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改革

2016-05-30 10:48贝可钧
职教通讯 2016年30期
关键词:翻译教学大学英语高职院校

摘 要:通过统计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近三年大学英语新四六级翻译考试,分析和对比“语态、主从结构、词类转换、语序、词形变化”等五个重要的汉英翻译技能在新翻译考试中的考查频率,及学生在听力、阅读和翻译各项的得分比例,指出大学英语由“教学翻译”转向“翻译教学”亟待落实。进而提出,翻译教学不应局限于词汇和句法层面,而应扩展到语篇层面,应从词、句、段的层面培养学生综合翻译技能,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翻译实践中的跨文化意识。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教学翻译;新四六级翻译考试

作者简介:贝可钧,女,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教学与理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30-0028-07

一、高职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仍停留于“教学翻译”

大学英语教学包括听、说、读、写、译的英语综合技能教学,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要求》对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提出3个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一般要求: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300个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250个汉字。译文基本流畅,能在翻译时使用恰当的翻译技巧;较高要求:能摘译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资料,能借助词典翻译英语国家大众性报刊上题材熟悉的文章,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350个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300个汉字。译文通顺达意,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较少。能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更高要求:能借助词典翻译所学专业的文献资料和英语国家报刊上有一定难度的文章,能翻译介绍中国国情或文化的文章。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400个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350个汉字。译文内容准确,基本无错译、漏译,文字通顺达意,语言表达错误较少。2007年正式颁布的《课程要求》延续这一标准。[1]可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有一贯具体的量化指标和明确的课程要求。

高职大学英语教学历经数次改革,仍存在重听说读写、轻翻译技能的问题,无论从教材设置、教师理念、课程设置等方面都暴露出对于翻译教学不重视。纵观几套较为权威并使用最为广泛的大学英语教材,如上外2001年新版《大学英语》、复旦大学出版社的《21世纪大学英语》、外研社2007年的《新视野大学英语》、高教社的《综合英语教程》以及《新编英语教程》《全新版大学英语教程》等,都存在翻译内容编排的共同缺陷,即教材配套的翻译练习仅仅为了巩固所学词汇、语法的单句翻译,基本不涉及翻译理论的介绍、翻译技巧的训练或翻译技能教学的设计。我国现有的大部分翻译教材都是针对英语专业,专门面向非英语专业的翻译教材几乎空白。此外,对于大学英语教师而言,大学英语中进行的所谓“翻译教学”并非真正的翻译教学,而是将翻译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应用于外语教学,其作用仅仅是借助母语来学习目标语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即“教学翻译”。“翻译教学”和“教学翻译”是由加拿大学者JeanDelisle于1981年提出的一对译学术语,他认为“翻译教学”属于应用翻译的范畴,而“教学翻译”仅用于检查学生对语言点的理解和掌握,是“外语教学”的工具。通常情况下,“(教学翻译)一般都不是围绕具有实际交流价值的文献进行的,而是围绕着语言形式进行的,是一些代码转换练习”。[2]

由此可见,“教学翻译”只是外语教学的一種手段;而“翻译教学”应注重向学生传授翻译知识和技巧,旨在培养学生双语转换的能力和文化对比意识,教学理念的混淆以及“翻译教学的缺失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非常普遍的现象。[3]大学英语课程普遍设置有专门的听力、口语、阅读、写作,而唯独缺少翻译课程。随着跨文化交际的日益频繁,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既精通本专业知识又精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满足其在工作中既能够看懂外文资料又能够对所需资料进行翻译。[4]在这一背景下,英语实用性和工具性的功能日益突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实用英语能力,而“翻译”这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被忽视的课程需要受到更多的的关注。[5]

二、四六级翻译改革为高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带来新契机

大学英语教学翻译教学现状与教学要求不符由来已久,而随着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关于翻译能力考核要求的不断变革,使得这个“历史”问题更加迫切、亟待解决。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关于翻译能力考核要求经历了一系列变革。[6]早期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并不包含翻译测试,后来增加了句子层面的英译汉,2006年起,又发展为句子汉译英(形式为卷面提供一个句子的部分英文信息,而学生根据随后括号中的汉语信息,将其翻成英语,补全句子信息)。自2013年12月起,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对四、六级考试的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做出调整,其中“翻译”项目由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语篇汉译英;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四级翻译长度为140-160个汉字,六级翻译长度为180-200个汉字;翻译分值也由5%提高至15%。

四六级翻译改革的新举措,引起高职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者对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新思考,如段落翻译较以往以掌握词汇、语法和语法为目的的单句翻译对于翻译技能和翻译能力提出了怎样的具体要求?翻译能力是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可以自然获得的,还是另需专门培养?[7]大学英语教学单纯着眼于英语语言技能,还是需要通过设置翻译技能训练和双语文化熏陶等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双语转换能力和跨文化意识?翻译理论和技能学习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习者而言是否可接受?[8]笔者试以所在学校近3年新四六级翻译考试情况加以具体分析。

三、新四六级翻译真题分析

笔者搜集自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新四六级翻译真题各15篇,通过原文和译文(译文取自新东方英语)进行比较分析。其中四级以2015年6月的“快递服务”这篇为例,六级以2015年12月的“中国制造”为例。

(一)新四級翻译真题分析

原文(快递服务):

据报道,今年中国快递服务(courierservice)将递送大约120亿件包裹。这将使中国有可能赶超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快递市场。大多数包裹里装着网上订购的物品。中国约有百万在线零售商以及其具有竞争力的价格销售商品的机会,仅在11月11日,中国消费者就在国内最大的购物平台买了价值90亿美元的商品。中国有不少这样的特殊购物日,因此,快递能在中国扩展就不足为奇了。

译文(快递服务):

①It is reported that courier service in China will deliver about 12 billion parcels this year ②which may make it possible for China to overtake the United States ③as the worlds largest express market. Most of goods ④contained in the parcels ①are bought online. China has given millions of online retailers the opportunity to sell their products at a very ⑤competitive price. On November 11th alone, Chinese consumers have purchased commodities ④of 9 billion U.S. Dollars on the biggest shopping platform. China has lots of special shopping days like this, and it is not surprising④ that the ⑤expansion of express can take place in China.

段落中主要涉及了“语态、主从结构、词类转换、语序、词形变化”等5个常用的翻译技能考点,分析如下:翻译点①涉及到语态问题。英语讲究动作的逻辑主语,而汉语在这方面的概念就显得比较模糊和宽松,因此,有专家做过不完全统计并指出英语语篇中被动语态的使用往往能占到0%,甚至更多;而汉语中“被”字句的出现频率显然远远低于这个数字。翻译点②考察到了汉英句式的差异,汉语好用短句表意,句式松散,以内在的语义构句谋篇,呈现“意合”的特点;英语好用主从复合长句,句式严谨,以外在的语言形式(如介词、连词、短语、从句等)衔接语篇,冠以“形合”的风格。翻译点③将原文的“赶超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快递市场”译为“overtake the United States as the worlds largest express market”,涉及到了词类转换的翻译技巧。英语介词功能强大,除了表方位和时间之外,有更多情况可以替代汉语的动词功能,因此,汉英翻译中的动词和介词的熟练转换也是相当实用的翻译技能。翻译点④考察语序问题,由于汉英思维模式差异(包括价值观和认知模式)导致语言表达的差异,充分体现在了语言表达的顺序,例如英语先叙述主要事件,在交代背景(时间、地点、原因、目的)等,或是先提出某事项,再给出限制或修饰(即后置定语,而汉语一般先铺垫,再进入主题。语序的熟练转换是汉英翻译最为常用且普遍使用的技能。翻译点⑤从词的层面体现了英汉翻译中需要掌握英语词汇的“单复数”、“词性”以及“时态”的变化等。统计发现,四六级汉译英段落基本都涉及到以上这5个重要的汉英翻译技能(见表1)。

表1显示,新四级段落翻译不局限于单纯的英语的词形变化与句型套用,较多考查到了语言表达的差异性和翻译技能的运用,其中对于“语态、主从结构和语序”的涉及频繁。在15篇段落中语态转换涉及到12篇、主从结构10篇、语序调整14篇,并且在同一篇段落中多处出现。另外,“强调句、省略句、比较级”等句型也多次考查,其中较为频繁地出现“not only…but also…”、“however”、“therefore”、“while”等用以语句衔接的连词。

(二)新六级翻译真题分析

翻译原文(中国制造):

最近,中国政府决定将其工业升级。中国现在涉足建造高速列车、远洋船舶、机器人,甚至飞机。不久前,中国获得了在印度尼西亚建造一条高铁的合同。中国还与马来西亚签署了为其提供高速列车的合同。这证明人们信赖中国造产品。中国造产品越来越受欢迎。中国为此付出了代价,但这确实有助于消除贫困,同时,还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了就业机会。这是一件好事,值得称赞。下次你去商店时,可能想看一看你所购商品的出产国名。很有可能这件商品是中国造的。

参考译文(中国制造):

Recently,the Chinese government decides to upgrade its industry. China is now involved in building high-speed trains, ocean-going ships, robots, even the planes. Not long ago, China won the contract of ④building a high-speed railway in Indonesia. The Contract of ④China providing high-speed trains for Malaysia ①was also signed by the two sides, ②which proves that goods ④made-in-China is widely trusted. Goods made-in-China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③Although China has paid prices for it, it does help to eliminate ⑤poverty and to provide work chances for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as well. This is a good work and worth speaking highly of. You may want to take a look at ②which country your goods comes from when you go to the store next time. Its very probably made in China.

从表2可以看出,六级翻译延续了四级的翻译考点,也涉及到了“语态、主从结构、句子衔接、语序”等翻译技能。“主被动语态”转换在两个等级考试中都普遍涉及。汉译英段落翻译一般均要求主动转被动。然而与四级比较可见,六级更多涉及到“语序”和“主从结构”,9篇中每篇平均分别为2.6次和2.1次(分别共涉及23次和19次),比较四级15篇中每篇平均分别为1.6次和1.2次(分别共涉及25次和18次);“语序”和“主从结构”运用的深度和广度都也有所提升。另外,对于固定句型的考察不如四级频繁,却对于段落衔接和寓意连贯提出更高要求。此外,话题内容也更加深入体现中国历史文化以及经济社会问题。

(三)新四六级段落翻译的异同比较分析

1.从题材来看,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教育等多个方面。四级段落的题材更显“大众化”和“普及型”,易为考生接受和理解,比如体现中国文化符号的“中国结”、“大米”、“大熊猫”等;六级段落话题更加深入,题材也更加广泛,例如“丝绸之路”以中国历史为背景,而“中文热词”则透过“热词”阐述中国时下某个社会热点话题。

2.从翻译技能来看,四六级段落翻译均从词、句、段的层面考察考生的翻译技能。在词汇层面上,四级更多涉及的是词的“单复数”、“时态统一”等词形变化;而六级较多体现为“词类”变化(如“poverty”或”poor”),并进一步要求“词类变化”在翻译中的熟练运用,比如会涉及到“动词转介词”或“动词转名词”的翻译方法,要求恰当、灵活运用英语“介词”和“抽象名词”,以提高英语译文准确、地道的表达。

3.句子层面上,四六级都体现了中英句式差异(即中文多独立短句、表意松散,而英文惯于复合长句、句式严谨的)的特点,均考查到英语的“主从结构”,区别在于:四级多数仅要求限制性或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表达,而六级对于英语“主从结构”表达的要求更广,还涉及了介词短语、分词短语、名词性从句以及同位语从句等。此外,四六级翻译对于“语序”变化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四级语序变化体现为单句之内,如定语置后、状语置后等;六级更要求句外的语序调整,要求熟悉中文表达按时间先后、先因后果、先铺垫再进入主题、先次要后重要、先表意再叙事的思维习惯,并能按英语思维调整句子之间的语序。

4.在段落层面,新四六级翻译考试从以往的句子翻译提升到段落翻译,翻译不应该局限于词汇和句法层面的直译,而应该扩展到语篇层面。语篇语言学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语言学分支学科,一般把大于句子之间的语篇作为研究对象,关注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语篇的整体结构。Beaugrande和Dressler指出,语篇(文本)必须满足7个标准才能称之为语篇:衔接性(cohesion)、连贯性(coherence)、意向性(intentionality)、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语境性(situationality、信息性(informativity)和互文性(intertextuality)。[3]这种文本观把文本(衔接、、信息性、互文性)、人(作者的意向性、针对读者的可接受性)与语境(情境性)有机联系,对翻译研究有莫大的启示。其中, “衔接”作为构成语篇的第一标准,极为重要,也是大学英语新翻译考试中凸显的“诟病”。新四六级段落翻译对于语义连贯和语篇衔接上提出一致的要求,从以上两张统计图表中的数字可见一斑。四级对于语篇衔接的要求较为显性,一般学生熟练掌握一些固定句式即可完成,而且原文中一般体现“然而”、“因此”、“不仅…而且等”等字眼;六级翻译对语篇衔接的要求比较隐性,却更能体现考生对于中文“意合”和英文“形合”的理解和掌握,往往要求通过添加“衔接”作用的英语词汇或短语的“增译”法来完成。

同时,新四六级段落翻译不仅考察词汇准确选用、句型句式的熟练运用(如强调句、比较级、形式主语句式等),更要求考生具备中英双语语言比较的意识,能比较准确熟练地掌握中英段落翻译中主从结构、句子衔接、语序以及词类转换等重要的翻译技能,同时,具有对于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和思维差异的敏感性,具备跨文化意识下进行双语转换的技能。而六级翻译则更为深入地考查到两种语言思维、价值观的内在差异在语言中的外在体现,对于熟练运用和转换表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新四六级考试各项得分统计与分析

从以上分析比较发现,新四六级翻译的标准和要求显然超过高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水平。笔者跟踪所在高职校2013、2014、2015级的3个专业首次参加考试情况,该校在省内同类学校中的四六级过级率属于中上水平。3个专业包括两个涉外专业国际商务、国际会计和近几年发展迅速的新兴专业电子商务,共计289名学生(其中国际商务106人、国际会计87人、电子商务96人)。笔者搜集整理其首次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近3年来的数据调查,得到如下结果(见表3、表4、表5)。

统计发现,“翻译与写作”的平均得分总体都低于其它两项。其中,六级近3年的“翻译与写作”平均得分占比都低于其他两项,其中电子商务专业2013年的得分占比低于“听力”6%左右,2015年的得分占比低于“阅读”10.7%左右。除2015年国际会计专业的“翻译与写作”最低分略高于“阅读”,3个专业3年来该项目的最高分与最低分都低于其他两项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其中2015年国际商务专业翻译与写作的最低分仅为53分(总分为213,翻译与写作各占106.5分),明显低于其他两项的最低得分;四级统计发现,除国际商务专业2014年的“翻译与写作”得分比与“阅读”基本持平,以及2015年电子商务“翻译与写作”得分略高于“听力”,其它无论从平均得分占比,还是从最高分、最低分统计比较,均明显低于其它两项。

分析发现,自新四六级提高翻译分比重、加考段落翻译以来,“翻译与写作”得分比普遍且明显低于“阅读”与“听力”,而六级较四级更为明显,这种现象在之前等级考试中并不明显。此外,卷面分析发现,学生对于“语态、主从结构、词类转换、语序、词形变化”等主要汉英翻译技能掌握薄弱,對于“语篇翻译”需要具备的语句衔接、语序转换、双语跨文化意识更显欠缺,而这些翻译技能和双语转换意识无论对于英语专业或非英语专业,都是可以通过教学和训练逐渐提高的。由此看出,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翻译教学水平以及学生实际翻译技能较之于其他技能教学和实际水平都相对薄弱,大学英语需要及时有效地加大翻译教学比重,并从“教学翻译”转型为“翻译教学”。

五、高职大学英语应由“教学翻译”向“翻译教学”转化

翻译一直被当作是大学英语的一种教学手段,而并非翻译技能教学,更谈不上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设置进行教学。教材设计的缺陷、教师教学理念的混淆造成了长久以来误把“教学翻译”当作“翻译教学”,教学中又缺乏翻译基本知识及方法的教学。这显然与《课程要求》或是国家新四六级翻译考试要求都是脱节的,也是造成学生翻译水平低下的根本原因。[9]

对于高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笔者认为:一是教师首先需要厘清“翻译教学”和“教学翻译”的概念,克服教材中翻译教学内容设计的缺失和不足,以翻译专业技能的角度来教学翻译,教学中介绍主要的翻译知识理论、引导学生学习和训练翻译技能和方法,并且培养和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和敏感度;二是加大教学模式创新,改变传统翻译教学“由上而下”的模式,即先理论后实践、实践服务于理论的模式,建立适应高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由下而上”的模式,即从定量的翻译实践和训练中习得翻译技巧,从而形成规律性的翻译概念和理论。[10]此外,教学中适当回避深奥晦涩、形而上学的理论,而应教授实用性、指导性较强的翻译理论,如功能目的论、文本类型理论、功能对等理论等,以翻译理论学习指导翻译實践,而不至于理论脱离实践而仅仅作为“高大上“的”花架子”;[11]三是职业型教学,针对社会需要实用的翻译人才,翻译教学也应在传统学科型教学之外加大职业型教学比重,引入和分析紧贴社会生活或商务工作的实际翻译案例教学,比如公共场所英语标识、社会热词、报刊时事、商务信件、商品广告、企业宣传、产品说明、文艺作品等,同时,在教学中渗透翻译职业应该具备的素养;四是培养跨文文化意识,汉语文化博大精深,英语文化多姿多彩,教师无法在短短的课堂教学将之全部传授给学生,而培养学生的文化学习和英汉文化对比意识至关重要。

随着应用语言学和翻译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随着学界翻译学科意识的增强,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翻译教学改革势在必行,[12]因此,应改变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对于翻译教学的“误解”和“缺失”,在大学英语综合技能教学中融入翻译技能、双语语言与文化对比以及翻译理论、相关职业知识与职业道德,从而符合新时代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新内涵”和“高要求”。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Isle,Jean.Translaiton:AninterpretiveApproach[M].Ottawa:The

University of OttawaPress,1988.

[3] DeBeaugrande,R.,&Dressler,W.Introduction to Textlinguistics[M].London&NewYork:Longman Press,1981.

[4] 让德利尔.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法[M].孙慧双,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5] 王守仁.以提高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为出发点,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外语界,2006(5):3-5.

[6] 蔡基刚.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J].中国科技翻译,2003(1):63-66.

[7] 陈坚林,谷志忠.要求更完善,方向更明晰——对07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新解读[J].外语电化教学,2008(1):40-43.

[8] 高莉敏.商务英语的文体特征以及翻译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2013(2):36-44.

[9] 王守仁.解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04(2):4-8.

[10] 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11] 刘辰诞,赵秀凤.什么是篇章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12] 穆雷.建设完整的翻译教学体系[J].中国翻译,2008(1):41-45.

[责任编辑 陈国平]

猜你喜欢
翻译教学大学英语高职院校
思维导图&概念图辅助翻译教学实现途径探索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