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教学实用对策研究

2016-05-30 13:09张丽梅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扣题记叙文议论文

张丽梅

作文占据高考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的效益如何,直接影响整个语文教学的效果和高考语文成绩。所以高三作文复习时,必须有目标方向,稳打稳扎,忌急于求成,一曝十寒。但如今高三作文复习处境尴尬,现状堪忧。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

一、肯花时间,训练有序

由于高三的特殊性,很多教师在复习时总会根据各专题的特点进行系统的、灵活多变的复习。可一碰到作文就显得底气不足,没有了规划和方向。想起来每天打一棒,想不起来几个星期打一棒。其后果就是:老师“哼哧哼哧”地改出了一大批“问题”作文。纠结的是这些让你揪心的问题并不能反应学生作文的真正“问题”。问题不明朗,薄弱链就补不准,其复习效果肯定大打折扣。作文复习的薄弱环节在哪里?我们怎样有序地将这一薄弱环节补上又不影响其他专题的复习进度?这是语文教师在作文复习计划中必须思考的问题,而不能“铜匠的担子挑到哪响到哪”,无的放矢,劳而无功。

针对高三作文训练,要舍得花时间,不能因为高三的特殊性而盲目零散地随意布置作文题目,要制定周密系统的计划,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项推出。如就时间而言,可以实行“双周讲,双周练”;就类别而言,可以先进行文体中的议论文训练,因为我们可以利用必修一教材探究,增强其综合能力,为写作奠定基础。

三、鼓励学生个性化写作

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内,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对学生展开个性化教学,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写作。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丰富的课外资源,积累写作素材,养成写随笔的习惯,题材及内容都不限,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创作出只属于自己的文章。我们所知道的知名作家为什么有名,是因为他们都有各自写作的特点,有自己的写作风格。

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的课文《最后的常春藤叶》,讲述了老画家贝尔曼为了鼓励青年画家活下去,在风雨之夜挣扎着往墙上画了一片永不凋零的常春藤叶,他为绘制这杰作付出了生命,但青年画家却因此获得勇气而活了下来。文章直到最后才点明那最后一片藤叶是贝尔曼的杰作,这就是欧·亨利式结尾,虽属情理之中却在意料之外,向学生揭示了小说的主旨即贝尔曼的忘怀自身,关注他人,让学生懂得出人意料的结局的魅力。

语文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及人生感悟,创作出抒发自己心声的文章。又如《孔乙己》,短衣帮与穿长衫者的不同喝酒方式,因到丁举人家偷东西写的服辨,“弄到将要讨饭了”还成天穿在身上的“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这些描写既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又让人想到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综上所述,在高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学习热情,才能有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写作教学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个性化写作,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增强其综合能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文章。

作者单位:江西省信丰中学(341600) 里的《劝学》《师说》这两篇经典的议论文作为范文,将议论文训练穿插在复习当中,基础与作文两渗透、两不误。然后再进行记叙文等其他文体的训练。接着对议论文中的“分析说理”,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等要点、难点部分进行专项细化训练。

为了防止对其他专题的复习产生影响和冲击,作文训练要在总揽全局之时,着眼全程,巧作安排,始终把握平时上课与作文训练的双轨并进,始终把握其他专题复习与作文训练的双轨并进。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张弛有度,既能兼顾防偏,整体推进,又保证了作文时间和写作强度。到其他专题结束时,作文训练也告成功,能做到两不误、两加强。

二、分类讲评,注重实效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语文教师都认同这样的观念:作文是练出来的,熟能生巧,写得多了,自然“百煉成钢”。所以,有些教师要求周周练,甚至天天练。可是每次练习后,却不作深层的分析,只是模拟高考打一个分数,然后无关痛痒地利用几分钟的时间说一下总体情况。这种高耗低效的的方法,不但不能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反而会使他们产生厌烦情绪,甚至谈“文”色变。如此重量轻质,作文复习的效度和信度不言而喻。

很多教师不太重视作文讲评,即使讲评也喜欢采用大范围的讲评,效果很不理想。如何在这一环节上取得一定实效,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笔者在高三教学中尝试了分类讲评,效果较理想。具体操作是这样的:每次批改时,先将作文按一定的标准归类。如先按文体归类,再按题材归类,然后按出现的问题归类。这样逐步分类后,全班的作文就会被分为几组,然后再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讲评,效果较好。

比如,在一次《有这样一种声音》作文练习中,笔者就做了如下分组。

1组(11篇)记叙文。写父母的“声音”,展现亲情的伟大。有2篇情感真挚,细微到了父母的叹息声、脚步声、叮咛声等,于细微处激起了情感的千层浪。但还有9篇淡而无味,同样是父母的关怀、爱护声,但泛泛而谈,平铺直叙,空洞无物,不能打动人。讲评重点:怎样用细节描写打动人。

2组(13篇)议论文。论证时,都运用了一些名人的事例作为观点的支撑,但有的学生仅是对这类名人事迹作了一些介绍或整段都在介绍名人的生平经历,缺乏事例的分析。讲评重点:议论文如何分析说理。

3组(10篇)议论文。论证时,所举的事例与观点值得推敲,表面上扣题,实际上材料与观点相去甚远。讲评重点:议论文如何扣题进行论证。

4组(6篇)记叙文、议论文。为了达到结尾扣题的效果,很多学生都喜欢在结尾点题。但真正升华主题的很少,大部分都是简单地回应一下论点,很机械,很肤浅。而如何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语言,挖掘素材背后的典型意义,让所用材料深刻,加深作文的深度,使文章耐读耐品,这才是高级扣题。讲评的重点:怎样写好主题句。

讲评之前,让小组成员先进行讨论,然后形成小组意见,与教师交流。这样,讲评就有了针对性,从而提高了讲评课的实效。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为了确保高考语文成绩的优秀率,不管班级以什么形式进行讲评,教师都要在每次作文批改中留有专门的时间给班级的“种子生”和“临界生”,对他们进行面批,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提升的方向。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形式的讲评,小组划分不能太细,越细教师备课的负担就越大,应该抓住大的方向,小范围的问题个别解决,这样才能在达到实效的同时不占据过多的时间。

猜你喜欢
扣题记叙文议论文
议论文阅读专练
记叙文阅读专练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如何写好记叙文
简谈“议论文”写作
扣题而教——《醉翁亭记》教学创意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扣题高效阅读
浅谈高考作文如何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