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学习理论及其对我国成人教育的启示

2016-05-25 00:37张娜娜常海洋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成人经验学习者

张娜娜,常海洋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西安710062)

●新常态背景下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论坛●

非正式学习理论及其对我国成人教育的启示

张娜娜,常海洋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西安710062)

非正式学习理论从崭新的角度诠释了成人学习的独特性,它的出现为成人带来了不一样的学习理念和学习世界。非正式学习发生的频率和品质关系到成人生活的丰富性。本文主要阐述了非正式学习的含义和理论基础,分析了成人非正式学习的基本特征以及成人非正式的理论模型。基于非正式学习理论,针对我国成人教育实际,需要整合社会公共学习资源、重新认识成人学习者的角色、重新确定适合成人的教学策略、重新整合成人的学习形式,以此来促进我国成人教育的持续发展。

非正式学习理论;成人;非正式学习;成人教育

在2009年英国发布了《成人非正式学习白皮书:学习革命》,在全社会掀起了一场成人学习革命,为成人的非正式学习提供了自上而下的全方位服务。该运动倡导“为学习而学习”的理念,关注成人在学校围墙之外的非正式学习。这一运动充分证明了非正式学习是成人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学校学习的不足,使学习的内涵和外延获得不断的丰富和扩大。在终身教育理念下,非正式学习贯穿成人生活的始终。就个人而言,非正式学习可以帮助成人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不断改善成人的认知结构,引导成人更好地生活;就社会而言,成人的非正式学习有利于构建学习型社会,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代际交流,为建设相互支持的社会人际关系提供条件。非正式学习理论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一种成人学习理论,它以新的视角解释了成人学习的独特性,扩宽了成人学习的途径。本文旨在通过对非正式学习理论的梳理,探讨该理论对我国成人学习及其成人教育的启示。

一、非正式学习的含义

非正式学习理论是由美国成人教育学家马席克和瓦特金斯提出的,他们采取与正式学习比较的方式来界说非正式学习的。所谓的正式学习是指在学校的学历教育和工作后的继续教育,而非正式学习是指在工作、生活、社交等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地点所发生的、通过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来传递和渗透知识,由学习者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学习,主要指做中学、玩中学、游中学,具体到聚会、沙龙、读书、打球等形式。[1]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的最大差别在于,正式学习受到外界力量的支配和影响,而非正式学习是由学习者自发产生的学习行为,个人对学习过程进行调控,通过对内部认知结构的改造来吸收知识,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学习者的手中,能充分发挥个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选择有目的地进行学习。

研究表明,在生活中非正式学习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中,在任何地方对任何东西进行学习,它满足了大部分人的学习需求。通过非正式学习获得的知识占到个人知识结构的70%以上,人们学到的技能和知识大多是通过非正式学习取得的。非正式学习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对人们的生活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非正式学习的实质就是成人学习者在生活实践中由潜意识引导的自主和自控进行技能提升和知识积累的过程。

二、非正式学习的理论基础

(一)知识管理理论与隐性知识观

知识管理理论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最先提出的,强调将人们积累的知识有效地利用起来。20世纪90年代,日本知识管理专家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提出隐性知识观,指出整个知识的转化过程包含社会化阶段、外化阶段、组合阶段、内化阶段,在知识管理系统中这四个阶段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使知识得以持续生长。[2]根据知识管理理论,成人的非正式学习就是一个知识管理过程,将别人的经验转化成自己的经验,将个人的感受、灵感等隐性知识转化为可以表达和理解的显性知识,将个人积累的知识社会化并运用到实践中去,在这个过程中成人的非正式学习就是实现知识从他组织到自组织的过程。因此成人非正式学习是个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互转化的过程,通过两种知识的不断转化使成人积累的知识得到更新,不断生成新的知识。

(二)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非正式学习是个人在非教学的生活活动中发生的,社会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对非正式学习理论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首先,社会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知识是个体在环境中进行的社会交互活动中建构的,非正式学习是在社会性的交往活动中进行的知识理解与内化;其次,社会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自发性的,强调在社会实践中发展个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感受知识、理解知识、内化知识,所以非正式学习是融学习于实践中的一体化学习方式。再次,社会建构主义的教学观主张发现式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因此非正式学习理论强调建立和谐的师生交流关系,学习的真实性就是通过人们之间的谈话方法建构起来的。

(三)自我导向学习理论

美国成人教育学家诺尔斯将自我导向学习引入成人教育中,其内涵是指由学习者制定学习规划和引导学习活动进行的自我教学,是一种个性化的、自我控制的学习模式。[3]随着学习者日趋成熟,他们的自我导向性会增加,对自我的认知也会越来越清晰。他们能够根据先前所积累的经验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学习是成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虽是系统的但不一定需要依赖教师或教室,是基于生活中真实问题的个性化学习,而非正式学习就是一种完全由成人主导的情境化学习方式,由成人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基于个人的真实经验,在不断完善自我、生命质量得到提升的同时达到自我实现,因此成人的非正式学习就是一种自我导向的个性化学习方式。

(四)转化学习理论

转化学习理论是由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学家麦基罗首次提出的。我们总是在原有的知识上添加新的知识,学习的本质是累积性的,转化学习却改变了我们获取知识的方式。通过反思个人原有的认知观念引起身体和心理的深刻变化,不断塑造新的学习经验,这一核心思想是非正式学习的重要理论支撑。成人的非正式学习就是在经验基础上的反思学习,成人若是没有之前的经验,就无法为后面的学习提供素材。非正式学习是成人基于经验不断的解构原有的认知结构,不断审视自己的经验,不断在实践中体验,在反思中顿悟,是个体经验不断内部转化的质变过程,所以非正式学习是在自我需要的基础上进行的自我调整的学习过程,它是高于经验的批判反思的学习过程。

(五)杜威的教育学思想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他认为“一切真正的学习从经验中来,思维的开始阶段就是经验”,“经验不再是通过感觉被动获得的一些散乱的感觉印象,而是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4]根据此观点,杜威倡导“做中学”的学习方法,学习就是在活动中得到认知、不断反思认知的过程,强调批判性思维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杜威的这些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非正式学习理论。非正式学习理论强调在实践中获取经验,将学习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活动中去,个人进行的一切活动无不在影响着人们的认知,因此非正式学习就是贯彻“做中学”教育理念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三、成人非正式学习的特征

非正式学习作为与正式学习相对的形式,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忽视,认为其只是非理性的主观感受,并不能称之为学习。而事实上非正式学习是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学习形式,使人们对学习有了新的领会,给人们提供了新的视角来研究学习的内涵。它存在于人们形成学习需求、产生学习动机和具备学习机会的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换句话说,非正式学习是无处不在随时都可能发生的活动。基于马席克和瓦特金斯对非正式学习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概括出非正式学习的主要特征如下:

(一)成人非正式学习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

在日常生活中成人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学习,基于生活和工作经验,由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等事件触发学习,如提高工作效率、升职、追求爱情等。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生成新经验的过程。对于大多数成人来说,通过正式学习所积累的知识只有20%左右,大部分的知识都是通过在社会性交往的活动中慢慢累积起来的,社会才是人们学习的课堂,它给予人们更多的对实践和生活有用的知识。有一些成人总是说没有时间去学习,事实上他们的学习一刻没有停止,非正式学习融入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件事中,只要个人介入社会活动,非正式学习就在持续进行中。

(二)非正式学习是由学习者自我发起、自我支配、自我负责的学习

相对于正式学习而言,非正式学习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自主性。它是由学习者基于自己生活中的问题而发起的学习活动,在该过程中学习掌握在学习者手中,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对学习起着主导作用。学习者自身的发展需要是非正式学习发生的动机,学习的内容是学习者依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安排的,学习者自己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例如,成人想要学习书法,他就会自觉地安排自己的书法练习内容和时间等。非正式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能真正体现学习者内心的学习诉求,满足学习者个性生长的需要。

(三)非正式学习形式多样、灵活多变

成人非正式学习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元化的,在日常生活中,非正式学习活动的发生随时随地、随处可见。例如,在上图书馆、看电视、浏览网页,与亲人、朋友和同事之间的交流中,外出旅游、工作出差、参加聚会等等。由此可见,非正式学习在时间、空间、内容与形式上完全可以按照学习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调整。它依托于具体的生活情境,所学到的知识并不是脱离生活而抽象存在的。其学习形式多样、灵活多变,不仅有利于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还有利于对知识的领悟和理解。

(四)非正式学习是一种受偶然因素影响的学习

从宏观层面来说,在当前社会中,各方面变化十分迅速。为了跟上社会变化发展的步伐,个人需要持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因而会不断产生学习新知识的需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非正式学习的灵活多样学习形式能极大地满足人们的学习需求,使学习不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中,而是真正走向人们的生活,和人们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从微观层面来说,个人产生学习需求无不是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所引起的内心变化,当个人原有的知识储备无法满足现实需要时,心里就会自然而然产生学习需求。如为了与同事处理好人际关系,必须学习沟通技巧,或者为了适应新的工作,必须掌握相关的工作技巧等等,这些现实需要成为引发人们学习的强大动力。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看,成人的学习,源自于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受到个人状况变化的影响,指向的是“学有所用”“为用而学”。

(五)非正式学习是反思和行动的归纳过程

所谓反思是个体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再加工,有效的学习来自于对经验有效的反思。正如诺尔斯所说:“成人教育具有可以作为学习资源被自己和他人加以利用的广泛而深刻的经验。”[5]成人自身携带的丰富经验,是成人学习的基础,成人的学习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先前经验的影响,因此成人对任何知识和理论不会被动地全部接受,而是会用自己的经验进行筛选,绝不会照搬照套。在非正式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习内容是对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情感体验等隐性知识的学习,虽然这些学习内容难以用语言清晰地表达出来,但就是在这样的隐性学习中,个人对原有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行着批判性的反思,从而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

四、成人非正式学习的模型

在社会生活中,只要成人有需求、有动力、有机会去学习,非正式学习就会发生。马席克和沃特金斯梳理了非正式学习的理论起源,并在1990年总结出了非正式学习的模型,此模型的学术思想来源于杜威、阿吉利斯、舍恩及麦基罗。近年来又经过克赛的修正,使得该模型越发完善,揭示了非正式学习的发生过程,对成人学习现象有很强的解释力。依据这一模型,成人的学习是基于生活和工作的需要。他们将学习的知识与已有经验联结,以解决一定情境中的问题,如图1所示。

图1 马席克和沃特金斯的非正式学习模型(经克赛修正)

图1中心的圆代表学习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即非正式学习是发生在学习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场景中的,当学习者对工作和生活有了新的、更高追求的时候,新的需求会产生学习动机,非正式学习就会随之发生。在学习动机的引导下,学习者根据新的发展需求重新解释自身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对经验组织进行梳理,之后会制定出明确可行的学习计划,在新计划的指导下学习者不断吸收新的经验,从而建构起新的认知结构。这个模型描述了一个非正式学习发生的过程,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会不断地回顾之前的经验,每次回顾都会对经验产生新的理解,人们的认知也会得到发展,因此非正式学习是一个不断循环反复的过程。虽然模型是环形的,但步骤间既不是线性的,也不是按部就班的,非正式学习会发生在这个模型的任何环节。

根据对非正式学习模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其核心要点:(1)非正式学习是与日常生活情境中的工作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的;(2)非正式学习是不断回顾经验的过程;(3)非正式学习由内在或外在的需求引起;(4)非正式学习受到情境的影响,对情境的解释导致对行动作出选择;[5](5)对行动结果的评估使人们获得对事物新的理解,这些结果又会成为人们在新的情境中理解新的事物的参考标准,从而我们再回到该模型的起点,又开始新一轮的非正式学习。

五、非正式学习理论对我国成人教育的启示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只要提到学习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学校,我们的一个普遍逻辑顺序是:如果要学习,就一定要通过教育,而学校的功能就是教育,学校是进行学习活动的唯一场所。尽管学校教育可以传授大量知识,但是我们也可以听到越来越多的人厌倦学习,即便许多成人对学习保持需求和好奇心,但“学习”却离他们的生活越来越远,许多问题通过正规教育是得不到解决的。成人的学习应该是弥漫于生活的各个角落,而非正式学习具备这些特征。它将成人看成一个完整的人,对人性体现出时时刻刻的关切,与成人的生活融合在一起,使成人不断提高解决各种生活问题的能力,塑造成人鲜活完整的生活。非正式学习使成人感受到学习力量的所在,在当前全民学习的热潮中,它给我们的成人教育实践带来更多的思考。

(一)政府要大力支持非正式学习,整合社会公共学习资源

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学习机会是政府的一项公共职责,然而多年来,政府持续加大对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投入,将成人教育这个涉及人群最广的大众教育却放在边缘位置。即使对成人教育有所投入,也是偏向于正规教育,而对成人的非正式学习投入则严重不足。另外,全社会对非正式学习没有全面认识,政府也没有在任何的方针、政策中阐明非正式学习对于成人甚至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在有关学习的报告和统计中提到非正式学习的次数更是少之又少。社会中大量已有的公共学习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普遍存在使用率不高、使用不便、书籍数量有限等问题。这些学习资源的能量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从根本上来说,在于政府对非正式学习关注不够。为了改变此现状,政府必须加快整合社会公共学习资源,为成人的学习提供长期的支持,倡导全民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社会。

(二)重新认识成人学习者的角色

在非正式学习理论下,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成人学习者的角色:第一,成人学习者是一个自主的学习者。在非正式理论中成人的学习是自为的,他们对学习过程进行主观调控,对自己所学习的内容进行理智的选择,是真正的有意义学习。第二,成人学习者是一个批判性的反思者。马席克和沃特金斯认为,成人的非正式学习并不是只停留在个人的经验层面,成人对原有经验产生质疑、感到困惑的时候,非正式学习就会发生。它是在成人理性的思维支配下对原有经验进行批判反思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改造成人原有的经验组织结构,形成更加合理的认知框架。第三,成人学习者是一个积极的社会活动参与者。非正式学习发生在社会活动中,社交实践是非正式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分享彼此的经验,促进交流者意识的觉醒,从而形成新的认知观。第四,成人学习者是一个整合者。整合是非正式学习的关键环节,成人在非正式条件下积累的许多新知识只是停留在观念层面,并没有融入到自身的认知结构中,成人要对这些新知识进行梳理,通过重新整合将这些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结在一起,从而使成人的非正式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三)重新思考成人教育者的作用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育者对学习者而言代表着权威,是知识的拥有者,而非正式学习理论对这种观念提出了挑战,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成人教育者对成人学习者的作用。第一,重视经验并鼓励成人学习者在非正式学习中积累有意义的经验。成人的学习是建立在原有经验基础之上的,许多成人教育者能认识到成人自身携带的大量经验,但并没有充分有效地利用这些经验,所以成人教育者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即要了解学习者的经验,帮助学习者梳理经验,并把自己的教育与他们的经验联系起来,鼓励其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有意义的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第二,诱导成人学习者反思。成人学习者通过非正式学习得到的知识大多是零散的,成人教育者有责任引导和促进学习者进行批判反思,帮助学习者整合积累的经验,即教育者不需要直接对成人的经验进行对错评判,只需要引导他们进行反思,提高成人的反思能力,从而形成新的意义概念。第三,为学习者“量身定做”学习菜单。成人的学习背景和学习风格并不统一,他们各自的“社会标签”就是一种学习资源。成人教育者可以根据这些不同,帮助学习者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从而使他们的学习达到自我突破的目标。

(四)重新确定适合成人的教学策略

非正式学习具有随机性和灵活性,更加适合成人的实际情况,不应该忽视非正式学习在成人整个学习生涯的作用。成人教育在本质上其实是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结合,因此在实施成人教育时,应根据非正式学习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成人教学策略:首先,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情境教学,以直观的感受给予学习者启发。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成人已有的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直观的感受,在情境中引起学习者对原有经验的质疑,使学习者自觉地改变原有的认知观念。其次,采取对话式教学,通过社交活动促进非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理论启发我们,成人的学习大多发生在社交活动之中,传统的课堂教学并不完全适合成人,开展平等民主的对话教学,教育者和学习者分享彼此的经验,在和谐的交谈中,成人可以积累对自己有用的知识。最后,注重传授反思方法和学习策略。反思方法的传授可以使成人学习者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能更加理性对待自身的学习,而学习策略的传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这些都是进行非正式学习必须具备的学习能力。

(五)重新整合成人的学习形式

非正式学习理论下有许多适合成人的学习形式,如自我导向学习、自我培训、“搭桥”学习、师徒传授制、默会学习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学习日益成为人们的重要学习形式,越来越成为人们在非正式学习时所青睐的一种学习形式。但非正式学习毕竟不是结构性学习,对学习者的自我控制能力要求比较高,很容易受到人们建构情境的自我学习需求和原有观念盲点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在非正式学习理论的指导下,重新整合这些适合成人学习的学习形式,必要时还需要结合正式学习的方式,发挥各自的优势,以使成人的非正式学习更系统、更严谨,让非正式学习释放人性的潜能,从而推动全民学习的社会构建。

[1] 王美楠.非正式学习理论关照下的现代远程教育发展[J].现代企业教育,2009(22).

[2] 侯小丽.教师知识管理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

[3] 徐亚苹.基于自我导向学习理论的成人教学策划探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03).

[4] 郑治国.从杜威的“做中学”看现代教育[J].江西教育,2004(04).

[5] 米占敏.非正式和偶发学习对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2).

Informal Learning Theory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Adult Education in China

Zhang Nana,Chang Haiyang

(Distance Education College i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2)

Informal learning constantly happens outside the school, which has profoundly changed people's lives and greatly expanded the scope of the study of the human's concept of time and space. The emergence of informal learning theory that interprets the unique nature of adult learning from a new perspective brings various ideas and a different learning world for adults. The frequency and quality of informal learning occurrenc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ichness of adult life.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meaning,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adult informal learning, and analyzes adult informal theoretical model together with its enlightenment to the practice of adult education in China so a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dult education in China.

Informal learning theory; adult informal learning; adult education; enlightenment

2016-05-12

张娜娜(1990-),女,河南沁阳人,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2014级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成人教育,网络教育; 常海洋(1991-),男,河南禹州人,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2013级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成人教育,网络教育.

G720

A

2095-5987(2016)04-0017-06

猜你喜欢
成人经验学习者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成人不自在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Un rite de passage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