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10所高校生态体育开展状况及发展思路

2016-05-18 02:19东,王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大连市生态体育

王 东,王 丹

大连市10所高校生态体育开展状况及发展思路

王 东1,王 丹2

(1.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辽宁大连116026;2.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大连116026)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等,对大连市10所高校生态体育开展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学生对生态体育认知比率不高、校方生态体育资源开发不够、校方生态体育教学模式不多、校方生态体育反馈机制不畅等问题,并提出通过提升生态体育认识品级、盘活生态体育资源潜力、创新生态体育教学模式、完善生态体育反馈机制等生态体育发展思路,以期逐步消除“四不”问题而使这些学校的整个体育生态链得以复归至动态平衡状态。

大连市;10所高校;生态体育;开展状况;发展思路

1 研究目的

随着我国迅猛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以及信息技术等,体育运动的功能、理念、文化及产业从单纯的强身健体到职业体育再到全民健身,从竞技体育到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再到娱乐性体育,从体育运动本身到体育文化内涵再到体育产业,从体育事业延伸到社会发展各个阶段再到社会成员日常生活细节,无一不被赋予了凸显新时代、新风尚、新格调特征的全新内涵。然而,国人在充分满足生存基本需求之外开始追求更高层次需求的同时,由于近10年来过度生产消费与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摩擦与矛盾在日益加剧,加之沙尘暴、重雾霾、水污染、毒空气等危及人类生命的现象频繁出现,使得其中的环境保护者及生态体育研究者从此踏入从审视、思考生态环境和身心健康到倡导健康、文明、和谐的生活方式再到维护国家乃至世界和谐与发展之路。无独有偶,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1]的颁布施行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政策[2]的陆续出台,不但变革了各行业的操作规范与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带来了体育运动形式及其生态体育(Ecology Sports)语境的变化。生态体育作为当代体育的一种运动形式可以被概括为人—体育—环境”三者“相互协调、共生共融、共同发展所构建的关系或联系的活动,即在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中开展的体育运动[3],而它又以注重体育生态性为主要特点,特别强调了运动主体及运动形式与运动环境之间的高度契合。有鉴于此,从实证与思辨层面调查和分析学生对生态体育的认知、生态体育的资源开发、生态体育的教学手段以及生态体育的反馈机制等,归纳大连市10所高校生态体育开展状况及发展思路,为大连市所有高校通过生态体育在展示人类健康的体格和人格、体现人类关怀自然及社会生态环境的人道主义精神方面提供些许有益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根据大连市高校的实际分布及体育课程设置情况,以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大连警官大学、大连科技学院、东软信息学院等10所高校为研究对象,也以这些高校不同学科及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所实施的抽样调查在尽可能保证样本代表性前提下遵循学校平衡、专业平衡和性别平衡等原则,首先按照10所高校办学规模予以分配问卷比例,其次通过分层抽样确定调查学科或专业,再次通过随机抽样方式在抽取学科及专业中确定具体调查对象。此外,为了确保问卷的回收率及有效性,问卷的设计以客观题为主:1)针对大连市10所高校生态体育开展状况及发展思路予以划分为两部分内容;2)精简问卷设计、保证问卷较高实用性及学生答题积极性而设置了一项以保证问卷调查反映问题真实性和全面性的主观题;3)问卷设计初稿完成后交由长期从事体育教育科学研究的3名教授和长期从事生态体育工作指导的两名教研员,分别予以审阅、修订和删除不合理或意见不一致问卷条目并形成学生专用问卷样本;4)形成的完成稿问卷由专人到现场发放,并采用被调查人当面填写完毕后当面回收方式,发放问卷3 500份,回收问卷3 315份,剔除无效问卷110份(其中剔除了性别不详、学校不清及关键问题不选或未选题项总和达3项)、获得有效问卷3 205份,经统计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1.57%(表1)。

表1 大连市10所大学有效样本分布情况

2.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与问卷调查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研究。首先采用文献资料法查找有关生态体育的文献资料以及高校体育开展的资料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形成对生态体育本身的科学认识;同时配合问卷调查,围绕“人—体育—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展开深入调查研究并以此作为研究的事实依据;最后对调查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分析,科学分析现阶段大连市10所高校生态体育的开展现状,进而理清大连市高校生态体育的发展思路,提出发展建议。

3 结果与分析

3.1 10所高校生态体育开展状况

自生态体育问世之日起,既明确了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之间固有的共生共荣关系,也肯定了生态文明与社会文明之间密切的相辅相成关系。本文实地调查了大连市10所高校后发现,师生的生态体育认知比率不高、校方的生态体育资源开发不够、校方的生态体育教学手段不多、校方的生态体育反馈机制不畅,而这一“四不”状况如若得不到及时而有效的纠正,那么不仅不可能理顺“人—体育—环境”三者之间和谐而统一的关系,甚至无法将生态体育作为“绿色产品”了解其从产生、推广到被社会所承认、为社会所释放出来的绿色效应。

3.1.1 生态体育认知比率不高 我国高校生态体育作为生态体育运动内涵的再一次升华,不但肩负着生态体育运动文化发掘与创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使命,而且担负着在符合当今生态文明要求下予以开发大专院校体育课程、打造生态型体育运动环境、构建生态体育运动系统的任务。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中体育课程作为不可或缺的一门必修课,既包括了太极养生、健身气功、旱地轮滑等生态体育类课程,也涵盖了从学校社团文化活动中才能见得到的定向越野、分项级别运动会等生态型体育运动身影。然而,据调查大连市10所高校中(图1),高达80%的学生并不了解何谓生态体育,另有81.6%的学生十分期望校方增加体育文化节等赛事活动,至于了解生态体育途径多为学校或网站(图2),由此不难做出生态体育在这些高校开展面虽宽而认知比率却不高的判断。

图1 学生认知生态体育常识反馈

图2 学生了解生态体育途径分布

3.1.2 生态体育资源开发不够 一般地说,生态体育具有自然性、文化性、民族性、社会性、持续性、地域性等特点[3],不仅如此体育资源还包括自然生态资源与文化生态资源[4]。自然生态资源表现为校园环境生态建设及体育场馆建设的合理性和运动器械的科学性,而文化生态资源则表现为体育课程设置的多样性、配套管理反馈机制的有效性以及生态思想教育的相关文化传播载体。从运动环境开发现状层面,“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的提出,表明国家将各个地方生态系统的修复和建设提升到了战略高度,当然这其中各地高校要义无反顾、责无旁贷地投身于积极打造优美宜人的校园环境之中。尽管从表层上看现如今我国各地高校校园环境建设普遍优良且各具特色,但是经调查发现大连市10所高校体育场馆建设以及与之相关的运动器械配备并不平衡,设施滞后现象明显且利用率不高,并且普遍出现了“大班级”的现象[5],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体育生态环境的建设与发展;从课程资源开发现状层面,我国高校近些年来先后根据国家教育部文件精神积极地进行了体育课程改革,可以说在不断地朝着“终身体育”“绿色体育”“生态体育”等目标迈进。而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之后的大连市10所高校体育课程,不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都有了一定的改进,虽说约有66%以上的学生对于本校的科研经费投入及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比较满意,却也提出了体育课程设置比较单一、过于陈旧、课程分布与学生期望存在差异性且缺乏地域特色(图3、图4)、教学辅助工具过于宽泛且针对性差、缺乏专门性文化载体以及体育课程的结构、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还没有形成连贯一体的育人体系[6]等诸多问题。

图3 学生期望生态体育课程分布

3.1.3 生态体育教学手段不多 高校生态体育的开展既是社会进步的要求又是学生成长的需求。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高校的教学方法普遍陈旧、单一且缺乏特色,体育课程教学多以知识灌输形式为主,而非对知识的探索、研究乃至升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高校得益于教学方法及课程的改革,诸如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现代教学方法不断被引入课堂,尽管现阶段的授课方式得到了一些改进,但是据调查大连市10所高校有65.5%的学生反映当下生态体育课程教学方法比较传统且多采用室内教学,有86.4%的学生反映本校教师并未根据课程特色、学校特色、地方民俗特色以及当地生态优势改革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有超过80%的学生反映本校缺乏关于生态道德及精神内容的基础课程教学。由此可见,大连市10所高校生态体育教学方法明显与改革时代要求不相符,而它的生态体育课程系统性则有待于调整和完善。

3.1.4 生态体育反馈机制不畅 高校完整的教务管理制度不能没有课程评价反馈机制,而有效的课程评价反馈机制则是保障学校教务管理制度得以正常运行的牢固基础。因为高校生态体育教育是运用生态学思维方法、原理、理念、原则等来实现学校体育教学过程[7]的。然而,据实地调查大连市10所高校生态体育,可以发现它的教育教学活动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薄弱环节,如体育课程评价反馈机制本来应该植根于各校自身所构建的“学期评教系统”,却约有50%的学生表示了“师生之间除非有重大矛盾,否则不会认真而客观地评价任课教师”。竟有一半学生如此这般回答,不但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学校教务管理制度中反馈机制存在着某种程度不畅,而且表明了这些学校缺乏由教师与学生组成的一个全面而有效的反馈机制。

3.2 10所高校生态体育发展思路

我国高校作为文化传承与文化发展的载体,在其开展生态体育过程中必须以马克思人学思想为导向、以地域文化积淀为基础、以“人—体育—自然”和谐共融为目标,乃是生态体育系统得以良性运行的必然选择。根据大连市10所高校生态体育开展状况的实际,本文倘若不能从提升生态体育认识品级、盘活生态体育资源潜力、创新生态体育教学模式、完善生态体育反馈机制(图5)层面予以把握其发展思路,那么不仅会拘泥于生态体育表层涵义而只把“生态”二字单纯地理解为生物学话语中的简单语意,甚至会全然不顾生态体育体系语境本应被理解为以富有哲理的思维方式和整体动态的语意来表述生态体育的深层涵义。

3.2.1 提升生态体育认识品级 大连市10所高校之所以有80%的学生不了解什么是生态体育,主要还是因为学生认知生态体育比率太低。没有较高品级的生态体育常识普及就不会有较高品级的生态体育常识认知,学生一旦掌握不了较高品级的生态体育常识,那么既难以在学生当中有效地开展生态体育运动,也难以使之自发地达到“人—体育—环境相互协调、共生共融的运动状态”[8],更难以从理论层面予以诠释深奥的生态体育文化,到头来无法期待生态体育意识、生态体育思想、生态体育文化等会在一代又一代学生当中得以有效地传承与发展。因此,大连市10所高校要想在学生当中普及生态体育运动常识、培育生态体育运动意识、提升生态体育认识品级,首先应提升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的体育运动生态化思想”[9]认识品级,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体育健身性与体育文化性的密切结合;其次应继承和发扬大连市长期以来积淀定型的“徒步文化”与“足球文化”优良传统,创办生态体育节并开展校一级和社团课外如徒步方队、定向越野以及户外足球对抗赛等形式多样的生态体育活动;再次应引导学生参与生态环保实践中将课上学习与课下实践密切结合起来,以便使之能够全面营造生态体育运动氛围、奋力活跃生态体育运动思想、主动适应生态体育体系语境。

图5 大连市10所高校生态体育发展路线

3.2.2 盘活生态体育资源潜力 大连市10所高校之所以尚未建成从结构、内容到方法、评价等前后连贯、浑然一体的生态体育课程体系,主要还是因为由开掘生态体育课程资源不够到位所导致的资源保障基础薄弱。没有较为牢固的生态体育课程资源基础就不会有较为可靠的课程资源保障,一旦没有了较为可靠的课程资源保障,那么既难以构建高校的生态体育课程体系,也难以实施生态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与重组,更难以从常识推广层面予以解读、解释、解答生态体育的基本理论与一般原理,到头来无法期待学校生态体育系统的自身修复与正常运行。因此,大连市10所高校要想盘活生态体育课程资源潜力,首先应根据本校特色予以开掘、选择适合于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的中长期生态体育课程;其次要结合本地文化、本地风俗、本地传统将“徒步文化”与“足球文化”传统融入生态体育课程内容;再次应设计问卷予以全面调查、合理调整课程分布及占比并使生态体育课程体系更加趋于完善,最后应根据生态体育项目、地理环境特征和体育运动环境予以统计与预测、规划与布局、增减与改造运动场(馆)和运动器材等设施设备,杜绝场馆盲目建设与优化场馆器材利用比率同时并举,加大科研及场馆器材维护经费投入必须“致力于运动环境及设施质量的定期维护”[10]。

3.2.3 创新生态体育教学模式 大连市10所高校之所以生态体育教学模式相对滞后而不符合发展要求,主要还是因为教学过于保守而未能走出教室真正打破以教师授课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没有以学习者为主导的教学就不会有开放的教学模式,生态体育课程一旦没有了开放的教学模式,那么既难以形成以学习者为主导、以创新开放为主旨的生态体育教学模式,也难以从教学论层面予以确保和尊重学习者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到头来无法期待生态体育意识、生态体育思想、生态体育文化等会在一代又一代学生当中得以有效地传承与发展。因此,大连市10所高校要想实现多媒体等全新教学模式而逐步打破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首先“要彻底打破传统的室内教学,走出课堂、走进自然、放下书本,在体育运动中探索运动技巧”[11],同时以便使学生既感受大自然馈赠又体会生态体育运动快乐,其次应借助生态体育推广政策为生态体育推广既提供优良教学环境又创新优越教学模式;再次要发挥体育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关键作用加大教师培养力度、提升教师自身素养;最后应加大生态体育科研力度用以开发生态体育教材教法,以便使人的个性和潜力在师生日常道德修养中内化为生态环保意识和生态环保行为。

3.2.4 完善生态体育反馈机制 大连市10所高校之所以有50%以上学生表示了“师生之间除非有重大矛盾,否则不会认真而客观地评价任课教师”的态度,主要还是因为学校教务管理制度中师生沟通渠道不畅甚或信息反馈机制失效。不完善反馈机制就不能及时地获取学习者学习信息,一旦失去了学习者学习需求信息反馈,那么教师既难以掌握学生学习生态体育不同要求,也难以帮助学生达到“人—体育—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共生共融的运动状态,更难以从教学论层面予以充实、调整生态体育教学内容及方法,到头来无法期待生态体育系统得以有效运行、良性循环的前提条件。因此,大连市10所高校要想有效地促进生态体育课程教学系统良性运行,首先应改善本校教务管理制度中综合评价及教学反馈机制并予以实施全过程评价;其次应设计调查问卷、设置匿名意见箱等总结各参与主体意见;再次应完善激励或惩戒课程参与主体的授课效果奖惩制度以保障生态体育教育系统高效运行。

4 结论与建议

生态体育不仅可以展示人类健康的体格和人格,而且能够体现人类关怀自然与社会生态环境的人道主义精神。因此,通过对大连市10所高校生态体育开展中学生对生态体育的认知、学校对生态体育资源的开发、学校采取生态体育教育模式以及学校制定生态体育反馈机制等方面的一一梳理,逐一展现其存在的不足与问题,认为惟有提高学校管理者和一线教师生态体育思想认识品级、开发适合于本校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的中长期生态体育课程、按时代发展要求不断调整、持续完善生态体育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完善学校教务制度中师生之间沟通的反馈机制,才能实现学校师生体育健身性与体育文化性的密切结合,保障生态体育系统的高效运行。

[1]仲伟海.大连市区健身气功推广现状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4.

[2]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0-22.

[3]郑晓祥.生态体育的内涵与特点[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2):43-46.

[4]潘静敏.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结构与发展趋势[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31(4):139-140.

[5]邓罗平,雷慧,张铁雄.“生态体育”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9):85-88.

[6]李锦辉,徐向军.生态体育视角下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34(2):1-2.

[7]刘竹青.学校生态体育的开发与教学模式构建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4:21-27.

[8]李泽华.大连市高校体育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0(22):143.

[9]邓跃宁,陶慧琳,黎勤,等.生态体育的发展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03(7):35-36.

[10]谭军.试论绿色体育理念下的高效绿色体育环境教育[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4):101-102.

责任编辑:乔艳春

Conditions of Ecological Sports and Developm ent Ideas in Ten Universities of Dalian

WANG Dong1,WANG Dan2
(1.Departmentof Physical Education,Institute of Marxism,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Dalian 116026,Liaoning,China;2.Institute of Marxism,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Dalian 116026,Liaoning,China)

A research on condition of ecological sports in ten universities of Dalian was carried out by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review.It found out that there exist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the low cognition ratio on ecological sports,the less deficiency on resources development,the old teaching mode and the lag of feedback mechanism.We put forw ard some suggestions including enh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grade,revitalizing the resource potential,innovating reaching mode and establishing appropriate feedbackmechanism of ecological sports.Only through these waysmay w e gradually elim inate the phenomenon and restore the ecological sports chain to homeostasis.

Dalian;ten universities;ecological sports;developing condition;development ideas

G807.4

A

1004-0560(2016)03-0108-05

2016-04-21;

2016-05-2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五位一体”视域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13YJA710042);辽宁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专项项目:基于美丽中国建设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构研究(ZJ2014022)。

王 东(1979—),女,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生态体育。

猜你喜欢
大连市生态体育
大连市第六十九中学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我的好朋友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family culture
Study on the autonomous learning of English listeningusing American TV series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