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与VI设计》课程改革初探

2016-05-30 03:35崔炳德
亚太教育 2016年26期
关键词:VI设计课程实践系统化

崔炳德

摘 要:结合教学实际,对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标志与VI设计》课程提出具体的改革方案。

关键词:标志;VI设计;课程实践;VI手册;系统化

标志与VI设计课程为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目前我校媒体专业学生的培养主要有平面设计、3D设计与制作、视频编辑与特效制作三个方向。从毕业生的就业统计来看,平面设计方向就业人数最多、就业质量最优。对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实际工作影响最大的就是《标志与VI设计》这门实践性课程,故必须加大改革力度,确保专业方向理性发展。

一、完善的课程体系要从源头有序推进

从课程体系来看,支撑这个方向的基础课程为素描与手绘、图像的创意与表现、数字色彩。其中素描与手绘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绘图能力,注重美感的培养,强调审美情趣的训练。图像的创意与表现主要从理论上培养学生图形图像的创作技法,思维方式、方法的训练。就某些特定主题利用手绘绘画基础进行图形图像设计,设计过程带有丰富的感情投入,为今后实战性设计奠定理论基础。数字色彩主要从颜色构成、颜色模型、颜色运用等方面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认知能力。专业实践课主要有两门课作为支撑,Illustrator CS软件应用、Photoshop CS软件应用。前者重点解决矢量图形,把手绘的图形利用本软件进行电脑成图、编辑、修改。后者重点解决位图图像,把矢量图形导入到位图图形中利用PS的强大修图能力进行综合设计。当然也可以把位图图像放到Illustrator CS软件中进行描摹处理。有了这些课程作为支撑,《标志与VI设计》这门核心主干课程就有了充足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该课程的课时数达到了140-160个,保证基础部分设计、应用部分设计、VI手册的标准化制作能一体化实现。

二、标志设计部分作为课程核心应宽口径、厚基础

标志的设计是VI系统的基础部分,应作为核心来进行设计、应用、扩展和延伸,最终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广泛传播,形成被社会、市场和受众认同的视觉形象,包括标志、标准字、标准系统、标准色、吉祥物等基本的视觉符号。宽口径就要求课程内容加大各种门类的标志设计,如企业LOGO、社会团体标识、学校校徽设计等。厚基础就要求学生从模仿成型作品出发,先手绘后电脑成图,然后进行讲评、反馈。学生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逐渐把以前学到的理论具体化,在模仿过程形成良好的设计能力并带有自己的个性意识。模仿到一定程度后,任课老师就要给出具体的企业模型、完成虚拟的客户沟通、了解客户需求、成立小组设计团队、设计策略讨论、信息收集、视觉元素的开发、标志初稿的设计、制作设计提案、反馈信息的整合分析、方案的调整和细化、编制设计手册。一套流程走下来,学生在真刀实枪中得到锻炼。

三、课程实践必须要走出校门、融入社会、真题真做

在教学内容的制定上以市场行为为准则,侧重培养学生实践设计水平和市场适应能力,不仅在课程设置上做出了最优化的组合方案,同时引入案例深度分析法和项目教学法配合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参与到设计项目中,得到最真实的体验、最切实的学习和最扎实的知识。在标识牌应用设计中,直接带领学生到市中心医院现场教学,边讲边手绘,作品出来第一时间组织展览。车体广告设计直接面对学校的班车进行设计,将校徽、学校名称(标准字)、标准色等元素综合运用。考虑到标志设计对载体的依赖性比较强,引入适度的展示设计理论,带领学生利用一周的时间先后对图书大厦、荣盛购物广场、名人植物园等地进行展示设计考察,并要求学生结合实际完成相应的设计,把自己设计的标志放在一定的载体空间里进行分析,真正做到教学服务于实践。

四、VI设计的成果一定要系统化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VI手册的标准化制作一直被弱化。学生和任课老师强调的是作品本身,忽视了企业标志、标准字等元素应用的广泛性。其出现频率较高、具备识别性、权威性和唯一性特点,不得随意改动。从而要求标志、标准字等基础部分设计的图形元素在造型、比例等细节部分要保持高度一致。学生正好可以利用Autocad软件完成图形的编辑、标注工作。同时VI手册中的项目列表也进一步纠正和反馈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漏洞,把应用系统中没有完成的项目做完。VI设计项目不是很多的企业,一般采用基本要素和应用设计部分合编成册的方式。在课程教学中考虑到印刷成本偏高,所以只要求学生完成电子版制作。VI设计成果系统化以后,学生对整体的知识脉络也就一清二楚了,同时这本手册也就成了学生今后就业找工作的招牌。

五、课程教学设计

教学实现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围绕学习标志创意知识、训练创意技能、VI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参与实践项目的课程教学目标,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设计能力。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分五个环节,教:案例导入、必备知识讲解、案例剖析。学:理论知识储备、案例背景分析。做:典型案例模仿、课堂翻转。创:一线生产实例化、具体化。展:设计展示、成果展示、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比赛。

改革传统评价机制,探索和实践多元评价方法,建立体现学训相结合的评价机制,融入操作技能评价,全过程学习质量记录的开放式全程课程考核评价机制,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利用网络互动平台,锻炼自学能力。鼓励学生善用网络学会自我学习,不断探索,积极模仿,不断提出问题。建立班级QQ群,在软件应用技术和设计理念上适时给予指导。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投标,参与微型客户、小微企业的VI设计,实现技术市场化。另一方面也能了解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及时调整,有效构建师生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六、结语

在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发展过程中,需要专业带头人和任课老师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建立系统可行的课程体系及有效的课程改革,本文旨在抛砖引玉给出一门具体课程改革方案,同样的思路和手段也可以借鉴和引用到类似课程中。

参考文献:

[1]张辉.VI设计实战[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林家阳.标志与VI设计[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作者单位: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猜你喜欢
VI设计课程实践系统化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项目进阶驱动的JaVaEE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改革与研究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电视栏目系统化包装与宣传
系统化工艺在商用车制造中的应用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