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膳食变迁与慢性病问题
——基于宏观数据的分析

2016-05-24 10:23杨洋邸信吕晓华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慢性病

杨洋, 邸信, 吕晓华



我国居民膳食变迁与慢性病问题
——基于宏观数据的分析

杨洋,邸信,吕晓华

【摘要】基于我国政府数据与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平衡表数据,探讨了我国饮食的变化与慢性病的关系。数据表明,从1980—2011年我国居民人均食物提供的能量增长了1.47倍,蛋白质量增长了1.76倍,脂肪量增长了2.73倍。将我国人均食品占有情况与我国居民膳食指南以及国际上主要国家与地区进行比较表明,我国食品总量已经足够整个人群健康所需。基于健康视角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膳食变迁;人群健康;慢性病;食品平衡表

我国在建国后积极开展了如“爱国卫生运动”等大量传染病防控工作,极好地解决了建国初传染病与母婴疾病突出的问题,人口期望寿命由刚建国的不到40岁至1975年已基本接近70岁。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全人群死亡模式在持续变化中,1973年感染性疾病和母婴疾病占总死亡的27.8%,到2005年已下降到5.2%;而慢性病则相反,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肿瘤占总死亡的比例却从1973的41.7%上升到2005年的74.1%[1]。卫生部1993年到2008年共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数据表明,我国居民的高血压、糖尿病等主要慢性疾病都呈现出迅速增长的态势,高血压患者由1 400万增加到7 100万,脑血管病由500万增加到1 300万,糖尿病病例数从200万增加到1 400万[2]。目前,我国由慢性病导致的死亡数已占全国总死亡数的85%,由慢性病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3]。可见,短短几十年内,我国已完成了从传染病至慢性病的流行病学模式转变,并且这一转变仍在加速进行中。慢性病的发展,与人口老龄化、城市化、生活方式转变等多个因素有关,其中膳食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我国全人群膳食状况的宏观数据入手,探讨我国居民膳食的变化情况与慢性病的联系。

1慢性病与膳食变迁关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不健康的饮食、缺乏运动与吸烟这3个因素被认为与主要的慢性疾病都有关系[4]。大量研究都证明了膳食与慢性病的关系非常密切,而高血压、高血糖、超重与肥胖以及高胆固醇都与食物摄入过多有关。食物摄入过多在以往通常被认为主要是发达国家才存在的问题,但自20世纪60年代起,全球粮食产量不断增加,发展中国家人群的膳食状况得到很大改善,食物摄入过多已不是发达国家的特例。特别是最近,发展中国家肉食与奶制品的消费量不断增加,已经被国外学者称为一场新的食品革命或发展中国家的营养转型[5-6],这种膳食结构的改变促进了发展中国家慢性病的流行。统计数据表明,近30年来,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2我国居民的膳食变迁

我国13亿人口,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社会经济文化差异很大,膳食情况也有很大不同。本文是对宏观数据进行分析,主要采用国家与国际组织有关农产品占有量的统计数据分析我国居民膳食的变化情况。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最新公布的食品平衡表的统计数据,我国人均每日食物能量、蛋白质摄入量、脂肪摄入量的变化及其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中国与世界人均每日食物能量、蛋白质摄入量和脂肪摄入量对比

注:资料来源于联合国粮农组织食物平衡表2014年数据[7]

从上表数据来看,从1980—2011年这30年间,中国的人均每日能量摄入水平逐步提高。1995年是重要的分界点,在1995年我国居民人均每日食物能量与蛋白质摄入量首次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000年,我国居民人均每日脂肪摄入量首次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至2011年,我国居民人均每日食物能量是1980年的1.42倍,蛋白质摄入量是1980年的1.76倍,脂肪摄入量是1980年的2.73倍;可见,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呈现出总量不断增加,特别是脂肪类比重不断增大,总体摄入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变化。

3基于健康视角的讨论

3.1基于居民膳食指南的比较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我国专家根据营养学原理,结合我国居民膳食消费和营养状况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是指导广大居民实践平衡膳食、获得合理营养的科学文件。依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确定的成年人最高能量水平(2 800 kcal)一年所需要的饮食推荐构成[8],与国家相关机构统计的人均年食品占有量进行比较[9-10]。见表2。

表2 我国年人均食品占有量与居民膳食指南中

注:由于人均农产品计算较为复杂,本文在此引用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由中央政府所核实的数据,其中人均谷类消费由文中所提到的2010年我国居民口粮消费总量2 585亿公斤计算而来,其他数据则直接引自该文;蔬菜的人均占有情况来源于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发布的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由于缺乏水果与大豆类官方认可的人均占有数据,本文未对这两项做比较

从表2的比较来看,即使是以人均食物消费的最高方案为标准,我国人均占有量大部分都已经超过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标准,其中,肉、食用油、蔬菜都远超过膳食指南的建议标准,但在牛奶上,人均奶类占有量还远低于膳食指南的建议。

3.2基于国际间数据的比较

除了依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另一个可能的途径就是国际间的比较。本文选取美国、欧盟、日本以及与中国同为金砖国家的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作为参考,以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的最新数据为基准进行对比。见表3。

表3 2011年中国与欧美日及金砖国家人均每日食物能量、

注:资料来源于联合国粮农组织食物平衡表2014年数据[7]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目前人均每天可利用的食物能量较美国、欧盟还有一定差距,与俄罗斯、巴西、南非基本一致,比日本高,在所有国家中,印度最低。

3.3基于健康视角的讨论与建议

根据上文数据,我国的人均粮食占有情况与美国和欧盟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那么,我国的人均粮食占有是否应以美国和欧盟为标准,这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有不同的答案,本文主要从食品与健康的视角进行讨论。与能量摄入过多有着最直接联系的健康问题就是肥胖,以表3来看,无疑美国所占有的人均粮食与肉食都是最高的,而目前美国就面临着严重的肥胖问题。根据美国国家疾控中心的数据,2009年整个美国35.7%的成年人都是肥胖者[11],根据测算,2008年美国有1 470亿美元医疗花费与肥胖有关,大约占其医疗花费的10%[12],可见美国肥胖问题之严重。虽然美国的高人均食品占有量令人羡慕,但从健康的视角来看,却有很大的风险。但是美国的高热高脂饮食背后却是全人群的大量体育活动,故相关研究认为,在同样超重的情况下,中国人患糖尿病的几率更高[13]。

另一个比较出人意料的数据是日本的人均食物状况,从表3的数据看到,我国人均食物能量、蛋白质摄入量与脂肪摄入量都已经超过了日本。从历史数据来看,日本在2011年人均食物能量与1970年基本保持一致,所选取的5个时间点都没有超过人均3 000的能量值。见表4。

表4 日本1970年以来的人均每日食物能量、

注:资料来源于联合国粮农组织食物平衡表2014年数据[7]

目前,日本有着全世界最高的人均期望寿命,2009年女性的期望寿命为86.4岁,男性为79.8岁,其人群的整体健康水平很高[14]。这表明,日本的人均食物水平已经能满足个人健康生活所需。无论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来看,还是与国际间数据比较,我国人均食物的占用情况已经不低。唯一例外的是牛奶,目前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的人均摄入量差距还非常大,但即使是日本,2002年其人年均牛奶占有量也只有67.1公斤[15],与我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标准仍有一定差距。

从1980—2011年的30年间,我国人均膳食情况的变化非常巨大,食物结构的变化体现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可谓是从温饱水平转变到了一个相对富足的阶段。如今填饱肚子已不是大部分人关心的问题了,人们越发关注的是食品的质量与安全。这也提醒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在有关食品发展的规划上要更注重“质”,而不能仅仅强调“量”。

由于生活的改善,一部分人营养素和能量摄入过度,导致慢性病的迅速蔓延。慢性病的不断发展,又导致了无论是全人群疾病总负担还是个人负担都在增加。除了经济负担,慢性病还容易导致各种疑难杂症,使得相关的治疗病程长、效果差,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经济支出,还降低了患者对于医疗机构的信任与满意度,进一步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可见,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已是重中之重。

在与膳食有关的慢性病防治工作中,我国已有很多项目做出了有益探索,特别是在限盐限油方面,如为居民提供限盐勺、限油壶等。但只是限盐限油并不能完全解决与慢性病有关的膳食问题,特别是能量的摄入问题。《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一个科学纲要,但在具体执行中普通居民很难衡量自己的饮食与指南的差距,只能根据直觉判断。鉴于我国各地饮食习惯差异很大,建议各地卫生部门根据本地的饮食习惯出台更为生活化、更具可行性的营养指导,特别是与慢性病防治直接相关的膳食指导。如为一个3口或4口之家提供1周的健康食谱,这样就能较为量化地给各地居民一个参考,将居民膳食指南转化为可以每天操作的食谱。

参考文献

[1]Yang G,Kong L,Zhao W,et al.Emergence of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in China[J].Lancet,2008,372(9650):1697-1705.

[2]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2008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四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分析报告[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

[3]卫生部.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EB/OL].[2015-02-06].http://www.chl-bha.org/high/public/static/20130220/13613253926911.pdf.

[4]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Preventing chronic diseases:a vital investment[R].Geneva:WHO,2005.

[5]Porkin BM.The shift in stages of the nutrition transition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differs from past experiences[J].Public Health Nutrition,2002,5(1 A):205-214.

[6]Zaghloul S,Al-hootiI SN,Al-hamad N,et al.Evidence for nutrition transition in Kuwait:over-consumption of macronutrients and obesity[J].Public Health Nutrition,2013,16(4):596-607.

[7]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食物平衡表2014[EB/OL].[2015-02-06].http://faostat3.fao.org/download/FB/FBS/E.

[8]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8.

[9]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EB/OL].[2015-02-06].http://www.gov.cn/test/2008-11/14/content_1148698.htm.

[10]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发布.[EB/OL].[2015-02-06].http://www.moa.gov.cn/ztzl/scscxx/gzbs/201202/P020120223402942965392.doc.

[11]Ogden CL,Carroll MD,Kit BK,et al.Prevalence of obesity in the United States,2009-2010[J].Nchs Data Brief,2012(82):1-8.

[12]Finkelstein EA,Trogdon JG,Cohen JW.Annual medical spending attributable to obesity:payer-and Service-Specific estimates[J].Health Affairs,2009,28(5):W822-W831.

[13]胡承,虞伟慧,贾伟平.中国人2型糖尿病遗传学研究的现状——兼谈中西方人群差异[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2,4(1):4-6.

[14]Ikeda N,Saito E,Kondo N,et al.What has made the population of Japan healthy?[J].Lancet,2011,378(9796):1094-1105.

[15]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年鉴,2005[EB/OL].[2014-09-19].http://www.stats.gov.cn/ztjc/ztsj/gjsj/2005/

Study on Diet Changes and Population Health in China:Based on Analysis of Macro Data

YANG Yang,DI Xin,LV Xiaohua.

WestChinaSchoolofPublicHealth,SichuanUniversity,Chengdu,610041,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we used the macro data of the whole population from the food balance sheets in China and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 to discus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 of diet and chronic disease.Data showed that from 1980 to 2011,China’s per capita food to provide energy increased by 1.47 times,protein quality has increased by 1.76 times and fat by 2.73 times.By comparison of China’s per capita possession of the food situation to our dietary guidelines as well as major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countries,it was showed that China’s total food required for the entire population had been healthy enough.Based on the health perspective,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is and gives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Diet change;Population health;Chronic disease;Food balance sheet

(收稿日期2015-01-13)(本文编辑王芳)

【中图分类号】R151.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5625.2016.02.009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哲学社会科学)项目(SKQY101234);环球时报公益基金会第三届“希望英才”青年学者培养计划(hqsb2015)

·社会因素与健康·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猜你喜欢
慢性病
南宁市某医院慢性病住院患者患病情况调查*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浅谈老年慢性病患者保健模式及干预有效分析
连续护理模式在军队疗养院老年慢性病中的应用价值
孝直镇成人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报告
心理护理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服药依从性的作用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的通知 国办发〔2017〕12号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