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2016-05-14 02:31刘璟卓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语文教学

刘璟卓

摘 要 从当前学生素质水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语文学科的特点等方面,阐述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过程、语文教育活动等方面,阐述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做法,以求共同探索。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近年来,我们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学生的道德素质降低,表现为怕苦、怕累、脆弱、任性、自私、叛逆、索取多、奉献少、说做分离……形成了多重性格。故而,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深思,在我们的教学中该如何构建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普通高中教育方案》明确指出:“特别强调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语文教材中所选课文,基本都属于文质优美、传唱悠久的佳作,其内容更是涉及多个学科,可读性极强。语文作为综合性极强的一门人文学科自然应该肩负起道德教化任务。

《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具体要求:“语文课程的教学特色应当确保使用性与人文性相协调。”利用语文该学科“文以载道”、“文道统一”这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在教学中应注意和兼顾到一些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师应担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语文教学毕竟不同于思想品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只能是一种渗透,以自然的穿插形式出现。那么,高中语文教学中该怎样开展渗透德育教育呢?笔者觉得分为以下几点:

1 提高教师自身修养,努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曾有著名教育家提出过:“每个教育者的内在要求:就是努力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自己才可以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当你在教育别人之际,不管是在教育活动的范畴内,还是之外,都需要先进行自我教育。” 教师所进行的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而在培育学生之前,需要先对自身的“灵魂”进行升华。像是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指出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语文教师的工作不单单是负责教授知识,更主要工作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理想。因此,教师必须讲究师德,热爱学生,严于律己,严谨治学,积极工作,处处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起表率作用,利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感染学生,通过自身的敬业态度来教化学生。

2 突出教学过程渗透,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新课标指出“要注重学生素质的深层构建和整体提高,变‘教书为‘铸魂。教师要善于化知识为智慧,变‘行为为‘素养,积‘文化为‘品格。”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

2.1 精心设计导语,进行德育教化

新课程的改革是加强渗透德育的良好时机。导语属于课堂教学的初始步骤,一个良好的开端论述,尽管只有寥寥数语,却足以有效地将学生带到新的学习情境中。比如在学习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可以用一句名言,“To be or not to be , its a question”(生或者死,这是个难题)为导语,强调人只有一次生命,在面对生与死的考验时,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在此基础上再介绍史铁生的人生经历,然后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你在身遭不幸时,面对人生困境,是否可以如他一般展现出坚强的意志,我们应当如何面对生命,从而使得人生不再虚度?学生在分析讨论后,会被作者的坚毅性格感动,这样不但为学生学习课文做了提前准备,同时也让学生在思想上得到了深刻的教育。

2.2 巧借文章背景,强化德育理念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文是时代的产物,表达了作者对昔日的政治、经济、等领域或重大事件的想法与真情流露,传递出作者对于社会的关注和使命感。在教学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介绍其所处的南宋王朝偏安一隅、不思进取及词人的生平经历后,学生才能明白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理解他的愤慨与痛苦。所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向学生合理地阐述作者的时代背景,不但可以推动学生加深对文章整体的理解,还可以使得学生深切体验到时人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多关注社会问题,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2.3 指导朗读与欣赏,提高审美情趣

前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弘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富有情感色彩和美育因素。让学生朗诵一些课文佳作,能够帮助他们感受中华文学中的音韵美,从而让学生体验情感的变化,增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该文主要是描绘自然景物,全文有着极强的节奏韵律,委婉动人,通过朗读能够使学生感受文章描绘的的月色图,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材的感染渗透,同时持续地得到升华,实现了培养学生健康情趣的目的。

2.4 创设教学情境,不断熏陶浸染

古文学家刘勰曾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如何让受教育者感受到真挚情感,是教育成功的重点所在,也是加强德育效果的要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设计有意义的情景或组织有合适的活动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像是在教授 《报任安书》一课时,司马迁为《史记》牺牲的信念、高尚的人格魅力等内容属于文章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需要设计一个环节,让学生对司马迁作出合适的评价,通过交流司马迁对大家的启示,同时展开即兴演讲活动,从而让司马迁的精神在学生心中得到强化。在语文教学中需要选取多种办法,像是创设条件,制造情境,将学生带进理想的境界,使学生自发地进行探索,此外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能够推动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个性的发展。

2.5 赏析探究文章,激发道德情感

“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文以载道”之理,使其认识到语文教材中许多典范之作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陈情表》展示出的是李密对祖母的孝顺之心,“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在该精神的指引下,李密对照顾幼年时自己的祖母报恩。但是,在当下许多学生缺乏反思精神,不懂得珍惜父母为他们提供的美好生活,更不懂得向父母表示感谢,一味的索取,从没想过要回报父母,教学这篇课文主要是让他们体会到人间自有真情在,激发学生爱自己亲人的情感。所以,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字、词、语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揭示其中的德育内涵,深刻领会思想底蕴,提升自我价值取向。

2.6 注重口语交际,提升个人修养

口语交际指的是听说双方在彼此所处的语言情境中进行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属于二者间的互动,是人和人实现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方法。口语交际教学需要重点关注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与语言修养,像是注重言谈举止、互相尊重、善解人意等,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安排两到三分钟时间,每人每天讲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教师,应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提供具体指导,重视在课堂实践中学会口语交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阐述观点、表达思想,从而提高个人修养。

2.7 强化作文训练,完善价值取向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语文标准》中要求:“写作时感情真挚,尽可能体现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真实感受和体验”。“文为心声”,作文能够反映出学生的世界观、道德情操、理想追求等实际内容,在写作教学中,可按照他们的实际思想状况,对于某些不良现象的影响,让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来展开分析,从而修改自己的人生态度,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在素材的选择上可指导学生挖掘教材或关注社会热点,让学生走进社会生活,发现真善美、正确对待假恶丑,培养积极健康的思想。教师在批改、讲评作文时,不仅要着眼于写作技巧的点评,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学生,适时给予中肯的评价,指导学生在作文中不断地审视自己,校正自己的精神航向,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3 丰富语文教学活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语文属于一个从认知到实践,从实践中学会做人的教育实践活动。从语文活动的目的角度出发,语文学习的内容本身涵盖了思想品德内容,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加强能够在合适的语文活动中得到实现。教师能够通过课后空余时间带着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像是:开展朗诵会、背诵课文、做主持人、自编自演、观看影视作品、成语默写、手抄报、表演情景剧等。语文活动不但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加强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还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

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德育渗透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工作,只要语文教师有良好的基本功、基本的社会责任感与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进行渗透德育,从而让学生感受作品深刻的内涵,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使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之功效。

参考文献

[1]王义洲.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做法[N].中国教育报,2001.

[2]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朴军辉.当前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难点分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25):11.

[4]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2.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语文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