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欧洲治理模式的动力

2016-05-14 03:31陈晓爽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欧洲各国欧洲利益

陈晓爽

摘 要 二战后,西欧国家为改变欧洲各国国际地位下降的事实,通过建立经济组织加强了各国间的经济合作,开始了欧洲一体化的道路,创造了世界向前发展的新模式。20世纪90年代,一体化的合作领域从经济扩展到了政治领域,实现了从欧洲一体化向欧盟的过渡。战后以来,欧洲一体化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是由多种因素共同推动而产生的结果,本文主要分析了推动欧洲一体化向前发展的动力,正是内部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与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欧洲治理模式;动力

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区域治理理论目前已经形成了在欧盟政策框架和法律规则体系下的多种类型与多层级行为体共同组成的互动式的治理模型。欧洲的区域治理在全球治理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欧洲的治理模式也给世界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意义。当今的欧洲治理模式之所以能发展的如此成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促进的。

1 共同的国家利益

影响一个国家制定与实施对外政策最根本的依据就是国家利益。欧洲各国之所以会共同努力促成欧洲一体化的出现并形成独特的欧洲治理模式,其最根本的推动力就在于欧洲各国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国家利益。国家是当今国际关系中主要的行为体,而区域一体化则要求各主权国家让渡出部分主权,所以对于主权国家而言,接受区域一体化则意味着对国家部分主权的丧失,一国在面对一体化合作时会非常慎重。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转让部分国家主权可以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时,这些国家也会参与到一体化合作的进程中,即一体化合作被推动的前提是主权国家相信合作有利于实现本国的国家利益,否则,区域一体化的治理进程就会被停滞。

欧洲各国在战后以来一直进行的区域一体化治理,正是为了维护包括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在内的国家利益的表现与途径。西欧各国的合作首先开始于经济领域的煤钢部门,推动其共同合作的动力在于经济一体化合作有利于维护西欧各国的国家安全。对于不同国家来说其侧重点不同,但维护国家利益的目标是一致的。法国参与煤钢共同体,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要确保国家安全,各国煤钢部门通过转让管辖权实现联营和共管,对法国来说有助于避免德国复兴后成为法国的威胁。德国参与煤钢共同体,是从恢复主权与国际社会平等地位的角度出发。其余四国主要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出发点。

共同的利益是欧洲国家参与区域一体化治理的基础,斯皮内利等一些欧洲联邦主义者把民族主义视为欧洲战争的根源。从这种意义上来讲,他们考虑的是欧洲各民族的共同利益。但是由于各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别以及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特性与国家利益,在某些时候这些利益可能是互补的也可能是相矛盾的。同时,区域合作内部也存在利益与义务分配不均衡的现象,当成员国认为一体化举措与本国利益不相协调时,就会以国家主权为依据维护本国利益。欧洲一体化进程之所以能一直持续并取得较好的成果,是由于成员国都努力试图寻找各国的利益共同点以实现利益的整合与互补。总体来看,欧洲各国愿意参与到一体化进程中,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各国政府认为一体化有利于增进并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符合各国的根本利益诉求。

2 强烈的“欧洲统一”观念

欧洲文明开始于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与拜占庭文明和拉丁——日耳曼文明一脉相承。欧洲发展史中,“欧洲统一”观念的发展与壮大,对欧洲一体化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近代以来,欧洲各国频繁发动战乱,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索寻求欧洲和平统一的方案。从圣·皮埃尔、卢梭、康德等人的“欧洲统一”的探索,到库当霍夫·卡莱吉的“泛欧联盟”运动、赫里欧的“欧洲合众国”设想、白里安的“欧洲联邦”方案,直到二战后丘吉尔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欧洲运动蓬勃发展,蔚为大观。维护和平、建立统一的欧洲在西欧各界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纵观“欧洲统一”观念的发展历程,不同阶段的领导人和政治精英虽然对于建设统一的欧洲上存在目标、方法上的不同,但对于“欧洲统一”观念的认同却已经深入人心。文化与认同是国际关系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对于“欧洲统一”观念,建构主义强调文化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的作用,但与许多学者所认为的欧洲一体化发展的源于欧洲的共同文化相区别,建构主义所定义的文化是在一体化发展中各个国家相互协商、相互妥协所形成的新的文化,如由以竞争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洛克式文化发展成以朋友关系为主要特征的康德文化。

欧洲一体化不断实现了由经济向政治、社会一体化的方向发展。美国学者约瑟夫·奈认为,“对一体化的持久性的认识越强,认同感的吸引力就越大,反对团体就越不愿意正面攻击某一方案。”欧洲认同现已成为了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强大动力。从目前的发展水平来看,欧盟区域治理下的经济一体化已经基本完成,政治一体化也在进行着,但其进一步的发展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要想取得突破,则需要借助相关的社会因素,从建构主义的视角来看,其核心概念文化与认同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有力的解决办法。在建构主义者看来,当欧洲国家有了一种整体的归属感后,政治一体化进程就变得理所当然,但这种归属感是建立在认同基础上的。此外,欧盟并不仅仅只是利益上的共同体,也是文化与观念上的共同体,欧洲不但是国家间的欧洲,更是人民间的欧洲,是二者的相互结合。只有提升欧洲人民对欧洲的认同感,一体化的欧洲最终才能形成一个文化与理念共存的共同体。

3 外部因素的推动作用

二战后的西欧各国,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已经沦为了国际社会上二流国家的地位,传统的欧洲统治地位已经不复存在。这一时期,欧洲各国面临着经济紧张、政治动乱、安全得不到保障的局势。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是外部国际社会与欧共体内部自身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冷战后国际社会所发生的变化更是直接推动了欧洲一体化。

外部因素一直都是欧洲一体化长期发展的动力,这首先来自美苏双方的威胁。二战后美国坚持全球扩张战略,并以“杜鲁门主义”为指导,对苏联实施遏制政策。苏联一方也同时采取了相应措施回应美国。美苏双方将对抗的地点集中在欧洲地区,使得西欧各国直接面临着来自苏联与美国的双重压力,这直接威胁了欧洲各国的国家安全。任何一个西欧国家都没有能力直接应对美国与苏联的压力。由于西欧各国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防范苏联,各国选择了在美国的核保护下,借助美国的影响实现西欧的国家安全。但西欧国家并不是单纯依靠美国,这种外部的压力提升了西欧各国间的凝聚力,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合作,出现了后来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和罗马条约。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是推动一体化的政治背景,冷战后科技与经济的高度发达是推动一体化加深的经济背景。从政治背景来看,随着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相继发生后,首先苏联对欧洲的军事威胁已经不复存在,其次西欧对于美国的依赖程度也因此而大大下降,这就促使西欧想摆脱与美国之间形成的被保护关系,对自己的国际地位予以重新界定。苏东剧变让欧洲各国意识到了共同体为防止出现类似现象,就必须要加强自身的建设。此外,新的国际形势也意味着在区域治理过程中欧洲各国要发挥主导性作用,建成欧洲人的欧洲。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相关国家签订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成立了欧洲联盟。此后,欧盟各国又签署了一系列符合各国国家利益的政策、法规等,推动了一体化进程向更深层次发展。

在政治局势发生变化的同时,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科技竞争不断增强等经济压力也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向前发展,无论是科技水平还是发展速度,欧盟国家都处于劣势地位,使欧盟经济发展缓慢、就业率底下。面对这一挑战,欧盟国家间建立了经济货币联盟,实现了货币一体化。货币一体化与国家主权密切相关,但欧盟国家在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仍然实现了欧洲统一货币欧元的确立。此外,欧盟还参与组建了欧洲自由贸易区和中、东欧协定,从而扩大欧洲的市场范围等,这都是欧盟对外部经济压力的有力回应。

4 法德和解是欧洲联合治理的先决条件

二战后,面临着美苏争霸与冷战的大背景,欧洲开创了一条与东亚相区别的、独特的区域发展道路,在这一过程中,欧洲内部的民族国家,尤其是区域内的大国,对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区域一体化理论虽然没有明示区域主导力量这一先决条件,但从理论和实践上却暗含了区域主导力量不可或缺的作用因素。法国与德国是欧洲大陆上的两个大国,对于如今成熟的欧盟来说,法德和解是欧洲实现联合治理的先决条件,正是在法德关系协调发展之下,欧盟才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法德两国关系的和解也是西欧国家走向联合的开端,“舒曼计划”是法德关系改善的重要转折点。“舒曼计划”对法德两国来说各有利可图,法国通过该计划可以实现对德国的控制,以确保欧洲的长期和平;德国是二战的战败国,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中其国际影响力大大下降,改善与法国的关系,共同治理战后的欧洲,有利于德国获得与其他国家相同的平等地位。“舒曼计划”中,其要求参与的各主权国家将部分权力转交给超国家的权力机构,这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以来所确立的民族国家主权原则大相径庭,是当时部分欧洲国家不能接受的最核心原因。虽然“舒曼计划”对欧洲各国来说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发展过程,但其中的两个主要国家法国与德国仍然克服了重重矛盾。虽然在许多问题上两国仍然存在分歧与矛盾,但是它们在统一货币、修改马约以及东扩等方面都发挥了带头作用。区域共同治理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由于任何一国都没有足够的实力能成为国际社会中的一极,法德两国都只能通过欧盟作为平台以提高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作为一体化的核心国家,法德两国的关系互动也是当今欧盟继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5 结语

二战后出现的欧洲区域一体化治理是世界历史进程中出现的一个新发展,它适应了当时的国际社会发展趋势,以欧洲各国为实践的主体,区域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并最终形成了今天广为人知的欧盟,开启了一体化进程的新篇章。一体化进程中多种因素的并存共同推动了如今的欧盟继续向前发展,相信欧盟各国在未来一体化的道路上能够彼此相互协调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共同治理,增加欧盟治理的动力,提高组织运行机制的效率,最终实现欧盟的良性健康发展,并未世界其他地区的区域治理提供一定的经验与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约翰·平德编,潘琪译.联盟的大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51-52.

[2]范洪颖.全球化背景下东亚一体化理论适用问题探讨[J].东南亚研究,2007(03):67.

猜你喜欢
欧洲各国欧洲利益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欧洲市场最热销车型
轻轻地,他们走了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复兴中的欧洲有轨电车
中国与欧洲各国“专利盒(Patent Box)”制度比较研究
利益链与新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