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意境赏析

2016-05-14 13:03万国鹏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韵味

万国鹏

意境通常是指整首诗或某一段诗所创造出的境界。意境又称艺术意境、境界,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核心范畴,是作品中所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形象系统及其所生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和审美领悟的境界。意境由意象构成。意象是砖石,那么意境就是建筑;意象是水滴,那么意境就是多姿多彩的云霞。意象是实,那么意境就为虚。通常而言,我们分析一首诗意境的时候,往往有四点作为突破口,即意象、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诗韵。以意境论,唐初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可谓是上继五代,下承盛唐的集大成之作。作者借由眼中所见春、江、花、月所构建的五彩斑斓的图画,生发出对宇宙、人生的感慨,继而又生发出思妇、游子的情怀。下面笔者将《春江花月夜》赏析教学的方法做以阐述,就教于方家。

一、归纳意象,还原画面

全诗前八句中的意象分别有:江水、大海、明月、潮水、月光、芳甸、花林、霰、流霜和沙汀。在这十种意象中,江、月无疑是核心意象。大海、潮水的选择是为了衬托出江流的广阔与渺远,给人营造出一种阔大无边、横无际涯的感受。芳甸、花林、霰、流霜、白沙的使用则全部是为了映衬出月光的皎洁,是月得以表现的媒介。因此,这一部分要将几个意象的主从关系确定之后,再来赏析。在这一部分的教学实践中可选用“还原法”进行教学,即要求学生根据此八句,完成一段景物描写,并限定要求(或静谧、或神秘、或纯洁、或宁静、或凄婉、或柔美,等等)。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这样说。同样的事物,由不同的主体来进行赏析,根据不同的情感预设的条件来欣赏,其结果也一定是千差万别的。下面引述两段还原的景色描写:

例1:春潮涌动,涌出一轮明月,江面似与大海相连,宽广无垠。月华如水,随波而漾。银辉轻洒,将春江浸染成梦幻般的银色。江流绕芳甸,月色笼花树。汀上白沙,空中流霜,都融入了这一片月色之中 。一时间难以分辨这究竟是空中的霜珠,还是那洒向人间的月光啊!

例2:在那浩浩荡荡的江流入海处,海天一色,春潮无边。在目力所遥不能及的天边,一轮皎皎白月挣脱了海的磁力,喷薄而出。霎那间,海上、天上月华万丈,一束束银辉似那如椽巨笔四处挥洒,又似天外巨人手持万斛月浪倾泻而下。月华乘着流水飘飘荡荡奔流四方,来到了一片芳草萋萋的江畔小洲。月华洒秋树、汀上映白沙。只见得那天幕上银光点点,似冰晶、似水雾,朦朦胧胧一片纯洁的银色世界。

虽说各种还原有所差别,但殊途同归,这种意境的收获却是有着共同精神内核的,而不应是随意的生发,无根据的胡乱揣测。由后八句(原文略去)可知诗作者是借助景色描写来表现对整个宇宙,对全人类的关怀的。一个如此高度的见识,又怎能展示出小而简的个性化的意境呢?因此,对文章意境的品析,是要以意象为基础而做还原法重塑的,但并不唯一,也并不能仅此而已,在还原之后,还要追问一下全诗的整体情感脉络,这样才不至于犯下表面化的错误。

此外,意象在发展过程中,其本身附着的象征含义也促使我们要再三考虑。因为本身的意韵,也会致使许多情况下,意境的判断和还原并不只局限于感性认识,还要再进一步地加以分析。

二、景为情媒,情为景魂

在诗歌创作中,作者往往寓情于景,不直接表露。虽不言情,但透过画面,我们往往能感受到更强烈的情感。以《春江花月夜》一文为例,诗歌前八句皆为景物描写,没有一丝情意,但从这幅图画中,我们依稀能看到张若虚对这片静谧、安适、美丽的天地的一种无限的热爱之情以及下文的一种神秘色彩。这种情感的抒发正是读者通过对景物的把握而生成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中国古代诗人作诗,蕴藉深沉,情感仿佛是一双无形的大手,支配着景物的呈现,也支配着作者情感的抒发,所以情感是一切景物共通的灵魂。中国自古以来讲求高山流水觅知音。只有知音才能透过这景的遮掩,参悟感受其内在所蕴含的情感。当然,这也是一切文学作品从作者到读者的一个必然过程。在《春江花月夜》中除去前八句的情景交融的描写以外,其后几句,作者看到江上的一轮圆月,不禁发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哲理感发,从而上升到了一个世界观的层面,把时空扩展到无穷大的境界,抒发了由个人到千古到整个宇宙的情怀。

三、巧妙联想,虚实相生

宋人梅尧臣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虚实相生乃是诗歌创作的重要技法,且诗人历来对虚境的重视程度相当之高。诗人若想在有限的文字桎梏下,创造出一个丰富而蕴藉的大世界,就必然要动用想象和联想的手法。《春江花月夜》一诗前面两联乃是眼中实景,三、四、五、六、七、八则是见实景后的心中所想。虚景乃是实景的升华和再创造,由江流入海处升起的一轮明月,想到月光逐波而流来到芳甸,照映花林后的那种似雾似霰的景象,将意境完美地展现出来。张若虚打破时间、空间的拘囿,眺望千里长江,心怀宇宙八荒。此外“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八句是站在青枫浦上,眼见白云一片,小船一叶,而进入了想象的空间,想象出一位在楼中孤寂地等待远方游子的思妇形象。并且对月有很精细入微的描写,月光洒在妆镜上,洒在捣衣砧上,把一个因思念游子而彻夜难眠的女子表现得淋漓尽致,辗转难眠的孤独跃然纸上。可以说,虚实相生的手法就好似中国传统画中的留白,在现实和虚妄间,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四、熟读成诵,体悟诗韵

“韵味”是指意境所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它包含情、理、意、韵、趣、味等多种因素。韵味是一种余音绕梁的余韵、余味。韵味本身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在诗歌诵读的基础上去感受,去体悟诗歌语言的那种千回百转、飘渺荡漾的味道。以《春江花月夜》为例,全诗以“不知乘月几人归,落叶摇情满江树”收尾。江月挂在江畔落叶纷纷、摇曳生姿的树梢之上,江树摇摆、情意绵绵。那江、那花、那月、那情最后都随风而动,随情而飘落。非有情之人,非善感之辈断然难以体味那无穷之韵味。所以归根到底,教师还是需要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以上对于《春江花月夜》意境的四点分析方法来自于前人的总结,属于中国古典诗歌鉴赏的方法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以意境闻名,因而笔者选用该诗加以分析,希冀能抛砖引玉,使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在诗歌意境教学中有所倚傍,共同为推进诗歌教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222000)

猜你喜欢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韵味
略述《三脚螭龙壶》的壶姿韵味
略述《四方仿古》的壶中韵味
春江花月夜 唯美扬州行 中华好诗词大会征稿启事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秋的韵味
春江花月夜
从张若虚到韦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