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超声诊断价值

2016-05-20 14:21陈秋妹叶小楼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4期
关键词:超声检查小儿诊断

陈秋妹++叶小楼

【摘要】 目的 分析及探索超声检查在小儿急性肠套叠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小儿急性肠套叠患儿50例(均经手术或气钡灌肠证实)进行临床研究,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观察超声检查在该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本组50例患儿的超声检查结果显示, 48例患儿具有腹部可疑肿块, 且呈套筒征象或同心圆征象, 包块横径2.18~6.47 cm, 长径2.46~8.94 cm。剩余2例患儿的图像不够典型, 超声检查显示为边界不清晰的低回声包块, 均无典型的套筒征象或同心圆征象, 肠管呈中度扩张, 腹腔中存在少量积液, 均经手术治疗或气钡灌肠确诊。可见超声检查共检出48例急性肠套叠, 确诊率为96.0%, 基本符合手术或气钡灌肠检查结果。其中21例患者经手术成功治疗, 29例患者行气钡灌肠成功复位。结论 超声检查在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具有操作简便、迅速、确诊率高等优点,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急性肠套叠;超声检查;小儿;诊断

急性肠套叠是儿科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急腹症, 在6~12个月的婴幼儿人群中较为常见, 因其早期症状不够典型, 早期及时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对于患儿预后的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1, 2]。为了分析超声检查在小儿急性肠套叠中的诊断价值, 本研究收集本院就诊的小儿急性肠套叠的50例患儿进行临床研究,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收集2013年4月~2015年12月本院就诊的小儿急性肠套叠的50例患儿进行临床研究, 所有患儿均经手术或气钡灌肠证实为急性肠套叠。本组50例患儿中, 男28例, 女22例;其中年龄最小3个月, 最大7岁, 平均年龄(13.15±18.27)个月;病程2 h~5 d, 平均病程(1.59±0.83)d。所有患儿均伴有腹痛或哭闹不安症状, 其中29例伴有呕吐症状, 32例伴有血便症状, 36例患者伴有腹部扪及包块。

1. 2 研究方法 飞利浦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凸阵或线阵探头, 将探头频率设置为3.5~10.0 MHz, 协助患儿体位取仰卧位, 先将探头频率设置为3.5 MHz, 以全面扫查患儿腹部, 观察是否存在腹腔积液、肠管扩张等征象, 然后选用频率为7.5~10.0 MHz的线阵探头重点扫查患儿腹部的可疑肿块, 详细观察是否存在套筒征象或同心圆征象, 对患儿肠壁各层结构进行观察, 对包块的中心圆直径和最大长径进行测量。少数患儿通过CDFI对包块部位的肠壁血运进行观察, 若患儿的腹部胀气较为严重, 则取侧腹部进行扫查。

2 结果

本组50例患儿的超声检查结果显示, 48例患儿具有腹部可疑肿块, 且呈套筒征象或同心圆征象, 包块横径2.18~6.47 cm, 长径2.46~8.94 cm。剩余2例患儿的图像不够典型, 超声检查显示为边界不清晰的低回声包块, 均无典型的套筒征象或同心圆征象, 肠管呈中度扩张, 腹腔中存在少量积液, 均经手术治疗确诊。可见超声检查共检出48例急性肠套叠, 确诊率为96.0%, 基本符合手术或气钡灌肠检查结果。本组50例包块中, 左上腹5例, 左下腹2例, 右侧腹部43例。其中21例患者经手术成功治疗, 29例患者行气钡灌肠成功复位。

3 讨论

急性肠套叠是引发小儿急性肠梗阻的常见原因, 其主要是指患儿的一部分肠管及其上附着的肠系膜套入相邻肠腔中。目前临床上急性肠套叠的发生原因尚未明确, 相关学者认为主要与患儿的肠管蠕动紊乱、肠痉挛等因素有关[3]。大多数急性肠套叠均属于近端肠管套入远端肠管, 按照患儿的急性肠套叠程度可将其分成单套叠与复套叠2种。

超声检查是急性肠套叠的常用诊断方式, 其在该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已获广大临床医师的认可。患者超声检查时的典型图像特征为套筒征象或同心圆征象, 其中短轴切面同心圆征象内的高回声是经多层压缩的浆膜层及黏膜界面, 较厚的低回声团主要为患者发生水肿的网膜与肠壁, 纵切面套筒征象主要为多层、平行的高低相间回声带, 如果患儿肠腔依然存在气体回声则呈假肾征。本研究中对50例急性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 超声检查共检出48例急性肠套叠, 确诊率为96.0%, 发现超声检查该疾病具有以下优点:①超声检查可对急性肠套叠的深度进行有效的观察, 即可测量套筒征象的长度。②高频探头可对近肠区域的肠壁结构进行清晰的识别, 对同心圆征外层的低回声厚度进行精确的测量, 以有效鉴别诊断紫癜病。同时, 相关研究显示, 与CT、X线及核磁共振相比, 超声检查在急性肠套叠中的诊断价值更加优秀[4-7]。

综上所述, 超声检查在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具有操作简便、迅速、确诊率高等优点,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尧, 李士星, 时博, 等.小儿暂时性小肠套叠的超声表现及其临床特点.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0, 21(4):293-295.

[2]腾想, 杨孟选, 朱倩如, 等.高频彩超在小儿急性肠套叠诊治中的应用价值.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2, 28(11):1044-1046.

[3]覃伶伶, 符少清, 刘秉彦, 等.超声对小儿继发性肠套叠的诊断价值.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4, 30(1):48-51.

[4]任丽丽, 权重禄, 李素贤, 等.小儿暂时性小肠套叠高频超声影像特点及可能诱因浅析.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1, 27(9): 835-837.

[5]辛悦, 贾立群, 王晓曼.儿童继发性肠套叠的超声表现.中华医学超声杂志, 2011, 8(5):1106-1115.

[6]李继红. 168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超声诊断分析.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5, 28(20):48-49.

[7]陈秋菊.小儿急性肠套叠应用B型超声的诊断价值探讨.中国医刊, 2006(9):38-39.

[收稿日期:2016-01-27]

猜你喜欢
超声检查小儿诊断
小儿难养
超声检查在小儿急慢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上腹部横切面在产前超声诊断心房异构综合征中的价值
超声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颅脑超声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小儿惊厥紧急处理
容易混淆的两种小儿紫癜
小儿厌食的简易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