握和研究,也就无法理解和参与到学院教学改革发展中。

2.2 事务性工作量大,教务员容易倦怠

教务员的工作繁杂而琐碎,往往是一个人负责一个学院的教务工作,工作量非常大。学期初要一直忙到学期末,工作压力较大,大量的工作叠加,也造成教务员工作疲于应付,在工作质量及细节上不足,错误较多,无时间总结反思,形成工作上的恶性循环。

2.3 教学管理平台不健全,增加了教务员工作的难度

目前三亚学院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不健全,在学生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毕业生管理、排课等模块均不能完全使用,教务员仍需手工排课及毕业审核等工作,这给教务员增加了极大的工作量及难度。

2.4 重视程度不足,教务员工作效率低下

一方面学校在教务员队伍建设上重视程度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务员队伍人员来源不一,素质参差不齐;学校在考虑教师的培养和进修培训时没有很好地针对教务员进行规划等。除此之外学院在指导教务员工作、关心教务员职业成长上也存在一定不足。

另一方面学校和学院的不重视造成教务员对自身岗位的认可度不高,角色定位不准确,工作中存在“无事就是功”、“打杂人员”的思想。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前途不明朗,墨守成规、按部就班的机械性工作,这使得工作效率低下,出现厌烦敷衍心理。

2.5 教务员队伍不够稳定,流动性较大

教务员每天忙于各种事务性工作,工作量及工作难度较大,但在学校的地位不高,待遇偏低,科研能力薄弱,成就感不强,这些也直接导致教务员队伍流动性较大。

3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务员工作质量效率

3.1 实行岗位准入制度

针对学校教务员队伍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学校应从源头抓起,把好教务员的进口关。结合学校教务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招聘考试及录用标准,只有通过考核符合岗位需求的人员,才有资格从事教务员工作。在招聘时,除了要考虑应聘者是否具备“教务员资质”外,还应该综合考虑现有的教务员队伍的年龄、性别、学历、专业等方面,合理搭配,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务员队伍。

3.2 完善教学管理平台建设,推进校园数字化建设

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平台的建设,规范教学管理各个环节,精简教务员日常繁杂的事务性、重复性工作,从耗时耗力的手动处理各项教务工作转变到运用科学、智能化的网络平台处理日常工作,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错误率,提升教务员工作质量及效率,确保学校教学管理的智能化和高效化。

3.3 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

学校一方面要鼓励和创造条件给教务员在职进修,提高学历层次、丰富知识结构、提升科研能力,为教务员提升自我价值、拓展职务空间提供基础。另一方面,可以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即学校把其他高校甚至是国外合作院校先进科学的管理经验请进来;把学校优秀的教务员送出去学习,开阔思路,提升工作效率。第三是加大教务员工作相关技能的培训力度,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

3.4 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完善的激励机制能有效地调动教务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激发教务员的潜能,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从事教务员工作,也有利于教务员队伍的稳定。

建立教务员岗位竞争机制、科研奖励机制、建立奖惩制度,奖罚分明,对全校的教务工作岗位实行定期的应聘上岗制度,对不适宜教务员岗位的人员采取转岗调离的方式;学校及学院应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和支持教务员开展科研活动;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真正做到奖优罚劣、奖功罚过、奖勤罚懒。

3.5 建立健全的考核评价制度

考核制度是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定期的考核,可以全面、客观地了解教务员的工作情况,合理评价教务员的工作业绩。教务员的考核应综合考虑工作业绩、职业道德、科研能力等方面,坚持合理、公平、及时、准确的评价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对教务员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

4 结语

为了更好地提高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学校及二级学院应提高对教务员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将教务员队伍建设与学校的发展紧密结合,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知识丰富、素养较高、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的教务员队伍,发挥其在稳定教学秩序、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学校发展的积极作用。

作者简介

高薇(1987-),女,江苏省宿迁市人。学士学位。现供职于三亚学院。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队伍建设教学管理
创新背景下的高校教学管理研究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探究如何加强项目政工干部队伍的建设
做好四个结合强化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临床医学院教学管理新模式的实践探索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