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工类、专科类院校外语专业办学理念的思考

2016-05-30 17:41田葳徐英东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1期
关键词:外语专业理工类创新思路

田葳 徐英东

摘要:传统上以文科为主的院校和文理综合的院校开设外语专业时间长,经验丰富、积淀厚重、竞争力强,人才市场定位成型,社会影响力大,培养模式根据形势变化略做微调即可。而近年来理工类、专科类院校新建的外语专业除个别院校外在校内基本处于弱势地位,危机承受能力差,易受大环境变迁所左右,如果没有扎实的办学基础和创新思路,生存本身将出现问题,带来不必要的社会资源浪费。

关键词:理工类、专科类院校;外语专业;创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1-0107-02

一、引言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为配合我国企业扩大进出口贸易,以及走出去,向海外投资兴业的战略,国内兴起开设外语专业热,很多院校纷纷组建了外语专业。特别是国家一带一路宏伟战略提出后,益发促使各类院校提升对外语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传统上以文科为主的院校和文理综合的院校开设外语专业早,积淀厚重、经验丰富,人才培养模式自成体系。而且毕业生众多,分布在国内各行各业,对母校扩大影响,提升竞争力无形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因此,即便新增设的语种也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发展起来。总体上看,近年来新开设外语专业的院校多为理工类院校、专科类院校。虽然不乏办学效果较好的院校,但是大部分院校由于之前没有开设文科专业的经验和与之相适应的校内文化,办学理念整体上偏重理工类专业和专科类专业,思维框架和思维惯性作用强大,尽管开设了外语专业,却无法摆脱原有窠臼和重理轻文观念的束缚,以致办学效果不明显,在外语人才培养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二、理工类、专科类院校开设外语专业的现状分析

1.利用原有公共外语教师甚至外事办公室的翻译人员,转变身份,开办专业。对于此类院校来说,公共外语和专业外语没有不同,都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开设外语专业的目的只是为了扩大学校影响力和招生范围,投机性强,没有全面综合长远的考虑,即使有政策倾斜也是暂时性或一时性的,导致后续支持乏力。

2.花费重金,四处延聘教师,草草组成一个教学团队,直接学习和引进老牌外语专业的办学理念以及成型的办学方式,有的院校甚至付出极大代价直接整体引进教学团队。对于此类院校来说,外语专业全国都一样,开设外语专业的目的只是解决有无问题,点缀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加之办学资金充沛,没有必要考虑与本校办学特点和特色相适应的问题,简单嫁接即可。

3.受其他院校和社会舆论导向影响,勉力投入资金和力量组建外语专业。之后的专业建设,基本按照开设理工类专业的理念和方法。由于此类院校理工科在国内具有一定地位,往往要求外语专业教师迅速提升科研能力和科研影响力,以符合学校地位和社会声誉。校内考核晋级模式完全等同于理工类专业,导致外语专业开设后,教师精力发生偏移,梯队建设缓慢,人才培养处于弱化状态。

4.师资建设可谓不惜重金,也重视人才培养方案的文理结合,但是手段过于简单生硬。此类院校确实有办好文科专业,走建设综合大学道路的初衷,然而由于没有开设外语专业的经验和积累,聘请来的高水平师资又不了解如何进行文理融合,或直接让外语专业的学生学习理工类的专业课程,或将理工类课程简单植入外语专业的课程之中,或使用外语版的理工类教材进行教学,结果由于师资、生源等问题的影响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以上所举情况可能不太全面,也存在兼有的情况,但基本可以认为是理工类、专科类院校的外语专业办学现状。同时因为外语专业开设院校的快速增加,导致同类同质的外语专业毕业生大量增加,个别语种的培养能力远远超出社会需求,客观造成近年来新设外语专业的理工类院校与培养外语人才的一些老牌院校实际上处于竞争态势。可以说是外语人才培养领域的产能过剩,如果没有创新思路,不仅对社会资源是极大的浪费,造成院校之间的无序竞争,影响到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和薪酬,也给外语专业的长远发展带来消极一面。

三、破局关键在于打牢基础走创新之路

探究上述问题的解决之道,是外语教育工作者的应尽义务,也属于院校高层进行顶层设计时需要考虑的范围。从各种角度看,理工类、专科类院校调整思路、改变传统外语人才培养理念,走创新之路才有前途。知易行难,提出的解决方法没有经过实践检验,无法得知是否有效,仅供同行参考。

1.顶层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理工类、专科类院校必须端正对待外语专业的态度,正本清源。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必须符合客观的发展规律。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虽然殊途同归,交叉之处甚多,但毕竟在细微之处存在着差异。无视这种差异的存在,显然对社会科学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外语专业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同样有其办学规律。以理工类、专科类专业的办学规律覆盖或者无视外语专业应有的办学规律,显然是不负责任的做法。把外语专业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个领域加以尊重,严格按照规律办事,是办好外语专业的首要态度。

2.需要调整对待文理融合的观念和方式,不能认为外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等同于1+X的简单模式。不仅外语专业有其自身人才培养模式,所以专业都有符合其自身发展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很多院校外语专业办学存在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简单理解为1+1=2或1+2=3的倾向。1+什么,如何+,是一个非常复杂繁琐的问题。就像两个人关系再好,依然是不同的两个人一样。使外语专业与本校的理工特色、专科特色相结合,从而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避免同质竞争的出发点无疑是符合逻辑的思路。而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却是极其艰辛的,需要大量的前期工作和铺垫以及具体实践。

3.不能拘泥于外语专业的外在形式,完全按照老牌院校的外语专业进行拷贝。老牌院校的外语专业经过长期发展和积累,已经形成一套符合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简单套用不一定会有好的效果。理工类、专科类院校没有必要为了办外语专业而办外语专业,完全可以建立一种灵活的教学模式,按需培养。目前,对日软件外包在大连一带发展的很好,长期大量需要能编程会日语的人才。有的院校便直接在本校软件学院建立日语教研室,根据软件学院的人才培养需要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日语教学,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

4.重视教材建设。教材建设无疑对任何专业都具有现实意义。现今互联网+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信息量爆发式增长。有人认为教材信息更新慢,不如直接从网上获取的信息更具有时效性。然而如果不在大量信息中撷取出真实的、系统的、具有逻辑关系的内容,毫无疑问会在信息海洋中迷失方向。那么什么是符合上述要求的信息呢?无书本怎么知道是否符合上述要求的信息呢?这就需要教材建设,也是教材建设的意义所在。毕竟万变不离其宗,所以教材建设的重要性反而更大了。动员外语教师与其他专业教师合作,编写出适合本校特色外语人才培养的教材,其重要性无论评价都不为过。

5.推进分类管理制度。由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存在一定差异,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大发展,自然科学很多门类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本身需要历时性研究和共时性研究相结合,没有一定时间的积累,很难产生成果。因此理工类、专科类院校开办外语专业时,必须考虑到社会科学的这种特点。如果盲目追求文科专业产出科研成果和提高科研能力的速度,无疑揠苗助长,对外语专业教师的成长不利,学生培养不利,从而对外语专业的长远发展不利。在这一点上,不宜采取大锅饭、一刀切的做法,采取分类管理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解决方式。

6.积极开展对外联络,重视与国外大学进行合作培养。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前往西方发达国家留学的人员数量难以统一。对于外语人才培养来讲,送出国门是比较便捷易行的方式。在本校培养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国外合作院校的师资和环境培养外语人才。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做法是3+1或2+2模式。语言能力在对象语环境下经过高强度训练,短期内大幅度提高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半年后语言能力达到要求,便可以要求学生选修合作院校的部分专业课程,从而快速具备相应专业的基础知识。当然这种做法有时会受到学生家庭经济能力的制约,毕竟发达国家的生活费用和学费都是不小的开支,以我国现有的经济水平很难实现全员留学。目前比较容易实现的国家有俄罗斯、韩国等较高或中低发展水平国家。

7.根据自身能力和特点开设语种专业,不宜盲目求多求大。现在对我国企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比较具有现实意义的语种,主要是英语、日语、法语、西班牙、阿拉伯语、俄语、朝鲜语等语种。理工类、专科类院校根据自身特色专项发展其中一两个语种比较合适,不宜贪多求大。一些院校为了彰显自身实力,短期内开设众多语种,精力分散,不仅师资难以保证,而且培养水平也难以达到要求。或者开设产能已经过剩的语种专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外语人才无法与老牌专业竞争。

四、结语

如今国内不乏带有投机性和随意性开设外语专业的院校。特别是一些理工类、专科类院校受社会形势和舆论影响没有经过认真调研和顶层设计,盲目开设外语专业,培养出大量的同类同质外语人才,使外语人才市场处于无序竞争状态。一旦形势有变,便压缩甚至取消外语专业。对社会资源造成极大浪费,给社会稳定也带来一定风险。然而,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态势将长期存在,对符合行业需求的外语人才长期大量需求。作为引领社会、服务社会的大学应该认真考虑如何办好具有行业特色、符合社会需求的外语专业,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外语人才。

猜你喜欢
外语专业理工类创新思路
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新形势下企业宣传工作的创新思路探究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路
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路的探讨
分部积分法在少数民族预科理工类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指导教师在外语类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中的作用
理工类院校韩国语专业转型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大学理工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