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

2016-05-15 08:35张霞影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正确理解练习题课标

张霞影

(驻马店市第二十四小学 河南驻马店 463000 )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

张霞影

(驻马店市第二十四小学 河南驻马店 463000 )

老师们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课标实验教材在“解决问题”的处理上与原来教材相比有了很大变化,条件的呈现大多以“情境信息图”的形式出现,色彩鲜艳,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和童趣,不仅条件多了、活了,而且问题大多由学生自己提出并解决。

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 观察问题

“情境信息图”的这种做法无疑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对训练学生的思维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但由于受到学生思维水平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学生的有效学习了受到了一定的阻碍,给教师的教学也带来了一些困惑。

困惑一:信息呈现多、散,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情境图的意思,给学生解题增添了难度。[1]

困惑二:学生不能准确理解情境图的意思,从而出现解题错误。

如上图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教学后练习十二(第76页)的一个练习题,学生虽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了例题,但练习时仍出现错误。为此,教师很不理解,认为自己教学时也注意强调了图中“”的作用(表示左右两幅图之间是动态的演变过程),学生为什么还将两幅图割裂开来看,列出两个不同的与图意不相符合算式呢?[2]

困惑三:学生对情境图理解错误,导致解题不正确。

困惑四:课标实验教材将“解决问题”融入计算教学之中,既没归类,相应的练习题量又少,教师很难把握其标准,更不能大胆地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从而导致中等及其偏下的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差,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3]

困惑五:学生说情境图中的内容时,常常出现像语文课的看图说话课,很难在短时间内切入正题,不少老师抱怨情境图耽误了其教学时间。

困惑六:学生作业时,提出的问题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没有关联,达不到巩固本节课所学数学知识的目的。

面对这些困惑,老师们在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也逐渐探索出了一些可行的指导策略。[4]

策略一:针对情境图中呈现的信息多、散的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切入图中所要表达的意思。如“困惑一”中的图,当学生绕了很大的圈子都没能明白图中所要表达的意思时,老师就要及时加以引导——大家从小鸟、花朵、蜜蜂的角度去思考行吗?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一定会很快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

策略二:针对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情境图的意思,将图中动态演变的两幅图割裂开来看的现象,我们在教学时,不妨制作投影片或课件,通过投影片或课件的演示,展现图中物体动态演变的过程,促进学生的理解,从而正确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策略三:针对学生不能正确理解用“?”的方式呈现的可数的情境图,我们可以用隐藏“问题答案”的方式予以引导,这样就符合学生头脑中问题的答案是未知的思维模式,从而帮助学生清楚的看出问题的明确指向。如“困惑四”中列举的情境图,就可以把“左边的3个石榴”隐藏起来,只出现“?”,学生一看就很快明确是“求左边有几个石榴”的应用题了,也就能正确理解情境图的意思,列出算式了。

策略四:针对现行课标实验教材中“解决问题”没有进行归类编排和练习题少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将穿插编排于计算教学中的“解决问题”作必要的归类(教师明确即可,不必告诉学生),并在不增加学生过重负担的前提下,适当补充一些相应的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教给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策略五:学生出现讲述情境图的内容时有似语文课中的说话课时,我们要及时加以引导。如:“我们要用数学的眼光去捕捉图中的信息。”“我们要把图中的物与数结合起来看。”“我们要根据前面所学的数学知识和这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去提问题。”等等,通过这样的引导、点拨,使学生尽快的直奔主题,避免不着边际的、缺乏数学性的讲述。

策略六:针对学生不用本节所学知识解决练习中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一是作业前让学生明确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二是在学生出现用以前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后,再让学生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然后进行讨论,比较这两种(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何联系,从而巩固、深化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如“困惑七”中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在练习前可让学生明确用乘法(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计算,即“4×3=12”。也可以在学生用加法计算后(4+4+4=12),再让学生用乘法计算(4×3=12),通过比较这两种算法,进一步明确乘法与加法的联系,更好的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是新教材编写的一大特点,情境图的引入又为解决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对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深入钻研教材,首先理解情境图的表达的意思,并思考怎样结合自己所在学校、学生的实际,用什么样的方法去点拨、引导学生,使他们直奔主题,尽快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1]张景中,“走进教育数学”(总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钟启全 主编 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 北京大学出版社

[3]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当代中国数学教育名言解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98:95

[4]杜晓新 元认知与学习策略 人民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正确理解练习题课标
精讲精练习题 提升二轮复习效果
如何正确理解并灵活应用动能定理
本期练习题参考答案
正确理解功的公式和正、负功
本期练习题参考答案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