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湖里区青少年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分析

2016-05-24 10:23洪小冰李学来王珊珊张峙纬陈为许奕华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行为知识艾滋病

洪小冰, 李学来, 王珊珊, 张峙纬, 陈为, 许奕华



厦门市湖里区青少年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分析

洪小冰1,2,李学来2,王珊珊2,张峙纬2,陈为2,许奕华1

【摘要】目的了解厦门市湖里区高一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以提高艾滋病高危人群的知晓率,为艾滋病防控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湖里区3类6所高中学校高一年级分别按1:4比例抽取班级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1 117名学生,其中男生616人(55.1%),女生501人(44.9%),艾滋病知晓率73.6%,51.7%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共同学习生活,首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占41.3%。结论中学生艾滋病知晓率亟待提高,应加强学校艾滋病知识普及,切实达到健康教育效果,提高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的能力。

【关键词】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青少年

青春期是一个易受健康危险因素影响的生命阶段,由于生殖健康知识的匮乏,使得青少年成为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据估计,全球每天有6 000名15~24岁的青少年感染HIV[1],截止2014年底,厦门市累计病例共699例,其中15~24岁青少年155例,占22.2%[2],遏制青少年艾滋病的快速蔓延已成为全球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解厦门市湖里区高一学生对艾滋病及其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以达到健康促进的目的,本研究抽取全区6所高中学校部分学生开展调查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取湖里区6所高中的部分在读高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1 117人,特定调查时间控制在2015年5月的一周内完成。

1.2研究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现况研究的方法,对湖里区的6所高中高一学生开展问卷调查。湖里区共6所高中,包括省优学校1所,普通高中4所,职业学校1所,本研究在所有学校的高一年级中分别都按1:4比例随机抽取班级,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抽取班级的学生进行自填式匿名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健康教育需求等。

1.3质量控制

正式调查前进行预调查,完善调查问卷;对实施问卷调查的学校老师和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由疾控中心人员担任督导员进行现场督导;现场核查问卷完整性等。

1.4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进行平行双录入;应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分析,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平=0.05。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共调查在校高一学生1 117人,包括省优学校262人,普通高中553人,职业学校302人。其中,男生616人(55.1%),女生501人(44.9%),年龄15~19岁,平均年龄16.56±0.73岁,汉族1 100人,少数民族17人,本省户籍938人(84.0%),外省户籍179人(16.0%)。

2.2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

2.2.1艾滋病核心知识知晓率学生总体知晓率(8题答对6题及以上)为73.6%,男生高于女生(2=6.50,P<0.05)。3类学校的知晓率分别为:省优学校86.3%,普通高中76.5%,职业学校5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2.54,P<0.05),且知晓率随学生的入学成绩的增高而提高(2=29.24,P<0.05)。

2.2.2艾滋病相关知识准确率问卷设置的14个艾滋病相关知识中,准确率高的前3题依次是:“输入艾滋病人的血液会得艾滋吗”(96.0%)、“共用注射器会传播艾滋吗”(95.6%)、“艾滋病可以预防吗”(91.7%),最低的是“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准确率仅41.2%;对性行为、血液、母婴传播等传播途径回答准确率(84.9%)高于蚊虫叮咬、共餐等非传播途径的准确率(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52.12,P<0.05)。在艾滋病高危人群的认识中,对男男同性恋的认识低于传统的高危人群暗娼和吸毒者(2=133.37,P<0.05),且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01,P>0.05)。见表1。另外,3类学校在“艾滋病是否为传染病”和“艾滋病能否预防”这两个问题的认识上无差别,其余问题上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且经过两两比较发现,2类高中学生与职业学校学生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但2类高中学校之间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湖里区高一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n(%)

表2 湖里区3类学校高一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2.3艾滋病相关态度

本调查发现,仅一半学生愿意与感染者共同学习生活,认为艾滋病感染者能正常工作的也仅占59.0%。女生态度优于男生(2=8.18,P<0.05)。见表3。

3.4艾滋病相关行为

本调查显示,男性发生性行为的比例大于女生,学生初次发生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较低,仅为41.3%,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中学校与职业学校学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另外有2.0%曾经吸过毒,3类学校均有分布,且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2.5健康教育需求情况

学生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渠道主要是报纸/杂志、宣传册/墙报、电视/电影。68%的学生知道在疾控中心和医院可以获得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对于吸毒人群可在美沙酮门诊使用替代疗法控制吸毒行为的了解程度低,仅为9.3%。见表5。

表3 湖里区高一学生艾滋病相关态度情况 n,%

表4 湖里区高一学生艾滋病相关行为情况 n(%)

表5 湖里区高一年学生健康教育需求状况 n,%

3讨论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生理、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特殊时期,性生理日趋成熟,性观念也逐步形成,而高中学生正处于中间发展阶段,其中以高一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最差,容易受到歪曲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对青少年的未来乃至社会的影响巨大[3-4]。研究表明,健康教育能提高学生知识水平,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有效疫苗[5]。目前,关于学生艾滋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的调查,健康教育前后效果评价,健康教育模式和方式研究等方面[6]。

3.1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

多数研究均显示出学生知识知晓程度不高、存在歧视或恐惧艾滋病的现象、具有不安全性行为等。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湖里区高一年学生知晓率高于张艺玲等[7]2012年在全市开展的知晓率调查水平(63.1%),但与2012年国务院[8]提出的2015年底青少年艾滋病防治知晓率达90%还存在一定差距,建议应在青少年人群中持续开展有益的健康促进活动,达到增强预防疾病的能力。男生知晓率高于女生,对三大传播途径认识的准确率高于蚊虫叮咬、吃饭等非传播途径,与何忠虎、关喆等[9-10]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此外,何忠虎等[9]还得出了关于学习成绩等传统评价标准与态度之间并无必然一致性,但本调查发现,知晓率随入学成绩的增高而提高,但在行为上高中学校学生并未因知晓率高于职业学校而区别于职业学校,这与潘晓红等[11]的研究结果不同;高中学校和职业学校学生初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比例均较低,与向伟能等[12]的调查一致,且男女无差异。在态度上,大部分学生表示愿意尊重隐私、参与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等,但涉及到共同学习生活和尊重感染者参加工作等比例低,这种矛盾现象可能是由于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了解不足和“社会赞许度”的综合影响所致[9],在开展学校宣教工作中应加强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宣导。

3.2学生群体中男男性行为现象凸显

据WHO统计,在中国,男男性行为感染艾滋病的风险高出普通人45倍[13]。在2005—2010年全国各地开展的学生MSM的HIV感染调查中,感染率在1.1%~11.1%之间,经杨中荣[14]合并后为4.6%,远高于国内全人群的HIV感染率(2.9/10万)[15],说明这一人群中已存在艾滋病的感染和流行,是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但本次调查显示,学生对于男男同性恋人群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的认识准确率仅为64.9%,说明学生对该项风险认识的不足,应加强预防干预措施,防范于未然。有研究发现,中学生性知识的首要来源并非学校[16],家庭才是青少年性教育的第一课堂[17],提示我们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当多管齐下。

3.3学校健康教育现状

目前,国内外开展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方式主要有:艾滋病健康教育讲座、传统的录像、学校教育、大众传媒、角色扮演、参与式互动式教学、同伴教育、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模型)以及一种称为艾滋病记忆“Qulit”的劝说式教育方式,其中同伴教育被广泛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一种干预方式,在国内外青少年健康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18]。本调查显示,学生获取艾滋病知识主要来源于报纸/杂志、宣传册/墙报等平面宣传材料,来源于老师的占51%,同学/朋友的仅34.6%,亲属仅占32.6%,说明学校和家庭在健康教育方面主动干预的不足。学生知识层次较一致,且分布集中,易于组织,开展大规模的讲座宣教是可取的,另外同伴教育和生活技能培训虽是行之有效的干预方式,但目前尚未普遍使用,尚未发挥较大作用。杨晓忠等[19]建议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采用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如漫画式图文、角色扮演、互动问答、访谈式教育等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建立“引导-合作型”和“相互参与型”关系,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上,学生群体健康教育涉及到家庭、学校和社会,是联系三者的纽带,开展健康教育过程中若能紧密联系这三者,切实构建多部门合作机制,全社会共同参与,开展面对面的人际传播,则更能推动学校健康教育发展。

综上所述,当前湖里区的学生艾滋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应加强动员教育系统,充分发挥学校的重要作用,将艾滋病防治知识普及落到实处,并通过多渠道系统地开展宣教工作,达到教育效果,尽可能提高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慧,韩丽晖.项目地区青少年艾滋病相关知识与行为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7):3850-3852.

[2]王立秋.全球艾滋病流行进展[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2,8(1):3-6.

[3]聂衍刚,林崇德,彭以松,等.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特点[J].心理学报,2008,40(9):1013-1020.

[4]李一飞.论高中生的青春期性教育[J].中国性科学,2011,20(9):30-33.

[5]勒都晓兰,鲁建央,钱妩燕,等.重庆市职业学校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8):914-916.

[6]Nwaorgu OC,Onyeneho NG,Onyegegbu N,et al.Family life and HIV/AIDS education(FLHE)in schools in Enugu State:baselinestudy of reproductive health issues among in-school adolescents in Enugu State[J].Afr J Reprod Health,2009,13(2):17-32.

[7]张艺玲,余红,危文坚,等.厦门市高一学生性知识知晓情况[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3):432-433.

[8]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办发[2012]4号)[EB/OL].(2012-01-13).[2013-07-13].http://www.gov.cn/xxgk/pub/govpublic/201202/t2012022 9_64927.html.

[9]何忠虎,季成叶.6487名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调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9,43(11):1016-1021.

[10]关喆,白春玉,张迪,等.沈阳市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2):123-125.

[11]潘晓红,杨介者,徐云,等.大学生艾滋病相关危险性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8):701-703.

[12]向伟能,刘文导,鲁尧.广州市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的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2):165-166.

[13]WHO.Lack of HIV/ AIDS services fo r men having sex with men imperils Asia[R]Hong Kong(China):WHO,2009.

[14]杨中荣,金玫华,董正全,等.中国内地大、中学生中男男性行为者HIV感染率的Meta分析[J].卫生研究,2013,42(4):689-692.

[15]刘昆仑,高燕,吴尊友.探讨利用互联网对男男性行为人群行为学调查的可行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2):207-208.

[16]高尔生,涂晓雯,赵双玲,等.中国青少年和未婚青生殖健康研究结果文献综述[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2.

[17]Elsheikh A,George C,Creatsas H.Adolescent sexuality:a developmental milestone or risk-taking behavior? The role of health care in the prevention of sexually Transimitted Diseases[J].J Pediatr Adolesc Gynocol,2000,13:119-124.

[18]沈理笑,金星明.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进展[J].中国优生与遗传,2006,14(1):117-119.

[19]杨晓忠,李源.大学生结核病防治多元化健教模式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2014,30(12):1565-1567.

Survey on Knowledge,Attitude and Behavior of AIDS among the Adolescent Students inHuli District of Xiamen City

HONG Xiaobing,LI Xuelai,XV Yihua,et al.

DepartmentofEpidemiologyandBiostatistics,SchoolofPublicHealth,TongjiMedicalCollege,Huazh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Wuhan,430030,China

【Abstract】ObjectivesTo acquaint with the general condition of the Senior One students in Huli District about the knowledge,attitude and behavior of AIDS,enhance the AIDS knowing rate in the high risk group,as well as provide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IDS.MethodsBy the cluster sampling,classes were selected at a proportion of 1/4 in Senior One of all six schools which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kinds in Huli District.All selected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s.ResultsAmong 1 117 participants,616 were males(55.1%)and 501 were females(45.9%).More than 73.6% students knew the basic knowledge of AIDS correctly.About 51.7% students indicated that they were willing to study and live with people infected with AIDS.Proportion of using condom in the first sexual behavior was low(41.3%).ConclusionsThe students’awareness of AIDS needs to be improved.We should make an effort to strengthen the spreading of AIDS knowledge in schools,improve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the ability of AIDS prevention of adolescent.

【Key words】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Knowledge;Attitude;Behavior;Adolescent.

(收稿日期2015-10-31)(本文编辑王芳)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5625.2016.02.016

【通讯作者】许奕华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BSH118)

·社会因素与健康·

【作者单位】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湖北武汉,430030

2厦门市湖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厦门,361006

猜你喜欢
行为知识艾滋病
《 世界艾滋病日》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习题变一变 思维现一现
是“知识”,还是“知识权力”追求?
社区老年人跌倒认知和行为调查与分析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反腐败从正人心开始
爱与知识的力量
关于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