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提升农村思品课教学实效性

2016-05-14 02:09林必胜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实效性影响因素农村

林必胜

摘 要 在农村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实效性的因素是多方面,对这些因素做出认知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对于提升农村思想品德教学课程水平与质量、推动农村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提升具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影响农村思品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做出论述的基础上,对农村思品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农村;思想品德课程;影响因素;实效性

思想品德课程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农村思想品德课程的开展,不仅关系我国农村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提升与发展,同时也是我国农村教育过程中对素质教育进行落实的关键。因此,在农村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对影响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做出总结与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探索提升农村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实效性的策略,从而推动农村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1 影响农村思品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

1.1 过于强调知识目标的实现

在农村思品课程教育中,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目标,还包括情感目标与能力目标,即在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知识水平的提出上,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情感与践行思想品德课程理论的能力,只有着三个目标同时实现,才能够确保思想品德课程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但是事实上,在许多农村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对知识目标的强调以及对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忽略,是一种客观存在且普遍存在的现象。许多教师都对这种情况表示无奈,他们在教学初期强调情感教育以及理实教育的结合,但是这种教学不仅加大了教学难度,而且导致学生没有足够时间对知识重点做出了解。归根结底,这种情况的存在还是因为受到了“应试教育”所带来的深刻影响,由于知识目标的实现直接决定着学生显性的学习成绩或者考试成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情感目标与能力目标并没有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导向作用。

1.2 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产生脱节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是试金石,但是在农村思想品德课程教育中,教师比较重视理论难点与重点的讲解,而忽略了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的结合,而这也导致了农村思想品德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产生了脱节,这种脱节主要体现为两种表现:首先,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认为自己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是因为他们会围绕教材中的案例对知识点进行讲解,然而事实上,这些案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着一定的举例,并不利于学生做出全面且准确的理解;其次,教师欠缺对时事政治内容的嵌入。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思想品德课程时长有限、教师教学压力较大而没有精力收集实证案例等,而嵌入时事政治的时间则集中于考试之前,因为这样能够最明显的实现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显然,当理论与实践产生脱节之后,思想品德知识的枯燥性特征将会被放大,而学生也将逐渐失去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兴趣。

1.3 教学方式单一

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是提升思想品德课程吸引力的重要途径,但是,教学方式单一式制约农村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实效性得以提升的重要因素。当前农村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模式的单一。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和教学时间的限制,填鸭式教学仍旧是当前农村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的主要模式,这种模式导致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产生着明显的制约作用;二是教学方式的单一。虽然当前许多农村学校也具有了多媒体等教学工具,但是受到教师教学习惯以及信息素养的影响,黑板+粉笔仍旧是农村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工具中的“主力”,而多媒体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教学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2 农村思品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策略

2.1 强调情感教育

积极的情感对于学生学习热情的调动产生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农村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强化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并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认同。另外,为了让农村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本身充满情感,教师应当重视教学氛围的调动以及教学情景的设计与使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学习主动性。具体而言,情感教育在农村思想品德课程中的事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是设置悬念,创设情境;二是强化互动,激发热情;三是开展讨论,总结结论。通过这几个步骤,学生的情感能够与教学过程实现良好的结合,从而推动能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2.2 开展生活教育

农村思想品德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农村思想品德课程教师需要针对农村生活的特点,探索出一条适应学生特点的理实结合道路,即要求在农村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中,教学内容不能脱离农村生活的现实。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农村社会当做思想品德教学的“大课堂”,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大课堂”来掌握“小课堂”中的知识内容。如在讲解环境保护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农村中的河流山川以及动植物,从而让学生真是的感受到身边环境的变化以及环境产生变化的原因,并将这些真实的体会运用到理论知识的理解当中。

2.3 丰富教学方式

农村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提升,首先要求教师能够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这要求教师能够放弃传统的单向灌输教学方式,通过使用探究式学习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样化的形式,为学生自主探索思想品德知识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自身在教学中的角色,将自身定位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监督者,从而促使学生在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加深对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其次,教师应当重视教学工具的多元化发展,这不仅要求农村学校重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推动多媒体、互联网等教学工具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使用,同时农村学校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将多媒体教学、互联网教学等指标纳入到教师评价体系当中,从而调动教师使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开展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海月,曾云.西北地区思想品德教师观念的调查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13(10):78-82.

[2]黄勇樽.农村学校思想品德教师专业化述要[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8):13-15.

[3]缪思华.浅议提高普洱农村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性策略[J].普洱学院学报,2014(06):115-118.

[4]邢建辉.新课程下农村中学《思想品德》教学反思[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05):87.

猜你喜欢
实效性影响因素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