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朗读误区,健康阅读教学

2016-05-28 17:45冯秋杰
考试周刊 2016年32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冯秋杰

摘 要: 朗读是小学语文的重点内容。教师在朗读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和分析朗读教学误区,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跨过误区,引导学生有效阅读。本文通过一些实例,研究科学的朗读教学模式,与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朗读误区 阅读教学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对朗读教学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越来越热衷。这相比以前多注重内容分析来说,是教学实践的一大进步。但是,由于对朗读教学的研究不够,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陷入一些误区。

笔者根据多年语文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三种常见的朗读教学误区:一是对学生的唱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二是只注重朗读形式的多样,而不注重朗读的质量;三是不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不引导和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

上述朗读教学误区的存在,使得朗读教学事倍功半,有时甚至是劳而无功。虽然教师很了解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也很重视朗读教学,但没有效果的教学无论如何不能称其为成功的教学。因此,语文教师在朗读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和分析朗读教学的误区,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跨过误区,引导学生有效阅读,使阅读教学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跨过朗读教学误区,实现阅读教学的健康发展呢?

一、提倡学生自主朗读,减少学生齐声朗读

朗读是个人的一种自主活动行为,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获取其中传递的信息。根据实际情况,学生可以自主控制朗读的速度,一读就理解的地方可以读快些;理解起来有难度的地方可以读慢些;长句子可以分层次读;含义深长的句子可以反复读……这样朗读的效果会很显著,因此我们提倡学生自主朗读。

齐声朗读是学生的集体行为,在朗读时学生会受到诸多约束,如当遇到自己理解起来有困难的地方时,迫于其他同学朗读速度的压力,而不得不迅速跳过,导致对课文理解出现问题。又如因过于注意朗读时与其他同学保持协同一致,而忽视了朗读内容本身,使得体会语言文字魅力、读出思想感情成了空谈。因此,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我们提倡学生自主朗读,减少学生齐声朗读。如此,学生才有充足的时间,用标准的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地正确朗读课文,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读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需要注意的是,提倡学生自主朗读不是教师不加干涉、不加引导地放手让学生读,而对学生读的质量和效果不做严格要求。教师在朗读教学过程中,要在学生自主朗读的基础上,拿出一定的时间,请学生在全班面前朗读,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适当的纠正和指导。如对于学生出现的多读,少读,错读,倒读,或者读得断断续续不成句段,或者读得没有情感,死水一潭等问题,教师要悉心指导,并热情鼓励学生多读、熟读、精读,读得准确、流利,读得有味道、有感情。

二、多给学生示范朗读,少给学生进行讲解

好的范读能以声传情,以声启智。因此,教师在朗读教学过程中,应把给学生进行的讲解减少,多给学生进行充满激情的示范朗读。教师饱满的情感对于激发学生的感情,感染学生的情绪有很好的带动作用,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性朗读,寻找自己在语音、语调和情感上的差距,并逐渐领悟出偏颇与正确,从而悟出良好的语感。这比单纯地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读,更具有指导作用,效果好很多。

例如:在进行《两只鸟蛋》一课的朗读教学时,其中一句话是这样的:妈妈看见了,说:“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学生朗读的语气平平淡淡,表达不出妈妈着急的情感。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无论怎么指导,学生都掌握不好应有的情绪。笔者亲自示范朗读,学生纷纷表示读得太好了。笔者问他们为什么觉得好,有的学生说笔者读妈妈话的时候眉头紧皱,语速很快,显然是着急了;有的学生说,笔者把“一定”“焦急不安”等重读,分明感受到了妈妈的急切。听学生们说完,笔者再请他们朗读,学生不论是神态还是语气,都达到了预期效果。

三、多对朗读进行评议,少对朗读进行重复

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存在的一个误区是,对于学生读得不好的地方,习惯让学生重复读,或者是请其他学生读,反反复复,直到学生“读得还可以”“读得不错”为止。为什么不错、好在哪里,教师不说,学生只能自己揣摩,根据理解迎合教师。这样的朗读不仅无效,而且消磨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朗读中变得“千人一面”。因此,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应尽量避免让学生重复阅读,多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好在哪里、什么地方还有欠缺、怎样处理效果更好,等等,使学生逐渐掌握朗读的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例如,在对《四季》一课进行朗读教学时,某学生掷地有声地把课文读完后,笔者马上请其他学生点评。有的学生认为他没有读出雪人的顽皮;有的学生说他读的时候表情不生动,没有肢体表示;有的学生指出了他读音的错误,等等。他们点评得很好,笔者在表扬他们的同时,鼓励他们尝试阅读,效果非常好。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朗读水平在不知不觉中有了很大提高,笔者感到无比欣慰。

四、多进行品味朗读,少进行放任朗读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朗读提出了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是朗读的必要条件,也是最高要求。要想达到朗读的最高水平,教师就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引导学生在品味中朗读。

例如,在对《阳光》一课进行朗读教学时,学生对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没有直观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毫无生气。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通过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充满阳光的美丽画面,使学生感受到了形象的情境。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相关句子进行品味,感受阳光对禾苗、小树等的爱抚,想象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茁长成才。学生们感受着、想象着,不知不觉生发出了饱满的情感,再朗读课文已是感情丰满、充沛。

总之,朗读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陷入不特定的误区,但只要教师善于观察、研究,就会探索出科学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为语文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洁.朗读与朗读教学辨析[J].语文学刊,2006(01).

[2]任丽艳.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分析[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04).

[3]崔秀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究[J].学周刊,2011(05).

[4]陈钰年.阅读教学的新探索[J].海峡科学,2009(04).

[5]郁虹.探索有效朗读提升语文素养.现代中小学教学,2010.1.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