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建筑设计类专业工程预算课程“纸算+电算”教学模式

2016-05-30 22:16张翠竹
亚太教育 2016年26期
关键词:工程预算教学模式

张翠竹

摘 要:传统的建筑设计类专业工程预算课程的教学模式以纸上计算为主,这对学生掌握计算原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缺点是工作效率低,容易出现计算错误。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计量与计价软件的出现将工程预算人员从繁琐的计算式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节约工作时间。为顺应市场的需求,高职院校将造价软件的运用融入工程预算课程中,实现了课堂与市场的接轨,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教师在课堂上把握不当,该课程很容易成为“软件课”,也工程预算课程的核心内容相悖。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把握“纸算+电算”复合教学模式。

关键词:工程预算;电算;教学模式

开设工程预算课程的建筑设计类专业主要有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室内设计、风景园林设计等。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纸上计算为主,这对学生掌握计算原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工作效率很低是纸上计算无法避免的弊端。随着软件技术的不断更新,实际工程中的工程预算已经全面电算化,计量与计价软件的应用为预算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将预算从员繁琐的计算式中解脱出来。但对于高职建筑设计类专业来说,一般不会独立开设“预算软件”课程,而是将其融入到工程预算课程中学习。

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纸算+电算”的教学模式在建筑设计类专业工程预算课程中应用非常广泛,但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相当一部分的高职院校完全放弃纸上计算的教学方式,全面采用软件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所造成的弊端便是很多学生不懂原理知识,只会操作软件,停留在“将数据输入软件即出结果”的阶段,理论基础知识薄弱。预算软件能提高工作效率,但它永远也无法替代人脑的分析判断能力。因此将电算融入到工程预算课程中,如教师引导不当,很容易让学生带入学习误区。

通过纸算掌握工程预算的基本原理,通过电算提高工作率,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繁琐的计算过程,这是工程预算课程“纸算+电算”教学的主旨思想。作为一门技术性、实践性、政策性很强的课程,工程预算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原理且能运用。该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体现在现行政策、法规和专业术语上,除了学习这些理论知识外,还需要通过纸上计算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预算软件中,对于理论知识的分解很难做到直观明了,无法满足理论教学要求的。

如何更好的将纸算与电算这两者的优势相结合,更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做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要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认识“纸算”和“电算”。

“纸算”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手工计算掌握计算原理和步骤。工程预算的运算步骤环环相扣,并且含有大量的概念和专业术语,若是将这些概念和专业术语单独讲解的话,学生理解起来相当困难,因此,将这一部分内容揉入工程项目的计算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在纸上一步步的计算出结果,计算过程步骤全都呈现在纸面上,正是因为有了这样逐步解析的学习过程,对计算过程的理解更为透彻,对理论知识的运用更为灵活,学生更容易接受,同时也为“电算”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电算”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避免重复计算,节约课堂时间。在高职学生普遍缺乏耐性情况下,将“电算”融入课堂教学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由于“电算”没有详细的计算步骤和过程,便得出最终结果,学生仅通过电算,很难理解计算原理,熟练运用。

2.建筑设计专业工程预算课程建立“纸算+电算”的复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对于建筑设计类专业工程预算课程而言,造价专业的相关专业课程涉及较少,甚至没有开设相关课程,如定额原理、计价控制等课程。学生的预算基础知识几乎为零,对于需要运用逻辑思维思考和分析的课程理解困难。特别是很多建筑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是美术特长生,已经习惯了在课堂上欣赏丰富多彩、赏心悦目的图片或动感的视频,对于“白纸黑字”的教学内容普遍缺乏耐心去学习,更加难以接受复杂冗长的计算步骤和过程。通过纸算与电算的复合教学模式,学生可以相对容易的通过电算得出结果,在某种程度上激发学生对计算过程的好奇心,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指导学生根据电算的结果,手工写出出计算过程,理解计算原理。这种方式减少了很多不必要重复的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将“纸算”与“电算”在教学中结合,以纸算引导理论教学,以电算进行项目操作。结合二者优缺点,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在课堂教学中以工程项目为载体,比如以分部分项工程清单计价为例,由于综合单价的计算过程步骤较多,且该计算步骤在清单计价时不断重复,计算各步骤之间前后连贯性很大,纸上计算容易出现一步错步步错的现象。对于建筑设计类专业的同学来说,要正确的完成整个计算过程难度较大,学生容易产生知难而退的心理。考虑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可采用预算软件辅助操作来解决重复计算步骤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大量的时间。同时在一程度上减少了一步错步步错的现象,提高计算结果的正确率。但电算的弊端便是没有详细的计算过程,只有计算结果,使学生很难理解计算原理。因此必须通过纸上计算的方式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

可以在电算成果的基础上的选择局部的计算项目进行纸上计算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如半成品单价的计算;机械台班单价的计算;人工费、材料费或机械费的计算;当市场材料单位与定额材料单位不一致时,材料单价的计算;写出管理费和利润的计算过程;写出工程造价合计的加法式等。总之,可通过局部计算,让学生掌握电算的计算原理。

电算能帮我们做机械的、重复的、繁琐的计算,从而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但它永远也无法代替人脑来进行思考。对没有单独开设“电算”课程的专业而言,建立“纸算”和“电算”的复合学习模式,可以发挥和规避二者的优缺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李诗兰.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高职工程造价专业预算电算化课程整体设计[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

[2]刘汉清.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工程预算电算化》课程改革与实践[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3.

[3]李秀荣,江涛,赖炼.高校装饰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5,(9):44-45.

(作者单位: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工程预算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影响工程预算编制结果准确性的因素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解析电力基建安全的重要性和风险预控管理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