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的弃妇诗及其对自身的影射

2016-05-14 04:02王萍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弃妇曹植女性形象

王萍

摘 要 曹植作为“建安之杰”,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诗篇,他的诗篇中的十二首女性诗多是弃妇诗,这很大程度上是受其特殊的家世和坎坷的经历的影响,当然也与他所处的动乱年代有关。

【关键词】曹植;女性形象;弃妇

汉代独尊儒学,“夫为妻纲”的三纲五常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引领时代潮流。在家庭中男权占据主导地位,女子处于被压制的状态,可以说是动辄得咎。这就使男子喜新厌旧并随意抛弃妻子有了社会基础,因而,汉魏时代弃妇成风。曹植的弃妇诗主要表现了妇女被抛弃后的痛苦和悲伤,也表达了曹植对这种不公正的社会现象的鞭挞和对无辜被弃的妇女的同情,同时暗喻自己和弃妇相似的命运。曹植空有满腔报国热情却无所施展,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因此他的弃妇形象中隐含着自己内心的愤懑和郁结。

1 《弃妇篇》

《弃妇篇》描写了一个因无子而被弃的女性形象。前十句比兴,先咏石榴,借以引发对弃妇的悲悯。以石榴华而不实开篇,写鸟为石榴无实而悲鸣,其实是喻指弃妇无子,内心忧伤。“拊心”八句揭示了弃妇被弃的原因:无子。通过月亮和流星比喻有子和无子,可见当时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更何况在社会中的地位。“忧怀”十句写女子被弃后将归未归,辗转反侧,食不知味,夜不能寐,满怀愁绪。从“抚节弹鸣筝”可以看出她也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加之前面描写她容貌美丽,如庭前石榴,可就是这样优秀的女子,也难逃被抛弃的命运,究其原因,是她无子。一句“无子当归宁”真实地反映出了这看似荒诞可笑的规矩在当时社会却“合理”地存在着,但处于这种重压下的女子竟然还以“招摇待霜露,何必春夏成”安慰自己,仍对丈夫抱有幻想,盼望自己还能有子,期望着丈夫还能回心转意。

《弃妇篇》对弃妇这一现象的揭露之深刻、批判之强烈是发人深省的。从女子形象影射到曹植自身,女子动辄得咎的生存状态正是曹植自己的生存状态,女子因无子被弃,曹植因政治斗争被弃置。女子的美好容貌、文化素养就喻指曹植的才华,女子被弃喻指曹植不被曹丕、曹睿父子任用。诗中的“子”、“实”喻指功业,石榴无实、女子无子则意味着曹植未能建功立业,尚未实现政治抱负。诗的最后女子幻想晚能得子,丈夫回心转意,其实也是曹植的自喻,曹植也幻想自己最终还是能被曹丕父子委以重任,实现自己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雄心壮志。

2 《种葛篇》

《种葛篇》描写的是一个年老色衰、将老被弃的女子形象。前两句比兴,以“种葛南山下,葛藟自成阴”起兴,表达出植物尚且春种秋获,人的感情却不能长久,为下文写女子被弃做铺垫。“与君”六句是女子对昔日两人温情尚在时琴瑟和鸣的美好生活的回忆。可话锋一转,“行年”四句从回忆中走出来,面对现实:时光飞逝,女子已不再是当初亭亭玉立的美好年华,年老色驰,不得不面对曾经的“佳人”如今“怀异心”的结局。当物是人非、佳人不再的时候,曾经再美好的回忆也只是曾经罢了,除了徒增烦忧别无它用。遭到抛弃的女子出门四顾茫然,只能独自徘徊于北林,却看到了令她更痛心的画面:“下有交颈兽,仰见双栖禽”。禽兽尚且双宿双栖,再转念一想,人却朝三暮四。最后一句“弃置委天命,悠悠安可任”,女子把这一切都归于天命,认为自己命运如此,没有丝毫怨恨。这便是诗史上“怨而不怒”“温柔敦厚”的诗歌风格的体现。

《种葛篇》女主人公身上能清晰地看出诗人曹植的自我形象。曹植也曾是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公子。曹操去世后,曹丕即位,曹植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转徙多地,收敛锋芒,小心翼翼地生活,抓住所有机会对曹丕歌功颂德,即使如此,还是动辄得咎。所以那个回忆往昔的美好生活,感受现在的悲伤凄凉的女子也是曹植自己。他也怀念父亲曹操还在世的时候,怀念和兄长曹丕还兄弟和谐的时候,但现在这一切都不在了。他的生活从曹操去世、曹丕即位时起就再也不可能像过去那样美好。那个面对禽兽的双宿双栖,哀叹自己的孑然一身的女子也是曹植自己。禽兽尚且有情,曹植作为王室成员,可谓人中龙凤,却被迫生活在无休无止的尔虞我诈中。曹植即使是跟兄长曹丕也不能推心置腹,更何况是别人,因此他有一种旷世孤独的生命体验。那个看到众人的佳人欢遇,伤感自己的独困于此的女子也是曹植自己。在曹丕的统治下,曹植小心翼翼地生活,希望能与曹丕冰释前嫌,赢得曹丕的信任并被任用。曹植甚至上书曹丕言说兄弟之情,认为兄弟合力定能胜过他人,但曹丕仍然不愿意任用他。曹植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曹丕任用外姓人治理父亲打下的江山,自己于那片江山却始终是个旁观者。

3 小结

综上所述,曹植的弃妇诗都有对自身的影射,抒发了抱利器而无所施的哀怨和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愤懑。曹植诗中的女子被抛弃后多忧伤而少怨恨,这也和曹植善良的的形象相符,同时也符合他“怨而不怒”“温柔敦厚”的诗歌风格。

参考文献

[1]赵幼文.曹植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2]傅亚庶.三曹诗文全集译注[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

[3]杨林夕.天真的“弃妇”、真儒的悲哀一一论曹植的女性诗及其意义[J].常州大学学报,2011(02).

[4]张蕾.曹植妇女题材诗作鉴赏异说[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2(02).

猜你喜欢
弃妇曹植女性形象
《诗经》“弃妇诗”研究综述
《诗经》弃妇诗近十年研究综述
论曹植对于形式美的追求
古今弃妇形象的转变及妇女地位的反思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
七步诗
张幼仪:打造商界传奇的徐志摩弃妇
论曹植与《古诗十九首》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