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与临沧地区佤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

2016-05-30 18:50王赛男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文化变迁临沧佤族

王赛男

【摘 要】基督教传入佤族地区已逾百年,在此期间,基督教与佤族社会文化在不同的历史空间下经歷着形态各异的冲突、互动、融合,呈现出动态、鲜活的变迁场景。信仰基督教后的佤族文化在形式与内容方面也发生着由内而外、整体性的长时段调适与变迁。因此,在现代化的时空变迁背景下探究基督教与临沧地区佤族社会文化的互动就显得尤为急迫与必要,为佤族文化的发展导向以及国家相关机构的政策制定做出学理性说明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基督教;临沧;佤族;文化变迁

一、临沧地区佤族的历史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概况

佤族是中华民族的古老民族之一,最早见于魏、汉时期文献记载中的“濮”。分布在北纬22—24°,东经90°—100°,是一个跨中缅边境而居的民族。境内的佤族大部分是分布在云南省的临沧地区、西盟等县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人口数约为429709。临沧地处我国云南的西南边陲,总面积2.45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约243.18万人,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根据临沧地理位置以及佤族的分布情况,可分为佤族聚居区和佤族散居区。

佤族过去主要聚居在阿佤山区,以山地为主,极少平地。经济方式主要是传统游牧时期的采集狩猎经济和定居农业时期的种植养殖经济。新中国成立后,临沧地区佤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经济发展并不平衡。佤族传统文化中,除了族源传说“司岗里”,还有猎头祭谷、木鼓文化等。佤族文化是佤族民族的象征,因此,要研究佤族的社会文化变迁一定要了解佤族的传统文化以及它随着历史、经济等变迁所带来的变化。

二、基督教在临沧佤族地区传播发展的历史脉络

(一)殖民主义扩张与基督教的强制传播

佤族在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信仰鬼、神,视“木依吉”为主宰万物的最高神灵。20世纪初,缅甸浸信会中景栋教会的传教士永伟里等人,开始在佤族地区传播基督教。基督教传入初期受到了抵制。1903年,永伟里初次从开始从缅甸景栋到沧源的班洪一带传教,受到了当地头人反对后,通过美国驻昆明理事馆疏通在糯福新盖教堂。1913年永伟里等从糯福出发,试图再次到沧源的贺南一带传教,再次受到当地的抵制。后来永伟里利用理事馆的职责方便,获得了在云南地区传教的资格,同时通过政府政策压迫、施舍小恩小惠以及利用佤族人民的无知恐吓他们,以此来在佤族地区传教。1918年在永和地区建立了第一个教堂,并以此为中心点向外传教。

(二)政治解禁基督教信仰的民族化进程

由于社会历史等一系列的原因,基督教的传播发展一度停滞。直到20世纪80年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以恢复并贯彻落实,基督教传播的这种情况才得以转变。基督教在80年代以后,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与佤族文化想调适。当地教会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信教徒,适当地调整教规以及允许佤族部分传统文化保存下来。政治解禁背景下,基督教合法传播,且与传统文化的良性互动调适,使得基督教在临沧地区得以飞速发展,教堂也新建了很多,活动规模也不断扩大。就基督教恢复公开活动时间而言,耿马最早,双江其次,沧源最后。

(三)社会主义建设与基督教的传播发展

基督教在临沧地区的活动经历了90年代的发展高峰期。在社会建设新时期,基督教的传播呈现出发展缓慢的态势。笔者在糯福教堂进行访谈时发现,糯福对临沧地区早期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有着指导性的作用,但是从1995年1100多人到2015年的1700多人,二十年的时间里,仅仅增加了600多人,现在的教会发展呈现出发展缓慢的状态。这种情况在耿马的孟定镇、沧源等也存在。现在的信教群众多是以老年人为主,发展趋势也呈现出老龄化的趋势。

三、基督教与佤族文化互动下的发展变迁

基督教自身作为一种结构完整、思想教义成熟的宗教实体,面对佤族社会时呈现出一种“高位文化”的姿态。基督教本土化过程中始终面临着“高低”文化之间的落差与摩擦。在社会转型的进程中,佤族文化与基督教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即相互碰撞调适又相互吸纳改造。

(一)佤族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的碰撞与调适

牟宗鉴认为:“原始宗教作为氏族社会的伴生物,是全民信仰的宗教,是氏族社会居绝对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佤族的原始宗教构成了佤族人民的世界观,是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佤族人民崇尚的是多神信仰,认为创造万物的最高神为“木依吉”,每年都会按照传统摆上祭品举行多次祭祀活动,同时村寨中遇到大的灾难等情况时还会举行重大的祭祀活动以求平安。基督教信仰上帝,认为上帝只有—个,认为宇宙万物都是上帝所创造的。同时还会要求信徒严格遵从“十诫”等。

从这两种文化的本质来看,二者之间存在着冲突是必然的,一神信仰与多神崇拜之间的冲突也是不可调和的,这就造成了基督教传入之初所遇到的种种困难。早期的传教士在传教初期只允许拜唯一的神—上帝,具有很强的排他性,这就与佤族原始宗教中的多神信仰相矛盾,导致基督教初入佤族地区时难以传播开来。后来为了能够更广泛地传福音,传教士们用移花接木的方式谎称上帝就是造物主“木依吉”,而且将基督教教义大多附会在佤族传统文化之中,宣扬必须信仰上帝,否则死后无法升天堂。基督教禁止饮酒,这也对佤族的酒文化,甚至是对佤族传统经济模式造成了冲击,很多酒坊因为信教徒不喝酒而生意大不如前。在基督教的传播过程中,传教士积极调和基督教教义与佤族传统文化的矛盾,从内在使得佤族信教群众宗教认同得以强化。

佤族文化是维系佤族民族认同的纽带,他们有着相同的族源、信仰等。如果说语言、地域等方面是以外部形式维系佤族的民族认同的话,原始宗教信仰则是从内在本质维系着本民族的民族认同。传教士们传教之初妄图毁掉一切与原始宗教有关的佤族文化,使得基督教在初期与佤族文化基本上呈现出势不两立的局面,难以传播开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发现不得不改变策略,不仅不弱化反而强化了佤族的某些传统,开始强调祭祖行为的社会意义,祭祖的习惯被保留。甚至在现在的沧源地区,有信徒在圣诞节时家里还会摆桌进行祭祀,但是不烧香、钱纸。同时传教士们又以基督教的赞歌等基督教文化来潜移默化地影响信教徒,试图用基督教文化来替代佤族传统文化。传教士们一方面改善了由于祭祀造成大量浪费的局面,另一方面调和了基督教与佤族文化祭拜仪式的矛盾。基督教的传入造成了佤族地区的民族内部的社会分化,如果说以前佤族地区佤族人民凝聚在一起多是出于同一民族的民族认同的话,那么基督教传入后,在基督教盛行地区的沧源等地佤族内部多分化为信教徒和不信教徒。

(二)基督教与佤族社会文化的吸纳与改造

基督教文化在相互碰撞调适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佤族人民的经济、生活观念等。但是这并不能说基督教就在佤族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了。二者是在碰撞与调适的过程中彼此相互吸纳改造的。

佤族传统文化中,佤族妇女的地位很低,家庭中以男子为中心,妇女不具备发言权,而且有些宗教场合不允许妇女在场。基督教传入后,基督教教义主张信教徒都是上帝的子民,要相互敬爱。改善了婚姻关系中妇女的地位,很多信教徒愿意把婚礼办在教堂内,接受上帝的祝福。基督教还改变了佤族人民的经济观念,在过去重要宗教节日时,会宰杀牲口进行祭拜,加重了佤族人的经济压力。同时传统佤族人也喜好抽烟、喝酒等。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将宗教祭祀、抽烟等行为作为宗教禁忌来约束信教徒。不仅缓解了经济负担,还改善了佤族人民的生活态度,提高了他們的生活水平。佤族地处边陲,文化教育水平低,早期的基督教传教士为了更好的传教,创造了佤文,改善了佤族人的教育。现在教会还会组织阅读《圣经》、讲道等教育活动。笔者在走访过程中也明显可以感觉到信教家庭比非信教家庭的教育观念要先进。不仅基督教改造了佤族文化,佤族文化无形中也改造了基督教。沧源地区的教会在过圣诞节时,信教徒在教会内部并不仅仅是唱赞美诗歌,还会唱佤族民族歌谣,对于这种现象,教会牧师表示他们不把这些看作是有宗教意味在其中。

在信教的佤族地区,基督教虽然没有完全取缔原始宗教,但已经占据主导地位。而原始宗教的功能也在基督教中得以延续。佤族的信教分布多是在边境地区。虽然表面上看信仰的宗教发生了变化,但是对于信教人员来说,只是形式上的变化,内在功能并没有发生改变。佤族文化不会因为基督教的传播而消失,仍会存在于今后佤族社会文化中。而作为佤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始宗教,它不仅仅是佤族形成了佤族人民的世界观,还在一定时期内指导着佤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现代化进程中,佤族文化虽然呈现出萎缩态势,但是其吸纳了基督教文化,而且也改造了基督教文化。笔者认为佤族本土文化尤其是宗教文化在佤族过去的日子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并不会基督教的传播而灭绝,它会以一种隐晦的方式存在在现代社会之中。

四、对策性建议

临沧地区地处边疆,正确引导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社会,与佤族文化相适应,对于祖国的西南边境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有着很深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对于临沧地区的基督教管理主要应该从政府和教会两个方面来做工作。

(一)对政府方面的对策性建议

在对待基督教信仰问题上,政府一定要加强当地的神学思想建设,尤其是佤族基督教信仰重镇多是边境地区,社会知识文化水平并不高,所以政府一定要积极地管理和引导。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积极发挥基督教文化中有益成分使之为当地的精神文明建设等做出贡献。同时,也不能忽略了对佤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佤族传统文化是我国佤族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民族的象征。绝不能因为基督教的传入而使之消失殆尽,要辩证地对待佤族传统文化,为佤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砖添瓦。主要是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临沧佤族地区信教群众的民族认同建设,消除民族分裂因素,保护佤族的传统文化。(2)增强临沧佤族地区信教群众的国家认同建设,深化国家民族意识,维护国家的繁荣稳定。(3)提升临沧佤族地区信教群众的文化教育水平,传承佤族传统文化,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4)加大临沧佤族地区信教群众的经济物质扶持,引导民族经济发展,缩小地区间经济落差。

(二)对教会方面的对策性建议

教会一定要坚持“自治、自养、自传”的方针,正确对待基督教传播过程中出现本土化、民族化现象。积极引导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对于内部出现的迷信问题、管理问题等易出现的问题要做到防范于未然。教会方面主要做到以下三点:(1)加强教会内部制度管理,严防教会内部迷信问题和邪教趋势。(2)提升神职人员神学水平,引导信会坚持“三自”的方针政策。(3)增强信教群众自觉意识,正确对待基督教民族化世俗化现象。

参考文献

[1] 牟钟鉴主编.宗教与民族[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

[2] 《佤族简史》编写组/《佤族简史》修订本编写组编著.佤族简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3] 韩军学.基督教与云南少数民族[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4] 赵富荣.中国佤族文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5] 李洁.临沧地区佤族百年社会变迁[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

[6] 秦和平.20世纪80年代佤族地区基督教活动情况述论[J].民族学刊,2011.

[7] 李国明.佤族宗教认同与民族认同的调适与共存[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

猜你喜欢
文化变迁临沧佤族
依傍着澜沧江的秘境 临沧
6月25日全国铁路调图 云南临沧与丽江间首次开行动车
百年铁路,今朝梦圆 大理至临沧铁路建成通车
传统民俗现代转型的成效研究:以佤族新米节为例
探究佤族文化如何保护和传承
登高方觉天地厚 继往开来谱新篇——云南省临沧公路局发展回顾与展望
藏族文化变迁对其教育的影响
传统与重构:一个水族村寨端节文化传承与变迁模式的调查与分析
浅析魏晋南北朝服饰文化的特征
浅析迪士尼童话电影的继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