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在场“干扰”让学生自主生长

2016-05-28 15:45陆井秀
教育界·中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干扰新知生长

陆井秀

【摘要】学生所有认知的产生都来自于他所处的环境,是与环境互动的结果。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最根本的一点在于其认知与他所获取信息之间的多重关系。但这些互动不是即时的、自发的,他需要一种媒介,如教师、班级的整体氛围等,对学生的认知形成“干扰”,进而促进其自觉生长。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适当“干扰”,促进学生有“的”、有效、健康的学习。

【关键词】学生课堂生长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由此可见,新课标强调英语教学的情境性,因而,在现实的教学中不少教师费尽心思,创设各种各样形式新颖的情境,希望能抓住学生的心,达到高效课堂。如:在In the library的公开课上,一位老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聪明的喜洋洋在闯关时遇到困难了,你能来帮助他吗?Q1:Wheres Yang? Q2: Who find Yang Ling? Q3:What did Liu Tao say at last?Lets help him. Then, youll get a big surprise乍一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积极地寻找答案,回答问题。而事实是:学生的主动性无从体现,学生的创造不能得以发挥。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一步步的走下来,教师铺好了路,学生只需要去寻找答案就可以了。这样的学习是一种被动的学习,学生是学习的容器,是单纯的学习参与者。

安德烈·焦耳当指出:只有学习者才能炼制出与自身相容的特有意义。换句话说,学生不是单纯的学习“参与者”,而是他所学的东西的“创造者”。别人永远不可能替代他去学。

当然,学生并不是其知识唯一的、独立的创造者。学生所有认知的产生都来自于他所处的环境,是与环境互动的结果。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最根本的一点在于其认知与他所获取信息之间的多重关系。但这些互动不是即时的、自发的,他需要一种媒介,如教师、班级的整体氛围等,对学生的认知形成“干扰”,进而促进其自觉生长。

学生通过他的所见、所知,借由自身进行学习。教师、同学不能替代他学习,但必须在场,因为学习者不能一个人学习。但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学习,只有通过学生自身才能发生,只有通过学生掌握的手段才能实现。这样,学校的地位和教师的角色都要认真地重加考量。

新课改的核心任务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学生学得如何。著名的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持续不断地、充分地生长,并且这一进程始终是以儿童为中心、依靠儿童自身的努力而推进的。生长,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在教学中,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打造充满活力的生长型课堂。

一、 以学定教,有“的”生长

要实现生长课堂,首先要了解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这里所说的“了解”,不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对学生学习成绩的了解,而是指对学情的深入洞悉。教学中基于学生立场,对学生的知识起点、能力起点、态度起点、年龄特征等作出准确的解读,顺应学生的学习需要,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才能为实现其生长的各种可能性敞开道路。

(一) 精心分析知识储备

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指出:儿童的发展可以分为现实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教学就是要把潜在的发展水平转化为现实发展水平。随着教学的不断推进,知识的进一步深化,产生新的最近发展区,在这样循环往复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地推动着儿童向新的更高层次的发展。作为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儿童的“最近发展区”,顺学而导,才能在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

如在译林新版四年级上册Unit 7 Whats the matter?一课教学之前,笔者先带着学生玩游戏“Brain storm”:尽可能多的说出同一类别的单词,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厉害?投影依次出示food, drink, feeling,通过这一游戏,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进行前测,以本节课即将教学的感觉为主线,并挖掘学生学习新知时所要用到的相关知识,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在新知教学前,教师应充分了解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出发,遵循“跳一跳,够得到”的原则,以便达到“最优发展区”,这样儿童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就会成为肥沃的土壤,滋养新知不断生长。

(二) 认真了解经验积淀

儿童的生活经验是英语知识学习的宝藏,只要善于挖掘和捕捉,就能为儿童的英语学习提供合适的情境支撑。教师要善于将教材上的内容转化为儿童日常生活中的交际情境,引导儿童用生活经验贴切地阐释新知。

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Unit 8 Chinese New Year一课中,文本中以时间为主线before Chinese New Year, on Chinese New Years Eve, on Chinese New Years Day, the second day of Chinese New Year,展示了在这些时间段中的活动,由于是中国的新年,学生们有着较多的生活经验,因而在教学中学习了文本中人物的活动后,笔者让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为自己设计一份新年活动行程表。这样将文本中学到的新知放到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巩固了新知,丰富了生活经验。

总之,在教学中要做到“以学定教”,教师就要转变师生角色观,深入的研究学情,把握“学情”,活用“学情”,不断地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有“的”生长。

二、 触发导索,有“效”生长

教和学的总时间是一个定量,“教”的时间多了,“学”的时间必然就少了。在师生共同成长的课堂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促进生生互动、生生合作,多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成分,减少教师教的痕迹,才能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生长。

(一) 创设学习情境,促进自主生长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必须在具体的情境中才能得以运用,才能彰显其价值。脱离了一定的情境,语言就难以恰当地表述,难以发挥其通过表达进行交际活动的本质作用。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在英语教学中一些抽象的词有时让学生很难理解、运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Listen and draw的形式,让学生在听、画的过程中,形成知识模块,并学会使用。如在方位介词on ,under, in, behind等词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拿出一张纸,根据教师的描述画简笔画,如老师说:“Draw a tree.”,学生快速画出一棵树,然后教师又说:“Draw a desk under the tree.”“Draw a pencil case on the desk.”,“Draw a pen in the pencil case.”“Draw a cat behind the tree.”。然后展示几个学生的画,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对方位介词的理解能力。为了节省时间,也可以采用贴图的方式,教师课前准备好一些图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根据教师的描述,小组同学合作,完成任务。在英语教学中,对于连续的教学内容,应尽量避免采用同一种情境创设的手段,以免让学生产生倦怠心理。

(二) 形成学习小组,同伴互助成长

在教学中,形成固定的学习小组,把学生由传统教学中单纯的学习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小组内,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的成员,把知识和技能教给组内的其他成员,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在互助互学中,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促进小组成员共同成长。教学中,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会涉及一些“信息沟”,笔者通过提前布置,让学生课外去查阅资料,课堂上小组成员之间互通有无,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同时,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小组活动进行教学,有利于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大量增加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竞争向上的精神。

三、 以教促学,“健康”生长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不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教促学、以讲传法,只有学生学会了方法,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健康”成长。

(一) 指导学习方法,培养“生长”能力

生长课堂关注学生主体的发展,但是这并不是忽略教师的作用。教学中,教师必须切实了解学生相关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适时的介入,进行适度引导,保证学生主体“健康”生长。

小学生的英语知识储备较少,要想学生对所学语言进行综合性的输出,在活动开展前,教师必须给学生适当的指导,才能保证学生活动的顺利进行。比如在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可以对情境对话的内容进行有效点拨,与较好的学生进行一到两组的示范,帮助学生把握情境对话的大方向;提供一些相关的语言项目,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将新知识整合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达到前延后伸。

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深入到各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及其真实的操练情况,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引导、补充、调整和纠正;在活动汇报展示后,教师就相关的优点、亮点、错误以及不足之处进行及时的点评和指导,提示其他小组及时作出相应的改进,避免相似错误的发生。

当然,在小组活动开展中,教师介入的时机、强度及频率等要把握好尺度,防止越俎代庖、包办代替。

(二) 及时评价,增强“生长”动力

教学评价是为了更好地诊断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都会期待教师的评价,尤其在小组互助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争论性问题,学生会期待通过教师的评价来判断自己的答案。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时间,适当、及时的评价是必需且必要的,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进一步的课堂学习中去。同时,还应注意教师的评价用语要多样化,注重与学生进行真实而具体的交流,而不是一种机械化的程式或单调的重复,失去评价应有的价值。

生长是一个慢慢发酵的过程,是一个逐渐量变的过程,作为教师,要充满耐心,少一些功利与浮躁,多一些冷静和理性,用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

【参考文献】

[1] 李政涛.让课堂充满生长的信息——从“有效教学”谈起[R].2013-07-22.

[2]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 安德烈·焦耳当.学习的本质[M].杭零,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干扰新知生长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碗莲生长记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科学处置调频广播信号对民航通信干扰实例
新知
新知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