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2016-05-27 20:46黄虹
考试周刊 2016年28期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运用数学课堂

黄虹

摘 要: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一般可包括“创设情境→引导探索→自主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五个环节。作者以《4以内乘法口诀》为例,谈谈支架式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它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丰润。

关键词: “支架式”教学模式 数学课堂 教学运用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一般可包括“创设情境→引导探索→自主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五个环节。下面我就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4以内乘法口诀》为例,谈谈对“支架式”教学五个环节的处理。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的一切教学方式和内容都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不能再一味以填鸭式的方法开展课堂教学。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周边的素材、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把课堂教学引入既轻松又有探索氛围的环境中,让学生有兴趣、有欲望解决接下来要探索的问题。

在教学4以内的乘法口诀时,先教学生念了一首儿歌《数蛤蟆》:“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蛤蟆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运用儿歌,让学生尝试着想一想当蛤蟆的只数往上增长的时候,它的嘴、眼睛和腿的只数的相应变化情况。儿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其探索其中数学奥秘的积极性。这样的导入方式与长驱直入的授课方式相比,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身边事物的观察理解能力。

2.引导探索——提供思考问题方向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在教学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提出问题之后,要给学生搭建“支架”,即教师要为学生探索问题提供方向,还要为学生提供探索该学习内容所需要的概念框架,学生能够运用支架尝试解决问题。

在出示了《数蛤蟆》歌之后,让学生观察儿歌中的数字,尝试找出其中的奥秘。学生一般都是一句一句找关系,与学习乘法口诀不符,所以要适时进行引导,先让学生观察蛤蟆的只数和嘴的只数的数据,并进行列表。通过列表和引导,学生能够很容易找出其中的关系,尝试说出求算嘴的只数的方法,知道几只蛤蟆的嘴的只数可以用几个1来解决。教师再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确是因为1只蛤蟆只有1张嘴,也就是每只蛤蟆有1张嘴,所以2只蛤蟆的嘴的只数就是2个1,所以是2只嘴。接着再问:如果是有3只蛤蟆时,有几张嘴呢?学生能够明确3只蛤蟆就有3只嘴。从而再揭示,有几只蛤蟆就有几张嘴。

在此实例中,列表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将学生从很多烦乱的数字中解救了出来,使蛤蟆的只数与嘴的张数对应起来。也就是说,列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架,通过列表的方法,让学生更容易对数据进行观察、分析,从而能较独立地揭示出蛤蟆的只数与嘴的张数的对应关系,加强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3.独立探究——找到内化学习方法

在一起探索了蛤蟆的只数与其嘴的张数的关系之后,学生对探索方法已有了一定的理解,这时教师就要适时放手,相信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探索较复杂的问题。而且为了节约时间,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决定探索问题的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进行探索,为学生内化学习方法提供机会。

接下来,我让学生独立进行蛤蟆的只数和眼睛的只数及蛤蟆的只数和腿的条数之间的数量关系的探索。学生在学会了列表法之后,能够较快填出表中的数据,再观察数据之间的联系,眼睛的只数和腿的条数的求法,让学生能够明确因为1只蛤蟆有2只眼睛,也就是每只蛤蟆有2只眼睛,2只蛤蟆的眼睛只数就是2个2,所以是4只眼睛;同样的每只蛤蟆有4条腿,所以2只蛤蟆就有2个4,所以是8条腿。刚开始多数学生会用加法进行计算,得出结果,这节课毕竟是乘法教学的第一课,这样的结果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出示2只蛤蟆的眼睛只数就是2个2时,其实也说明了乘法的意义,2×2是2个2相加的意思。这样的呈现既运用了学生已有的认知规律,又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了乘法算式的意义。

4.协作学习——共同提升知识水平

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协商讨论,可以共享独立探索的成果,共同解决独立探索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充分运用学生的资源,让学生之间形成一条无形的知识传送链,接受较快的孩子帮助接受较慢的孩子进行理解,提高整体认知水平。

在探索了2只蛤蟆的眼睛、腿和嘴与只数之间的联系之后,让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尝试求出3只,4只蛤蟆的嘴、眼睛和腿的个数。通过合作交流,学生能通过数和加法计算较快解决问题。然后再运用各数据,继续内化乘法算式的意义,进一步了解乘法和加法算式的联系。通过编写出接下来的儿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与导入相呼应。

在了解了2和4的乘法算式的数据关系之后,编写出2和4的乘法口诀。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之间继续相互合作,了解3的乘法算式的数据之间的联系,再尝试编写出3的乘法口诀,进行全班交流。

5.效果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包括个人的自我评价和集体对个人学习的评价。

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一个自评表,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评,说说自己得到这个分数的原因是什么,还有哪些要改进的地方。在他评部分,我着重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说说谁在这节课中表现得非常棒,为什么?孩子的眼光是公正的,有时候孩子更期待在自己的同学心中有好印象,所以我们要时常有意识地让他们说出自己对其他学生好的看法。最后教师对全班整体给予表扬,同时也突出对个体的表扬,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

“支架式”教学模式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要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这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不谋而合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样的教学形态让我们的学生更有探索知识的活力,也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丰富生动。

猜你喜欢
支架式教学运用数学课堂
初中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建构主义理论在高校小提琴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词块策略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