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策略

2016-05-30 00:25成蓉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初中教学策略

成蓉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以及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这就给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数学活动课作为数学教材每章节的最后一节课,对促进数学课堂质量的总体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基于此种情况,笔者对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浅见,希望能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策略

作为数学学科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数学活动课其作用也不容小觑. 然而,很多学校和教师都没有给予数学活动课足够的重视,甚至有的教师对数学活动课直接过渡,并不开设这种课程. 本文以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策略的重点内容作为文章内容的切入点,并对教学策略进行了详细地阐述,以期促进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策略的重点内容

数学活动课得意顺利展开的前提是拥有良好的素材. 所谓的素材指的就是能够帮助学生学习的一些材料,这些素材不仅要充满趣味性,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材料,更要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内涵,这是开展好素材选择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在进行素材的选择时,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活动课展开的方式,而其难易程度的选择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内容不宜太广太大.

二、初中数学活动课给常规数学课堂带来的变化

(一)学习方式方面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随着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不断变化的,也可以说这是一种变革和进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突出,实现了从以前的重结果、重接受到现在重过程、重建构的转变,不仅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同时,他们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也有了显著地进步.

(二)教学方式方面

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教师在进行数学活动课教学目标的设计时,应充分结合数学活动课的特点,同时,不同的年级其活动课的教学目标也是不一样的,教师不仅要将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地激发出来,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合作和思考能力. 其次,体现在活动过程,学生在参与到数学活动课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只参与到了其中,更重要的是其学习创造的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将素质教育理念真正落到了实处. 再次,体现在管理方法,传统的数学课堂,都是以教师的管理方式为主,而在数学活动课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的足够的尊重,让他们进行自主性选择,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他们的个性得到释放. 最后,体现在评价方式,和传统的数学课堂想比较,活动课的评价机制应更具新颖性和科学性,不仅要使评价主体得到有效扩充,更要独断对价值观念进行更新和审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阶段,在对活动课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反思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等.

三、初中数学活动课的实施过程

和常规数学课堂相比较,数学活动课不一定非得要沿用以前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之处非要用情境教学法来进行新课的导入. 原因在于,数学活动课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其教学重心不再以传授知识为主,本来就充满游戏性和趣味性的活动课就不用再依赖于情境教学法的实施了,否则就显得过于机械和死板了. 但是,在数学活动课具有较强的思辨性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恰当情境的建立,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降低教学难度的目的. 比如,在讲到因式分解这一内容时,由于这节课难度相对较高,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情境的设置来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引入,从而提高其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无论是活动课,还是常规课堂,教师都要进行作业的布置,布置作业的目的,不仅仅是对所学的东西进行巩固,更是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作业在教师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在进行数学活动课作业的布置过程中,教师应秉持一下几个原则:第一,应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并将抽象的知识和具体内容进行有机融合. 第二,布置作业的类型应具备多样化原则,比如,综合性作业、日记型作业等等,既可以是纸质形式的作业,也可以是活动形式的作业. 第三,采用更为灵活的作业评价方法,形式也要多种多样.

为了能够使数学活动课顺利开展,教师应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模式,转变教育理念,实现自身的专业素质以及专业水平的优化升级,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情意以及课业能够得以共同发展.

四、初中数学活动课的评价内容

对数学活动课得以进行有效评价的前提是对评价内容有一个整体地把握. 评价内容主要有:操作力、观察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创新力等等.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就是将知识结构以及智力结构等方面的内容纳入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考量范围内,从而对学生进行客观正确的评价,使他们对自己的进行更深层次的认知,无论是在优点还是在不足等方面,从而使他们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并将其潜能能够充分激发出来.

五、将活动课和常规课进行有机地融合

为了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整体性提升,教师可以将活动课和常规课进行有机地融合,在相互借鉴的同时,也进行相互地补充. 教师可以把数学中的一些法则和定理以及概念等作为活动课素材的内容,也可以将活动课的成果充分应用到常规的数学课堂中去,从而促进两种上课形式的共同发展,使初中数学的教学结构得以优化和升级.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积极开展数学活动课的方式来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教师应提高对自身的要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郑永洁.对新课程下数学课的思考[J].中学数学教育,2005,(12).

[2]吴运祥.改进教育方法注重能力培养.中国素质教育人趋势[J].西南师范人学出版社,2000,(06).

[3]林群.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数学七年级上冊[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初中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快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