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探析

2016-05-30 15:03王怡岚
大东方 2016年9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教学管理高职院校

王怡岚

摘 要:本探讨通过分析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提出了工学结合对教学管理的新要求。通过分析国内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下教学管理研究现状,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工作未能高度重视,重理论、轻实践,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不能适应工学结合教学的要求,尤其是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院校;教学管理

2006 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也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因此,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方向。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的出现必然会引起教学组织形式、管理、考核乃至分配制度的变更。工学结合下的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探究符合高职工学结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教学管理改革的途径和方法,建立起完整的工学结合教学管理体系,以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更好更具体地实施,为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或修订提供理论依据。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大多数职业院校的热烈响应,很多职业院校都将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方式应用到日常教学管理中。分析数据显示,各高校在工结合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不尽相同,着眼点也各有侧重,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存在著很多问题。

(一)仍未摆脱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理念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其实就是要将实践的思想应用到教学中,工学结合模式要求学校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虽然很多学校已经意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管理的重点依然放在理论教学方面,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仍然没有得到有效地提高,学生走上社会根本不能适应企业的管理方式和能力要求。虽然有些学校也已经将实践引入到日常教学中,但是实践与理论教育的比例远未达到要求,不少职业院校受校内实训条件和校外实习基地之所限,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只是将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更多的是将实践教学课程作为一种摆设,还没有条件来贯彻“学中做,做中学”,不能有效提高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顶岗实习作为工学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在相关文件中也明确了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前须经过半年的顶岗实习,但各校依然没有对顶岗实习高度重视,很多学生都是自行联系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岗位与专业相脱节,学校也没有安排校内老师进行过程指导,因此顶岗实习自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这种方式必然导致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的需求差距很大,无法实现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甚至还有学校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推给社会,认为学生在工作之后,通过一定的社会磨练就能够熟练这些技能,学生只要有足够的理论学习就行。

(二)职业岗位培养的意识淡薄,学生能力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

目前,随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让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以弥补校内实践条件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然而,调查发现,很多院校实际上并未有效地利用这种资源,只是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并没有真正将学生送到企业岗位中进行训练。一般企业无力接受大批量的学生实习,或者校方也往往只是将学生送到企业之后,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没有派出指导老师配合企业进行管理,也不能协助解决学生的吃饭和住宿等问题。不少学生习惯了学校生活,对于企业的严格管理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抵触情绪,或者不能承受企业工作的辛苦。经研究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学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岗位意识的培养,没有将现代职业岗位需要的技能、职业素养等能力应用到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导致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企业需求相脱节。在企业有限的实习时间内,学生达不到想要的实习实践效果,既浪费了实习资源又耽误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虽然大部分学校已经意识到了工学结合教学管理模式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进行根本性的改革,没有思想上真正的重视,导致工学结合的推进受到很大的制约。

(三)师资队伍建设无法满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要求

职业教育的核心之一就是打造一批理论知识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它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职业院校的老师既是理论的传授者,更是技能技术的指导者。因此职业教育的老师应该是一个多面手,如果达不到这个要求,将会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障碍。因此,对于职业院校的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职业院校对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管理不够,实习效果差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熟练的岗位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访谈结果显示,当前高职院校都会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但是学校并没有真正重视学生实习过程的管理。很多职业院校都是将学生交给实习单位之后就采取“放养式”的管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也没有及时与老师交流,导致学生的实习效果大打折扣,与原有的培养目标相差较远。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在校外实习期间的过程管理意识非常淡薄,几乎处于空白的状况。而企业对待实习学生时,也把他们当作是企业的一员,认为他们不负有教育的职责,即使能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也因为各种原因而疏于管理,因此难以产生预期的教育效果。工学结合的模式在應用过程中出现的困境,主要是因为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学管理改革不彻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目标不能够很好地实现。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管理的策略

(一)建立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校企合作不紧密的情况,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已经与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是学校并没有充分利用合作关系,以加强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很多学校与企业之间就是名义上的合作关系,其实却是没有什么具体的合作内容。因此为了给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必须加强与企业合作的紧密性。高职院校将学生安排到企业中进行校外实践,不能够完全由学校制定相关的实践环节,在学生进行校外实践或者校外顶岗实习时,学校应该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制定出相关的实习实践方案,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在一定程度体现在实践方案中,这样学生实践也更有针对性。此外,在学生课程的制定上,也应该有企业相关技术人员的参与,企业人员可以将教学内容中不适用的东西去除,加入一些新的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职业内容。

(二)建立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机构

建立校企合作协调机构,主要负责校企合作开展的指导、协调和组织等,使校企双方运作顺畅,同时指导系部或者专业开展市场调研、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工学结合教学开展等方面的工作;建立相应工学结合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开展组织、领导。以学校一把手和主管教学、就业工作的校领导为主要领导,以教务处、学生处、校企合作办公室、就业处、教学系部等部门负责人为主要成员;成立工学结合(或校企合作)的专门管理机构,负责接洽合作企业和合作项目,指导教学系部和专业开展有关校企合作事宜,提供跟踪服务、进行信息反馈等;建立系部工学结合组织实施机构,用矩阵式的管理结构,实行项目管理制,加强沟通协调,提高决策能力;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充分发挥系部领导、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专任教师、辅导员和校外实习指导教师的协同、联动作用,全力推进工学结合的实施;

(三)建立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课程管理体系

相关专业教师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要对社会需求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并且深入到企业中进行一段时间的考察学习,了解企业需求与社会需求。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快速,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会逐年产生变化,应该及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培养人才的战略,保证专业课程设置能够跟上社会需求的变化。在课程设置的时候也可以邀请相关行业企业专家提意见,以保证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仅仅通过理论教学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实践技能的培养才能符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所以应该增加教学实训场地,在实训场地模拟工作现场,让学生身临其境。例如对于酒店管理、商务文秘、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学校可以在学校内部建立酒店、饭馆、咖啡厅等,对内开放,让学生进入里面实习,提早进入职场。对于法律专业的学生而言,学校可以开办一个模拟法院,法院能够受理校内“纠纷”,这样既可以处理学生之间的小矛盾,也可以锻炼法律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建立基于工学结合的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

高职的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主要包括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实践管理的制度与措施,教育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管理办法和相应的政策措施等,以使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能更好地实施,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實训基地须由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应统筹规划、布局合理、功能明确,为课程的教学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企业通过建立顶岗实习基地,帮助学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建立长期、高效、稳固的合作平台,从而形成互利双赢运行机制,实现人才共享、资源共享和成果共享。另一方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注重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双重考察,一般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都是放在毕业前的一年之内,学生实习完之后,要么没有任何考核形式,要么就是专业老师根据学生平时表现进行“印象打分”。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在心理上不重视实践训练,就会产生无论在实践中表现好坏都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践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实习实践进行全面的考核。

(五)建立基于工学结合的师资队伍管理体系

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结构,决定了能否有效地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否科学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能否有效控制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必须构建适应工学结合模式的师资队伍体系,促进教学管理的改革。在教师的素质内涵上,要求教师具备与课程体系相适应的素质和技能。教师既要精通所执教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操作水平,善于进行实训实习等实践性指导工作;又要熟悉相关行业的特性、岗位职业标准和要求,具有课程设计与开发的能力,能够将职业岗位上的工作任务经提炼,形成典型的工作任务,再转化为适合教学的学习型工作任务,体现教学价值。能够经常深入到相关的行业企业,及时掌握行业的动态信息,如新技术、新方法、新标准、新工艺等。

三、结语

近年来,高职院校无论是在规模、招生人数还是教学质量上都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职业教育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改革势在必行。

(作者单位:浙江横店影視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教学管理高职院校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