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检索》生成性课堂探索

2016-05-30 06:02韩玄哲范贤坤
亚太教育 2016年26期
关键词:生成性教学

韩玄哲 范贤坤

摘 要:生成性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项重要教学理念,区别于程序化的教学,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文献检索》课应遵循这一理念,把握这一课程的现状和未来这一课程的发展趋势,得出践行生成性理论的基本原则,关注的是学生的思想、情感、个性、生命与价值,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促使师生和课堂本身取得长足的发展。

关键词:生成性教学;动态生成资源;实践原则

生成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项重要教学理念,它对于改变传统教学过分机械、沉闷、程式化的特点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这一教学理念已经深入贯彻到了各个学科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但是,在《文献检索》课的探索还不够深入,不够具体。《文献检索》课作为一门和其它学科同等的课程,其生成性课堂的探索也应该受到广发而深刻的关注,这一关注就正如杜威提出的“教育是经验的改组和改造”、博尔诺夫关于“教育的非连续性”认识、哲学解释学、后现代课程观、知识生成说和协商课程等理论都应从各个方面给予《文献检索》课以不同程度的启发。本文就这一教学理念在这一课程的实践做初步的探索分析,以期交流指正,共同促进高校《文献检索》课堂更加有效、更加生动,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关注的是学生的思想、情感、个性、生命与价值,促使师生取得长足的发展。

一、《文献检索》生成性课堂现状

师生方面,因为检索概念较泛,《文献检索》课程以便校内通识选修课,师生重视度没有专业课那么高,因此尚未形成一明确的教育理念,学术讨论氛围也不够浓厚。师生在课堂上往往或仅对某一专题作理论上的讲解交流,在实际检索操作一般进行简单的逐级浏览,直到发现最相关信息。即利用主题指南进行扩检。如需进一步检索,再从中寻找合适的检索词,进行缩检。当用户已知检索词,但对独立搜索工具不熟悉或想节省在多个独立搜索工具之间的转换时间,可选用元搜索方式作试探性的起始检索,了解信息,然后再利用其它方式更全面、更深入的检索。进而达到《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目的。

教材和教学环节方面,随着因特网的飞速发展,网上资源日新月异,呈爆炸性增长。面对浩如烟海的数字化、多媒体、非规范、跨时空、跨行业、跨语种的信息资源,用户迫切需要高效的检索技术和检索工具。因特网上有许多检索工具,为查询信息提供了诸多途径。

从这两个方面看出,一般性的《文献检索》课流程比较单一,师生几乎是一种传授加接受的模式,不够生动活泼,不够深入,学生的思想、情感、个性、生命与价值重视不足。更多还原

二、《文献检索》生成性课堂发展趋势

(一)教学方式媒体化。随着网上检索工具在信息检索过程中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网上检索工具也越来越完善,多媒体教学方式在《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中终将产生越来越重的影响力;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比起来,国际还是国内的信息检索课程都在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只有如此,才能为学生提供直接、生动、有效的服务。探究其原因,是由科技文献检索的整个系统组织方式所决定的。概括地说,科技文献信息检索的系统就是将检索提问标识与存贮在检索工具中的标引标识进行比较,把含有两者一致或信息标引的标识包含着检索提问标识的信息就是检索命中的信息。在现代计算机技术发达的情况下,掌握这一技术的读者普遍性的把文献信息检索用计算机技术为手段,通过光盘和联机等现代检索方式进行相关的信息检索。与手工检索一样,计算机信息检索能力作为读者,也就是《信息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受对象学生而言,计算机检索能力应作为其一项基本功,教师在这一方面的训练和培养对同学们的科研学习都极其重要。这些情况都说明了只有顺应计算机检索的这一必然趋势,对网络化、信息化的这一技术予以重视,使用区别于传统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是大势所趋。

只有使用多媒体教学,才能把这一检索过程展示出来,才能更加直观、生动;使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也是每个《文献检索》课程教师应该朝之努力的方向。

(二)教学目的多元化。由于《文献检索》科面对的学科门类众多,加之现代很多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商业化的发展趋势也渗透到各个高校所开设的专业当中;每一个学科对《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目的的要求都不尽相同。各个学历层次对《文献检索》课程所需要理解掌握的成都也不尽相同,从这一具体需求来看,此课堂的教学目的是多种多样的。只有按照生成性课堂的理念来设计教师的教案,才能根据学生的需求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具体的问题,达到教学目标。

(三)教学地点流动化。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操作课程,不应该拘泥于固定教室的理论知识讲授,而是应该根据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设计不同的教案和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教学地点,比如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图书馆流通部管理室,或者具体的各类各单位的纸质藏书地进行现场讲解指导。如此,方能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同学们的实际检索困难,提高问题讲解的针对性。

三、《文献检索》生成性课堂实践原则

(一)重视动态性教学生成资源。无论是基于以上《文献检索》课程的外部特征,还是内容特征,研究和实践均表明,丰富而完善的知识组织系统是决定相关文献检索效果的基础环节。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广大一线《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师重新思考自己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寻求一种更能促进课堂生命活力和知识生长的教学方式。在这点上,“生成性资源”这一新兴的教学理念必须在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师生的动态教学活动过程而产生,在教学活动中动态产生的各种情况以及教学活动中不断融入进来的各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这个过程中对教学有着重要意义的资源。

“互动生成”的课堂教学过程观,是在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师生的动态教学活动过程而产生的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动态产生的各种情况以及教学活动中不断融入进来的各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这个过程中对教学有着重要意义的资源。教师对资源回应无力的现状,提出从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互动方式探索资源的生成策略。分别提出了师生问题互动生成策略、生生合作互动生成策略、自我互动表现生成策略,以期在有效互动中构建行动策略,来促进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资源的产生。

(二)重视学生和教师的生成互动。现代的课堂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共同交流的课堂。教师有责任组织学生利用学习资源进行发现、寻找、搜集等相关活动,教师应按照课堂中产生的各种生成性问题所构成的课程资源来组织具体的教学进程和进度。教师在具体的互动中,应该把握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精细设计课堂提问,创设多种生成性答案可能生成的客观环境,通过针对性、启发性的可供思考和多角度思维的问题来引领学生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具体的创设性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思考得出自己的见解,符合生成性问题“预设”的答案。二是从内心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从这点出发,以学生为本不仅是各科生成性资源开发的前提,也是《文献检索》课堂建构性学习生成性资源开发的关键所在,真是由于学生是个体差异很大的群体,多元差异性是这一课堂课堂生成性资源开发的基石。因此,无论是学生回答什么样的问题得出来的任何答案,都要本着尊重学生的创造和劳动为出发点,照顾到当时的情绪,顺应其需求促进生成,促进思维创新生成,善待错误促进生成,捕捉杂音促进生成。

由于《文献检索》课堂是一个复杂性系统,学生认知结构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因此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出现是必然的,它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题的能力、能够满足学生的对信息文献检索的探索愿望、实现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生命的关爱,也助于培养教师的教育智慧并实现专业化成长,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钟宇,胡芳.北京地区211重点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0(23).

[2]赵雪红.突破文献检索课瓶颈的方法探析[J].图书馆界,2010(04).

[3]饶安平.文献检索教材建设的实践与展望[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0(03).

[4]梁瑞仪,李康.若干学习相关概念的解读与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9(01).

[5]张静.高等院校文献检索课实行研究性学习的构想[J].图书情报工作,2004(12).

[6]陈晓红,何雪梅,高凡.信息检索课的后现代生成开放性思考——基于后现代课程观[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2年03期.

[7]张向阳,陈敏,张凌.医学文献检索课教学的思考[J].中国病案,2011(05).

[8]朱康玲.网络环境下高校医学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改革[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1(06).

[9]陈旭.医学文献检索课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途径[J].科技信息,2011(33).

[10]刘鹤瑞.医学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改革探讨[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8(05).

(作者单位:六盘水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生成性教学
是“囚笼”,还是“缰绳”?
预设开放促成教学生成
小学语文生成性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基于高三英语作文评改分析高中英语作文复习教学的生成性教学
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实行生成性教学的实践
初中科学课生成性教学的个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