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应返璞归真之研究

2016-05-14 06:33万红雨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返璞归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万红雨

摘 要: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小学语文老师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本无可厚非,可有的老师刻意雕琢课堂,使课堂显得过于模式化,失却了教与学的本来面目,课堂看起来热热闹闹,学生却难以真正学到知识。只有让语文课堂还原本色,返璞归真,才能得语文之真味。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返璞归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180-01

1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随着教改的推进,各种语文课堂教法如雨后春笋,各地的语文研讨观摩活动百花齐放,小学语文研究呈现出“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生动景象。然而,学习观摩了一些课,笔者发现有些课“妆”化得太浓,遮盖了语文课的本真模样。

1.1教师不主导

因为课改提出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很多老师便在课堂上“退居二线”,把课堂演绎成学生的“学堂”。学习目标学生定,学习方法学生选,学习遇到难题,自己讨论……有的老师为了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的不管是否有道理的见解,总是说“好”、“不错”,即使是非常离奇的观点,也不置可否,只建议学生再听听别人的意见。

1.2学生不主体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样的理念早就形成共识。为了实现所谓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常常设计让学生读书、练笔等主体活动环节。学生是老师叫读书就读书,让练笔就练笔,甚至有的老师还根据自己的想法规定了读的方式和写的时间。一次听课,老师设计了自由朗读课文这一环节,因教学课文较长,学生读课文的时间难免要长些,可是一节课的时间是固定的40分钟,整体感知课文的时间也是老师课前确定好的,为了能如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在大多数学生还在书声朗朗时,老师却突然要求停止朗读。继而进行下面的教学环节。 1.3教学情境貌合神离

课堂上创设的情境应达到一种境界:仿佛一切活动都是在最需要的时候自然发生的,而不是教师为了教学刻意安排的。一位老师在教学《安塞腰鼓》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感触安塞腰鼓的壮烈场面,让学生在课堂上拿起教室里的空的纯净水桶猛烈地拍打,顿时教室一片沸腾……这样做给学生造成不爱护公物等影响暂且不谈,就语文教学来说,也只是刻意追求一种轰轰烈烈的与安塞腰鼓形似的场面,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却毫无帮助。

如此种种,对课堂过多地进行任性干预,背离了语文的“神”。笔者认为我们的语文课应该回归真实的常态,追求那种“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自然天成之趣。

2 小学语文教学回归真实的途径

2.1教师言行归真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师道尊严”,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权威角色。很多老师在办公室与同事之间谈话说笑亲切自然,可到了课堂上就不由自主地板起面孔,给自己戴上“权威”的面具。这样的老师,学生敬而远之,何谈亲而信之?新课程标准下的体验教育,要求教师由过去的知识权威变为教学内容的引导者、体验活动的组织者,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首先应该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走到学生中来,展现自己亲切和蔼的言行,发自真心地与学生一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而不是公开课虚伪地“怎么想就怎么说”,“说错了也没关系”进行鼓励;家常课就斥责、羞辱说错的孩子,学生实在不会就将答案和盘托出,灌输给学生。事实证明:教师真实的言行能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能打消学生心里的顾虑,使学生敞开心扉、放开手脚,毫不拘束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2.2教学情境归真

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的知识不是单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构建的。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过程。因此,课堂上老师需要结合教学实际,科学有效地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地动参与学习。上文中教学《安塞腰鼓》的老师,如果能运用信息技术,将图片、音频、视频等引进课堂,将美妙的音乐、动人的画面、逼真的场景呈现给学生,让遥远的安塞腰鼓真正走进课堂。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在读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并进而创造美。这样不是更好吗?

2.3学生主体归真

我们的日常教学,不必刻意追求形式化的东西,顺课堂和学生之自然是十分必要的。一个春末,我校开展语文老师同题优课评比活动。刚上课不一会儿,起风了,天色也暗了下来……作为活动组织者,笔者坐在教室里,忐忑不安,心里祈祷天公忍一忍。可事与愿违,只听“嘭”的一声雷响,狂风四起,窗外的杨絮逃难似的疯狂地往教室里窜。不一会儿,雨点急促地扑向玻璃窗……教室里开始躁动,教师的精彩演绎成了徒劳。怎么办呢?正当笔者犹豫是否改期重上时,老师索性要求学生放下书本,一起来欣赏眼前的情景。学生忍不住议论开了……在老师的引导下,有的背诵暴风雨的诗句,有的模拟暴风雨的声音。更多的学生展开想象,把自然说成是一个“英雄”、一个“魔鬼”、一个气吞山河的“诗人”,一个伟大的“作曲家”……同学们斑斓的想象和诗意的语言,汇成了一段段文字,一首首小诗。

这节课虽然没有完成原来预设的教学任务,但谁能说这节课学生没有收获?谁能说这节课的教学效果逊色于预设的教学任务的效果?试想,天气骤变孩子们已经坐不住时,老师仍然按原计划教学,学生能收获多少?这节课,老师大胆地凸显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果断地、顺着学生的认知意愿,根据课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的做法却给了我们莫大的启示。

事后,这位老师指导学生将自己的作品修改,集中装订成一本以《雨》命名的班级刊物。还以此为触点,开展了微课程——“雨”。学生们了解有关雨的知识,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歌颂雨,展现雨,领悟雨滋润万物的博大情怀。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到自己是学习探究的主人,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课堂是自然的流露,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只有与学生真心、自然地交流,学生才能处于自然的状态,真正投入课堂学习中。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一些作秀的课堂定会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真实、本色的课堂。“返璞归真”是我们孜孜追求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林培英.课堂决策[M].高等教育出版社.

[2]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

[3]方国才.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猜你喜欢
返璞归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返璞归真亲切自然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